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護什麼時候設置的?西域都護意義 | 陽光歷史

 

A-A+

西域都護什麼時候設置的?西域都護意義

2015年11月20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33 次

  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匈奴統治階級內部發生內訌。駐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賢撣害怕遭遇不幸,率部眾自願歸服西漢,匈奴設立的「僮僕都尉」隨之撤消。至此,天山南北諸地均歸西漢王朝管轄。西漢中央政府為了加強對西域各地的軍政管理,在烏壘城(今輪台縣策大雅南)設立西域都護府。

  意義:

  西域都護府使被匈奴切斷了的「絲綢之路」得以恢復發展,暢通無阻,各國人民在這條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誼的種子。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蠶豆、豌豆等)、胡瓜(黃瓜)、胡蔥(大蔥)、胡蘿蔔等植物和駱駝、驢、馬的優良品種傳入中原,內地的絲綢織品和鐵器等工藝品、生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東西方的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豐富了各國人民的生活。   漢西域都護府這種管轄方式,也為中國後世王朝開創了先例,十六國後涼呂光在統一西域後,曾倣傚漢代,設置西域大都護,行使主權。唐代,在邊區各族先後統轄在一個政府下之後,也分別設置了都護府。唐東北有「安東都護府」;北邊有「安北」、「單于」等都護府;西北有「安西」、「北庭」等都護府;西南有「保寧」、「支南」都護府。這都借鑒於漢代,適應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形成和鞏固的需要,有著積極的歷史作用。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