戰爭 | 陽光歷史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用白刃戰消滅百餘印度兵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用白刃戰消滅百餘印度兵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以中國完勝告終。今年適逢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60週年,本刊特別選取其中一個戰例,文中資料大部分來自印度方面,並對照中方資料寫成,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1962年10月20日拂曉,中國邊防軍在中印邊境東西兩線同時對入侵印軍展開自衛反擊作戰,其中東線主要反擊方向是克節朗地區,盤踞當地的印軍第4師第7旅瞬間土崩瓦解。解放軍乘勝渡過克節朗河,突破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直取藏南重鎮達...



吳越爭霸的戰爭過程:吳楚越三國之間的王圖霸業

 吳越爭霸的戰爭過程:吳楚越三國之間的王圖霸業
  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率軍攻越,雙方主力戰於檇李。越以死罪刑徒陣前自刎,乘吳軍注意力分散之機發動猛攻,大敗吳軍。闔閭負傷身死,夫差繼位為王。二十六年,越以水軍攻吳,戰於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越軍戰敗,主力被殲。吳軍乘勝追擊,佔領越都會稽(今浙江紹興)。越王勾踐率餘部5000人被圍於會稽山上。勾踐請降,吳大臣伍員建議勿許,認為「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夫差因急於北上中...



甲午戰爭中的日軍:士官竟為臨時畢業的軍校生

 甲午戰爭中的日軍:士官竟為臨時畢業的軍校生
軍校,一個國家軍官的搖籃。在日本,也不例外。1945年8月日本戰敗以前,其軍官搖籃之一的名字叫「陸軍士官學校」。 人們通常知道的是,陸軍士官學校的前身,是創建於1868年的「京都兵學校」,1874年根據《陸軍士官學校條例》,這所學校改名為「陸軍士官學校」。人們不為熟悉的是,20年後的1894年,伴隨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陸軍士官學校的學生出現在戰鬥的第一線。 說起來,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那一年...



甲午戰爭的發生原因:日本蓄意挑起而非被迫應戰

 甲午戰爭的發生原因:日本蓄意挑起而非被迫應戰
  彈指十年間,這中間的諸多風波就略去不說了,到了不尋常的甲午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這年春天,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東學黨」屬秘密結社組織,又有「東學道」之稱,對腐敗的社會政治素懷不滿,對民不聊生的狀況激憤不平。這從他們中間傳誦的這樣一首歌謠即可見一斑:「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盤佳餚萬姓膏。燭淚落時民淚落,歌聲高處怨聲高。」2 至於其起義的直接導火索,是全羅道古阜郡增加水稅...



張召忠直言:美國只有放棄戰爭恐怖主義才會停止

 張召忠直言:美國只有放棄戰爭恐怖主義才會停止
     由於經濟發達、軍事強大,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必然增大,一超獨霸的地位雖然會受到多極化趨勢的影響,但不至於在十年的時間中化為烏有。如今看來,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美國在戰略上錯失良機,使自己陷入了一個又一個混亂的漩渦之中不能自拔。   柯林頓總統的科索沃戰爭打了78天,利利索索,沒有陷入泥潭。小布希總統的阿富汗戰爭打了10幾年仍然看不到結束的跡象。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中的中國飛彈:打掉美軍指揮部雷達天線

 伊拉克戰爭中的中國飛彈:打掉美軍指揮部雷達天線
  中國的國防工業如今已成為一支讓西方感到驚恐得生力軍,龐大的產能和完全與西方接軌的高精尖研製體系,輔以較低的銷售價格,使得「中國造」精銳武器在許多國家威風八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戰術飛彈差點端掉美軍指揮部   據美國《科學家聯盟》報道,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對各種用途的戰術飛彈的開發生產取得了快速發展,在衝擊國際市場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中國對外...



揭露史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歐洲均勢如何破裂

 揭露史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歐洲均勢如何破裂
  導讀:17世紀逐漸接近尾聲,一個重大世紀外交難題令歐洲各國統治者都備感苦惱。1665年,查理二世繼承西班牙王位。在他死後,誰將繼承西班牙王位?三十多年來,在人們的傳言中,對於他,死亡似乎一直近在咫尺。查理由於死後沒有直系後嗣,需要在外國的統治家族中尋找一名親屬來繼承王位。除了領土之外,不動產的繼承和遺贈也需要依據基本法或憲法的規定。但是,君主並沒有權力自行決定身故之後國家將由誰...



揭秘:甲午戰爭後日本用清政府的賠款做了什麼?

 揭秘:甲午戰爭後日本用清政府的賠款做了什麼?
  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西方列強用大炮轟開了封閉著的中國大門。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也露出了侵略者的真面目,跟著列強一起,對中國實行各種擴張計畫,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也陸續簽訂,清政府被迫向列強支付了大量的賠款,而給我們的惡鄰日本的賠款主要有兩筆,一是日本獨享的《馬關條約》的賠款,一個是日本和八國聯軍一起平分的《辛丑條約》的賠款,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日本把這些賠款用到了哪裡?  ...



國民意識的缺失:甲午戰爭雙方差距的最大根源

 國民意識的缺失:甲午戰爭雙方差距的最大根源
  民國著名軍事理論家楊傑在《國防新論》中寫道:「一個國家的強弱,是根據全國人力、物力、文化力的總和來決定。」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的武力之戰,也是兩國的「文化力」之戰。武力之戰讓我們看到的是艦船、大炮和熱血,「文化力」之戰則讓我們感受到思想、觀念和靈魂的力量。將武力之戰與「文化力」之戰結合起來,得到的是更完整的畫面、更真實的歷史,也更加引人深思,更加讓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  ...



鮮為人知:在侵華戰爭中日軍裡竟有僱傭軍?

 鮮為人知:在侵華戰爭中日軍裡竟有僱傭軍?
  隨著日本侵佔別國領土的增多,兵員開始出現短缺。為此,日本政府實施同化政策。如日本在控制朝鮮以後,推行了一系列諸如「皇民化運動」、「創氏改姓」等奴化朝鮮人的政策。在台灣,日本也推行的類似政策,所產生的後果也一樣。不少朝鮮人和台灣人被培植成日本的忠實臣民,他們自願充當日本軍人,充當日本人的炮灰。  據日本1973年統計,在約250萬侵華日軍中共有朝鮮籍士兵160萬,其中38萬駐紮在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