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人認識林則徐,大多都是因為他那一次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但這一次銷煙的結果,導致的是給了英國人一個借口,從而發動了鴉片戰爭。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存在著這樣一個疑問,林則徐」虎門銷煙「到底是對是錯?他到底該不該如此明目張膽,大張旗鼓的進行禁煙活動?
反對方認為,林則徐此舉過於魯莽,完全沒有考慮到此種後果。完全沒有想過,清朝和英國兩個國家之間,巨大的軍力量差距。那個時候的英國剛剛進行了工業革命,軍事實力是清朝的好幾倍。而且清朝一些八旗士兵沉迷於鴉片之中,身體羸弱,根本抵抗不了英國人的大船烈炮。這種顯而易見的軍事實力差距,意味著兩國之間的戰爭,必然會以清朝的失敗收場。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鴉片戰爭的失敗,使得清朝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賠款巨額白銀。而這些銀錢,實際上是可以用來增強軍事實力的。在」主和派「如琦善的計畫裡,是可以用來造軍艦以及練兵的,而且事實也證明了,後來的抵抗中軍費也多次吃緊。
另一方面,英國和日本不一樣,英國並不想要佔有土地,而是想要的是中國的市場和白銀。他們之所以會選擇向中國輸入鴉片,就是因為在中英貿易中,處於貿易逆差的地位,所以才會選擇用鴉片來改變這一狀況。而且如果能將戰爭失敗賠償的白銀,用來購買英國先進的技術,豈不是更好?
反對方則認為,林則徐嚴禁鴉片是必須的。因為英國輸入的鴉片,不僅造成了中國大量白銀的流失,也給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如果不禁止鴉片,不等別人來打,自己都已經由內而外的垮了。而」虎門銷煙「實際上就是為了威震向中國輸入鴉片的英國商人,表示了中華民族堅決抵抗外族侵略的決心。
對於」虎門銷煙「的這一做法是對是錯,從客觀上來講,小編認為是沒有錯的。英國的確不像日本那樣,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侵略中國的國土,希望能佔有中國廣闊的資源土地。
英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工業革命之後,國內日益飢渴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但這麼一個目的,並不代表英國只會滿足於向中國輸入鴉片,而不發動戰爭。因為你們不要忘了,清朝後堅持的」閉關鎖國「政策。
」閉關鎖國「政策一天不撤除,也就意味著英國一天都不能完全的進入中國的市場,不能從中國獲取大量的資源。而清朝政府對於」閉關鎖國「政策,也不是那麼容易撤銷的。為什麼?不僅僅是因為,這條政策是祖輩頒布,而是因為弱小的清朝,一旦撤銷了」閉關鎖國「政策,就相當於一個渾身赤裸的美女,面對一群飢渴興奮的色狼,一個照面就會被吞入腹中,屍骨不存。英國先進的資本主義製造業,會將中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打的落花流水。到那個時候,清朝整個經濟秩序都會崩潰,中國人只能任人魚肉。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英國想要中國的資源和市場,必定會發動戰爭,以船堅利炮給後續的紗布商品打開道路。所以鴉片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不是因為」鴉片「的原因,才發動戰爭,鴉片戰爭只是一場必然戰鬥的代號而已。同樣的,英國發動戰爭也不是因為林則徐」虎門銷煙「,銷毀了鴉片,其根源是因為中國絕對不會打開國門,打開巨大的原料場地和商品市場。英國發動戰爭,只是順勢而為。比如說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比如說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些戰爭,哪一場是因為禁止鴉片,所以爆發的呢?
林則徐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魏源評價其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辦事認真,剛正不阿,為官清廉,是傳統的士大夫,是正直的君子。但禁煙之時的雷厲風行,又讓人看到了這個文臣不遜於武官的魄力與膽識。
很多人都認為林則徐虎門銷煙,太過魯莽,沒有做好防備。實際上林則徐是做了防備的,但長久的閉關鎖國,造成中國整體的盲目。他防備的方法,還是明朝防備倭寇的方法,比如修建炮台。他雖然睜眼看世界,但並沒有看見一個完整的西方國家。他一直以為鴉片只是英國一些違法商販的行為,而沒有意識到整個英國統治階級的默許。所以他是清末一個極為清醒的官員,但同時過久的閉關鎖國,還是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