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主義是什麼? 戴季陶《日本論》主要內容 | 陽光歷史

 

A-A+

戴季陶主義是什麼? 戴季陶《日本論》主要內容

2015年07月23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491 次

  戴季陶主義是什麼?

  孫中山逝世後,戴季陶回到上海,積極參加西山會議派的反革命活動。1925年6、7月間連續發表《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等小冊子,系統地提出了一套反共的理論,時人稱之為戴季陶主義。主要內容有三點:

  一、提出要確立所謂純正的三民主義為國民黨的最高原則,大力宣揚三民主義,並未反對馬克思主義,但對利用馬主義挑起階級鬥爭的共產黨人持敵視態度。

  二、認為民族和國家的需要是進行各階級聯合的革命,提倡階級調和,反對勞動工人的階級鬥爭。

  三、主張建立一個所謂純粹的或單純的國民黨,要求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都退出去,分裂國共合作,反對共產黨。

  戴季陶主義的主要觀點

  第一,打著恢復「純正三民主義」的幌子,鼓吹封建道統說,閹割新三民主義的革命精神。戴季陶認為,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是「繼承堯舜以至孔孟而中絕的仁義道德思想」,「完全淵源於中國正統思想的中庸之道。」戴季陶把孫中山立足革命的三民主義思想,曲解為儒家的倫理思想,從根本上閹割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精神。

  第二,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宣揚階級調和。這是戴季陶主義的中心思想。戴季陶利用孫中山說過的,中國只有大貧小貧的話,否認中國社會存在階級和階級對立。「要治者階級的覺悟了,為被統治階級的利益來革命;要資本階級的人覺悟了,為勞動階級的利益來革命;要地主階級的人覺悟了,為農民階級的利益來革命」。戴季陶還把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對立起來,反對在國民革命中提階級鬥爭。

  第三,反對國共合作,反對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戴季陶認為國共兩黨合作是國民黨內產生混亂和糾紛的根源,因為團體都有排拒性,國共兩黨沒有「共信」(即沒有共同信仰),因此就不可能「互信」,也不可能團結。即所謂「共信不立,互信不生;互信不生,團結不固,團結不固,不能生存」。

  對戴季陶主義的批判

  戴季陶主義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在統一戰線內部出現的代表資產階級右翼和國民黨右派要求,與無產階級爭奪革命領導權的一種反動政治思想。戴季陶主義集中反映了在革命高潮形勢下,資產階級右翼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新右派,妄圖打擊共產黨,篡奪革命領導權的願望。

  陳獨秀、惲代英、瞿秋白、肖楚女、毛澤東等都寫了批判戴季陶主義的文章。中共北方區委還專門作了《關於反對戴季陶主義的決議》。瞿秋白1925年9月發表《中國國民革命與戴季陶主義》,系統地批判了戴季陶主義的謬論。

  第一、批判了戴季陶的「道統說」。

  第二,共產黨人還列舉大量事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不但不否認民族鬥爭,而且歷來站在反帝鬥爭的最前列,而地主資產階級卻總是破壞愛國運動。因此,承認民族鬥爭,並不能抹煞階級鬥爭,而且有進行階級鬥爭之必要。

  第三,共產黨人還批判了戴季陶反對國共合作,反對共產黨的謬論。

  《日本論》主要內容

  《日本論》一上來就拿日本的神權迷信開刀,從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創世神話這一普遍的精神現象中,戴季陶看到了日本神道的特殊表現形態:神道與日本的國體有一種宿命性的連帶關係和與時俱進的力量,猶如一個揮之不去的幽靈,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發揮作用,起著凝聚整個民族的作用。面對這樣一個令人生畏的存在,戴季陶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他看到,日本直到現代還沒有完全脫離君主神權的迷信,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後來發生的一切,完全證實了戴季陶的判斷;另一方面,正是這種神權迷信,構成日本人「自信心」與「信仰力」的核心,在鼓勵全民團結一致、奮發進取上,起著任何東西都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為日本在國際生存競技場上爭得一個優先的位置。而一向以老大自居、不思進取的中國,缺少的正是這樣一種品質,最後終於陷於悲慘的絕境。

  《日本論》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雖然沒有嚴密的邏輯概念體系,卻憑著對日本入木三分的瞭解和通透的見識,刪繁就簡,直取日本文化的神韻。當年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曾高度評價《日本論》,認為它既做了日本人的律師,又做了他們的審判官,而且是極公平正直的律師審判官。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