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記載林則徐:「行此潮州,病卒」。《閩雜記》記載:「公患痔漏久,體已羸,至是力疾起行,十一日抵潮州,復患痢,潮守間晉請暫留養疾,不可。次日遂薨於普寧行館。」
被流放後,林則徐過著極為普通的生活。後來咸豐帝繼位,四處徵召有才之人,經在朝官員的推薦,準備起用林則徐。林則徐就是在這一次被咸豐帝徵召之時,死在前往京城的途中。被咸豐帝起用之時,林則徐已經患病,而且未能痊癒。前往京城時,是躺在特製的臥轎,由福建、廣東山區,一路直達廣東,到潮州時,開始嚴重下痢,到了普寧,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暫住普寧行館。最後林則徐在兒子林聰彝及幕僚劉存仁陪同下,於道光三十年去世。去世前指天三呼「星斗南」,享年六十六歲。
另一種說法是,林則徐患病後,曾請醫生診斷開藥。醫生開的藥是對的,可是因為急於趕路,林則徐並沒有按時服藥吧,最終病情加重,與世長辭。這種說法是林則徐的《訃文》和林則徐的兒子林汝舟的《至陳子茂書》得來的,林則徐腹瀉且日夜趕路,病情日益嚴重,後又由於仍舊在日夜趕路,所以導致「胸次結脹」,引發心肺舊疾「兩脈俱空,上喘下墜」。林則徐時年66歲,又身患有病,如何經得住這般折騰。
最後一種說法,是洋商害死說。說的是外國商人聽聞中國統治者下令起復林則徐,他們本來就對林則徐極為痛恨。一時又想到,林則徐對於鴉片的堅決抵制,深知絕不能讓林則徐再次為官。
所以買通了一個廚師,潛伏到林則徐身邊。在一次林則徐睡醒,而兒子恰巧離開時,給林則徐送進了一碗雞絲湯。林則徐吃的時候,只覺廚師熟悉,吃到一半,突然意識到那個廚師是當初禁煙時曾在洋人處做過廚師的,可是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到了晚上,林則徐已經是大拉大瀉,最終三呼「新豆欄」(是廣州十三行附近一條街名,當地聚居洋商。),他已經意識到了是洋人害他。
《果庵隨筆》記載:「禁煙事起,廣州十三行食夷利者,恨林公則徐刺骨……後公再起都師粵西,彼輩懼其重來,將大不利,則又預以重金賄其廚人謀,謀施毒。公次潮州(應為普寧),廚人進糜,而又以巴豆湯投之,巴豆能洩瀉,因病洩不已,委頓而卒。或勸其公子窮究其事,清例,凡毒死者需開棺檢視,家人忍而不情。其是疆吏雖微有所聞名,亦不欲多事。」
但這種說法有許多遺漏,一是林則徐受命上京,一路由驛站提供食宿,沒必要帶私廚。二是周圍如此多幕僚和親子守護,如何讓一個廚師混進來。所以林則徐的死亡,最終成了一個未接之謎。
林則徐的元配夫人鄭淑卿出身官宦之家,其父鄭大模為乾隆年間進士並任過河南永城等縣縣令。鄭夫人自幼養尊處優,來到林家,脫下錦袍,換上布裙,操持家務,相夫教子,十分賢惠。林則徐共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林汝舟,二兒子林聰彝,三兒子林拱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