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飲醇醪是什麼意思?成語如飲醇醪的故事 句出《三國誌吳書十程普傳》。 老將程普嘗云:「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醇醪即美酒。本來意思是:老將程普曾說,與周瑜交往,如同品飲甘醇的美酒,自己不知不覺地就被感染陶醉了。 後來也有人用如飲醇醪來形容一個人心胸寬廣氣量宏大,很值得交往。典故就是起源於正史上周瑜對程普的諒解,而程普曾經用來形容周瑜的心胸寬廣。
後...
兵不厭詐的主人公是誰?兵不厭詐是怎麼來的?
兵不厭詐的故事: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
燭影斧聲是什麼意思?歷史上燭影斧聲是怎麼回事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由於趙匡胤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後世因此懷疑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位。 根據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病重,宋皇后派親信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後事。宋太祖二弟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收買王繼恩為心腹。當他得知太祖病重,即與親信程...
成語抱薪救火的故事簡介 抱薪救火是什麼意思
抱薪救火的意思是: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出自《史記魏世家》) 【近 義 詞】火上澆油、飲鴆止渴、引足救經、適得其反、南轅北轍、負薪救火 【反 義 詞】雪中送炭、根除禍患、釜底抽薪 戰國後期,秦國漸漸強大,它取用遠交近攻的策略,不斷向鄰近的國家擴張。 從公元前276年到公元前274年,秦國連續三次進攻魏國,佔去魏國許多土地。公元前274年,秦國又向...
成語夜郎自大釋義解:夜郎國國力強盛自大有資本
夜郎自大是最難聽的貶義成語之一,因為這個成語,夜郎國為人熟知,但一點兒光彩也沒有。可是,我們看看歷史,就覺得夜郎自大並不是簡單的自高自大,而是情有可原。
我們是通過《史記·西南夷列傳》才知道曾經有個夜郎國的。
其實漢王朝及漢之前的王朝也並不知道有個夜郎。是漢武帝想要通過西南地區尋求到一條通向身毒(印度)的通道,才知道有一個夜郎。
漢武帝的使者是先到滇國的,一到...
口蜜腹劍的故事 成語口蜜腹劍的主人公是誰?
出處: 《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 比喻口頭上說話好聽,像蜜一樣甜,肚子裡卻懷著暗害人的陰謀。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 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權勢地位和他差...
糟糠之妻不下堂:東漢宋弘真正樹立起的道德典範
東漢光武帝時代,有個大臣叫宋弘。他非常有德行,在國家做司空,是個很大的官職。當時,光武帝的姊姊湖陽公主的先生去世了,她獨自在家寡居。湖陽公主跟光武帝在談話中,透露出有意要嫁給宋弘,因為她覺得宋弘非常有德行。一般王親貴戚下嫁給下屬官員,這個官員馬上就變成皇親國戚,而且又是皇上的姐夫,那是很榮耀的。
光武帝就跟宋弘探聽口氣,看他願不願意把原配放下,娶他姊姊。一般人都是希...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誰?草木皆兵的故事簡介
導讀:成語草木皆兵的意思,草木皆兵出自什麼戰役,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誰? 草木皆兵(cǎomu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此語出自《晉書·...
風吹草動的故事 成語故事風吹草動講訴了什麼?
解釋: 風一吹,草就搖晃,比喻有一點點動靜而引起警覺。 故事: 春秋時,楚平王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他聽信一個叫費無忌的小人的讒言,要把太子建廢掉。 但又擔心太子建的老師伍奢不同意,於是把伍奢叫來,讓他說太子建企圖謀反。伍奢不承認,立刻被關進了監獄。 這時,費無忌又對楚平王說:「伍奢的兩個兒子很厲害,大王一定要把他們父子三人一起除掉!」楚平王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
成語對症下藥的主人公是誰?對症下藥是什麼意思
對症下藥出處 《三國誌·魏志·華陀傳》:「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對症下藥解釋 症:病症;下藥:用藥。醫生針對患者病症用藥。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採取有效的措施。 對症下藥的典故 東漢末年三國初期,諸侯混戰,水旱成災,疾病流行,人民處在水深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