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 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直至光緒帝十八歲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緒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實權。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囚禁慈禧,...
[圖文]揭開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解開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解開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在遼陽東郊陽魯山上,有一處青磚素瓦的皇家陵園。清王朝入關前,因努爾哈赤建都東京(遼陽古名),曾一度將祖塋奉遷於此,故被敕封為東京陵。東京陵現存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庶母弟穆爾哈齊及其子達爾差等人的四座陵寢,其中褚英的墓被當地老百姓稱為「太子墳」。然而,褚英之墓遠無皇家陵寢的風光,不僅面積小到不及舒爾哈齊陵寢的一半,墓前...
揭秘:歷史上乾隆皇帝唯一愛過的女人是何許人也
乾隆唯一愛國的女人:乾隆皇帝這樣一個歷史偉人,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至少是有缺憾的。自從結髮妻子孝賢皇后去世,他就永遠失去了富有柔情的婚姻生活。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儘管六宮粉黛如雲,卻沒有一個成為他所鍾愛的女人去撫慰他那顆孤寂的心。 乾隆十三年二月初四日,一切準備就緒,乾隆皇帝即將開始首次東巡齊魯。東巡的明發諭旨,早在上一年六月初一就向全國臣民頒布了。曲阜是孔子聖地...
慈禧與月餅的故事:落魄慈禧吃上月餅一掃陰霾
導語:這一年的中秋,慈禧終於擺脫了「西狩」的落魄,好好地過了一回中秋節。這一回,為了讓慈禧過好中秋,山西大大小小的官員,可謂費盡了心思。先是好好安排了行宮,極盡豪華之能事;接著,讓城內享有盛譽的幾家糕餅店,聯合趕製了月餅,上面刻有「福壽康寧」等吉祥字樣。…… 9月8日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想必此時的大家都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與家人團聚了吧!即使是不能回家的人,也會給...
康熙帝的另一面:奉行節儉人稱「愛銀皇帝」
康熙的另一面: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也是中國古代為數不多的一位明君。他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世人早已多有評說。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幼年登基的萬乘之君,還是一個去奢從簡、厲行節約之人。 以身作則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較為簡樸。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對大學士們說,「自朕聽政(康熙帝14歲親政)以來,一應服食,俱從節儉」。四十七年秋,他斥責皇太子胤礽時又說:「朕即位以來,諸事節...
慈禧太后陵墓陪葬品有哪些?
慈禧原本是咸豐帝的貴妃,因為生育了同治皇帝,母因子貴而被尊為太后。按照清朝的祖制,即使貴為皇后或者太后也不能享有單獨的陵墓,而是要和皇帝合葬在一起。但是,這個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的女人,在自己的後事安排上,更不會把祖制當作一回事。 咸豐帝去世的時候,咸豐的定陵尚未建成,直到同治五年才完工。按清制,清廷為咸豐的兩位皇后慈安、慈禧共建了一座陵,二人的棺槨並排奉安。這時,慈安...
努爾哈赤汗王宮生活:娶妻16人均是政治聯姻
電視劇裡,汗王宮軒敞闊氣、雕樑畫棟,其實沒這麼好看。 妃子間「宮斗」激烈,居住條件擁擠,飲酒喝茶都算是高消費…… 2012年5月,在瀋陽北中街動遷時發現的努爾哈赤汗王宮遺址,已確定原址保留,並躋身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候選名單。 在汗王宮的綠釉瓦當、青磚牆基等遺跡之外,當年在汗王宮,除了努爾哈赤之外,還住著什麼人?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瀋陽晚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清代歷史專家,部...
[圖文]光緒三大悲劇 比慈禧早死一天之謎
清宮醫案的確告訴人們,光緒是病死的。但是,從光緒死的那天開始,人們就懷疑他不是正常死亡,這也是事出有因的。光緒雖與慈禧以「母子」相稱,實際上他並不是慈禧親生。光緒皇帝,姓愛新覺羅,名載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豐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宣武門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蔭齋,其父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豐皇帝的弟弟。其母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
揭秘:慈禧太后臨終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是什麼?
清光緒34年10月21日,也就是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光緒皇帝死於北京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時年僅38歲。 次日午後,慈禧太后在北京紫禁城儀鸞殿病逝,終年73歲。 光緒皇帝之死是清末最大的一樁歷史疑案。多種文字資料記載認為,光緒是被人害死的,而且還是服用超量砒霜中毒致死;更多的人們議論認為,害死光緒皇帝的人就是慈禧太后。 據史料記載,光緒四歲進入宮中後,就受到慈禧太后的撫養與管教...
1900年慈禧西逃山西:曾因吃得不爽逼死縣太爺
導讀:中國人善於把人生的喜怒哀樂、婚喪嫁娶、應酬交際,關係往來等活動導向於飲食活動中,用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飲食倫理化的文化歷經千年不衰。飲食在中國文化中不僅僅是吃飽這種滿足生存需求的地位,還承載著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即禮的本源。這事在古代甚至上升到了分辨地位尊卑,關係遠近,是非對錯的高度。吃喝這件事,其意義遠在吃喝之外。從慈禧西逃途中,可窺一斑。 1 一碗粥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