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宣佈投降之際,蔣介石發表了了一篇由自己親自執筆起草的《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的廣播講話, 其主要內容如下: 我們的「正義必然勝過強權」的真理, 終於得到了最後的證明。此次戰爭發揚了我們人類互諒互敬的精神, 建立了我們互相信任的關係, 而且證明了世界戰爭與世界和平皆是不可分的, 這更足以使今後戰爭的發生勢不可能。我說到這裡, 又想到基督寶訓上所說的」待人...
[多圖]侵華日軍原始相冊:慰安所的婦女
賓陽縣一名男子在境外一個地攤上,發現一本日本侵略軍在侵華時拍攝的原始相冊。在總計189張照片中,明確記載的在廣西南寧拍攝的有30張,其他仍有多張照片疑是在廣西拍攝,內容涉及崑崙關戰役、日軍施放毒氣、南寧淪陷以及慰安婦等。廣西研究抗戰歷史的專家稱,該相冊在國內當屬首次發現,對研究廣西的抗戰歷史有重要價值。
境外書攤淘出珍貴相冊
42歲的卓先生是賓陽縣人,他自己也沒想到,無意之...
日本曾想借青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因無合適理由作罷
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遭中國駐軍射擊並有一名士兵失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事實上,此前兩個月,日本軍方曾在山東青島大做文章,為發動戰爭製造借口,儘管沒能成功,卻也挑起了一場重大的外交風波。
近代以來,青島先是被德國「強租」,後被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戰強奪,上世紀20年代中國雖收回青島主權,但由於日本人在當地的特權,中央政府一直未能正式駐軍。1936年西安事變...
[多圖]廣西一男子發現侵華日軍原始相冊
卓先生同時收藏的除了相冊,還有日軍的明信片、信件等物品。
一名日軍機槍手站在南寧德鄰路上(今解放路)。
手站在南寧德鄰路上(今解放路)。
一名日軍伍長在南寧。
戴著防毒面具的日軍士兵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駱南華 文/圖
賓陽縣一名男子在境外一個地攤上,發現一本日本侵略軍在侵華時拍攝的原始相冊。在總計189張照片中,明確記載的在廣西南寧拍攝的有30張,其他仍有多張照片疑是...
[圖文]八國聯軍侵華:澳洲是第九個國家
1900年,澳洲各殖民地政府響應英國召喚,協同八國聯軍北伐中國。在此期間,澳洲聯邦宣告成立。因此,中國之戰不僅是澳洲殖民軍的首次亞洲之戰,更是澳洲聯邦的首次海外軍事行動。從這個意義上,八國聯軍或可說是九國聯軍。
英國媽媽的召喚
1900年,澳洲各殖民地政府響應「英國媽媽」召喚,緊急組建水兵部隊,北伐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澳洲政客們則達成了共識:來自中國的真正威脅,不是中國本身,而是列強...
盤點:歷史上八國聯軍侵華的15件不為人知的事件
導讀:在中國清朝的屈辱史上,八國聯軍可以說是讓我們回想起來最令人憤慨的,而以下這些事情可能是你們所不知的。 第一,八國聯軍侵華禍起義和團之亂。義和拳民焚燒教堂,殺害外國傳教士、華人基督徒和家人,扒鐵路。慈禧想利用義和拳打洋人,義和拳順勢打出「扶清滅洋」的旗號。慈禧為何要打擊洋人,除了對列強瓜分中國不滿外,更多是不滿列強同情維新派,...
[圖文]侵華日軍731部隊643支隊罪惡真相
圖為程吉思
643支隊鍋爐房遺留下的煙囪
給日本人做過勞工的李寶昌
643支隊設施示意圖
核心提示
1945年12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研究各種新式細菌武器和製造各種器材罪,對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12名日本細菌戰犯進行了審判,12名細菌戰犯除10人來自「731」部隊本部外,其餘兩人尾上正男和菊地剛光來自「731」部隊所屬海林「643」支隊。
經過多年的調查走訪,黑...
日本早期對華侵略:《田中奏折》顯侵華狼子野心
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思想和政策是由來已久的。1552年和1597年,豐臣太吉兩次發兵侵略朝鮮,妄圖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征服亞洲。他的狂妄侵略行徑被朝鮮人民和朝中聯軍徹底粉碎。
到了18世紀90年代,本多利明的《西域物語》竭力鼓吹入侵堪察加、庫頁島和滿洲。
1823年,佐籐信淵在其《宇內混同秘策》一書中宣稱:皇大御國乃天地間最初成立之國,為世界各國之...
中國消滅了多少侵華日軍?日軍陣亡人數多少
中國消滅了多少侵華日軍?在外寇入侵,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中國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巨大的犧牲捍衛了民族的尊嚴。《國破山河在》一書以全新的視角,從日本的資料中挖掘出大量不為國內所知的抗日史實。中國的抗戰,以最簡陋的武器對抗凶殘而裝備精良的侵略軍…… 七十萬魂不還鄉:日方史料中在中國陣亡人數 在各種資料中,中國抗日戰爭,到底消滅了多少侵華日軍,一直是一個令人費解...
侵華日軍被擊斃的最高級將領是誰?侵華日軍檔案
在抗日戰爭的鐵血故事裡,喪命於國軍士兵槍口之下的還有比電視劇中石原中將更大的官,他就是日本海軍大將大角岑生。 在1995年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前夕,我到珠海市斗門縣采風,得知該縣中部有座黃揚山,山上有一處「墜機遺址」,是抗戰期間日本海軍大將大角岑生墜機喪生之地,最近還有一批日本人來此憑弔。我立即趕到山上遺址處實地考察一番,下山後又馬上跑到縣志辦找材料,終於找到當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