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動地!中國古代十大最悲情的刺客大盤點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中國職業刺客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常由於政治原因,負責對目標人物進行刺殺。秦朝以後的刺客,行刺動機多為金錢、名聲、仇恨、政治等各類原因。
刺客的活動一般非常隱秘,往往趁目標人物不備之時展開刺殺。唐朝詩人李白曾在《俠客行》中寫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鮮明地刻畫了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
下面是就來揭秘中國古代十大最著名的刺客,看看他們都是如何行刺,過程又如何,最終結局又會是怎樣吧。
Top1、刺客荊軻:一去不返刺秦王
荊軻(?~公元前227年):姜姓,慶氏(古時「荊」音似「慶」)。戰國末期衛國人。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
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
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燕趙多悲歌之仕這句話雖然在荊軻之前就有,但是荊軻卻將這句話演繹成經典,當荊軻趟過易水,想以一己之力抵抗秦帝國的鐵騎,以自己的性命報答公子丹的知遇之恩,但是他卻不知道個人的力量又怎能跟歷史的潮流對抗呢,即使他刺秦成功那又能如何呢?
死了一個嬴政,還會有一個接一個的始皇來統一天下,然而卻正是因為荊軻的無知和渺小但又為燕國百姓不畏生死的抗擊歷史潮流,所以他才能將英雄的精神發揮極致,將刺客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婦幼皆知。若荊軻知其後世之名也應懷安九泉了。
Top2、聶政:盡罷忠孝殺俠累
聶政(?–公元前371年),戰國時俠客,韓國職(今濟源東南)人,以任俠著稱,為戰國時期四大刺客之一。
聶政本是屠夫,當俠客實屬業餘愛好。然而聶政天生是一塊刺客的料,小露拳腳後便名滿江湖。某日,韓國貴族嚴仲子帶著黃金和誠意跑來找他,要他除掉韓國首相俠累。聶政婉言辭謝。
嚴仲子不悅,數次請他收下禮品,政曰:我還有母親需要供養,還有家姐沒有嫁出,所以不敢受您的重托。不久,聶政母親去世,嚴仲子前來弔孝,執親子之禮。聶政深受感動。
在厚葬完母親之後,聶政很快將姐姐出嫁,跟隨仲子刺殺俠累。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俠累身為首相,空有幾十名警衛,竟然被武功高強的聶政從容地從首相府門外一直殺進大廳,被一劍刺了個透心涼。
這時,警衛們才圍了上來。聶政眼看無法脫逃,決定舉劍自殺。在嚥氣之前,他用長劍將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臉劃成一堆肉泥。英雄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不讓人們認出他,以免連累他那親愛而苦命的姐姐!
韓國政府為了知道刺客是誰,貼出告示說凡是能認出這具屍體的,賞金千兩。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後,斷定是弟弟所為,不顧一切來到聶政的屍體旁放聲大哭。
管員問她,你不怕被牽連嗎?聶榮說:我弟弟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不讓你們認出他,以便保全我。可這樣一來,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沒了嗎?我豈能為了保全自己而讓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無聞呢?
說罷,聶榮大叫三聲天啦,拔劍自殺,在弟弟的身邊氣絕身亡。
區區一女子都能為了信義拔劍自刎。如此悲壯的刺客和如此重信義的民族精神也只有春秋戰國才有資格配當啊。
Top3、專諸:魚藏劍刺吳王僚
專諸(?-前515),亦稱:鱄設諸,春秋時吳國堂邑(今南京市六合區西北)人氏,為吳國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所雇,用來刺殺王位競爭對手吳王僚。
話說事發當日,公子光宴請王僚,私下埋伏甲兵於室內。王僚也早有防範,命人沿途佈滿兵卒,門窗台階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親信,夾道而立的侍衛,皆手持長鈹。
酒酣耳熱之時,公子光佯裝有足疾,退入內室。這時專諸出來!他將匕首藏在魚腹中,佯裝為王僚獻菜。
等走到王僚跟前,說時遲那時快!專諸突然撕開魚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當場斃命。
遺憾的是,專諸當即也被侍衛殺死。
公子光趁對方群龍無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擊王僚的侍從,盡數將其誅殺。為感念專諸,吳王闔閭加封專諸之子為上卿。
Top4、要離:悲情壯士刺慶忌
要離(?-前513年?),春秋時代吳國人,中國古代刺客,受公子光派遣刺殺了吳王僚之子慶忌。話說吳王闔閭登上王位後,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往衛國。
慶忌此人甚是了得,有萬夫莫當之勇,在吳國號稱第一勇士;現在衛國招兵買馬,伺機為父報仇。
闔閭獲悉此事後茶飯不思,日夜尋思除去這個心頭大患,於是覓得一壯士。此人名喚要離。經過策謀,要離決定採用苦肉計。
某日要離在王宮與闔閭鬥劍時,故意先用竹劍刺傷闔閭的手腕,再取真劍斬斷自己的右臂,投奔衛國找慶忌去了。要離走後,闔閭還依計殺掉了他的妻子。
慶忌探得事實,便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委他訓練士兵,同謀舉事。三月之後,慶忌出征吳國,與要離同坐一條戰艦。
某晚,夜色迷人,要離乘慶忌在船頭暢飲之機,迎著月光獨臂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
慶忌詫異之極,歎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於這樣刺我!此時左右衛兵舉刀欲殺要離,慶忌搖著手說:此乃天下勇士,怎麼可以一日殺死兩個天下勇士呢!還是放他回國,成全他吧!
要離回國後,闔閭金殿慶封要離。要離辭謝不受,說:我殺慶忌,不為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完自刎於金殿。好一個心安天下的悲情壯士!
Top5、豫讓:交知己當交豫讓
豫讓(生卒年不詳),春秋時代晉國人,畢陽之孫,為當時著名刺客。屢不得志,投靠智伯後,受到重視。
後來智伯被仇家趙襄子所殺,趙襄子還拿他的頭骨拿來當酒杯。豫讓出於憤怒,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榮。豫讓決定誓報此仇。
豫讓先是改變姓名,冒充罪犯,混進宮廷,企圖藉借整修廁所之機,用匕首刺殺趙襄子。結果未遂。
趙襄子考慮到豫讓肯為故主報仇,是個有義之人,便將他釋放。豫讓仍不死心,不惜以身塗抹油漆變相、口吞煤炭變聲來喬裝自己,找機會報仇。
機會來了,豫讓事先埋伏在一座橋下,準備在趙襄子經過的時候刺殺他。沒曾想趙襄子的馬卻突然驚跳起來,使得豫讓的計畫又再次失敗。
豫讓自知此劫難逃,便懇求趙襄子:希望你能讓我完成最後一個心願:把你的衣服脫下來,讓我刺穿;這樣,即使我死了,也不會有遺憾。
趙襄子答應了他,豫讓拔劍,在趙襄子的衣服上連刺了三次,然後就自殺了。人生若有知己如此,足矣。
Top6、鋤鸒:鋤鸒潛伏刺趙盾
鋤鸒(?–前607年),春秋晉國人,一些人不認為鋤鸒是刺客,因為他根本沒有行刺,用現在的話說是犯罪終止。但鋤鸒的歷史身份的確是刺客,且我個人認為鋤鸒還具備更多的義士質量。
由於鋤鸒主動放棄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傳》裡卻有精彩的記載:
當時晉國君晉靈公,荒淫暴虐,厚斂於民,廣興土木,晉國民怨沸騰。宰相趙盾屢屢進諫勸靈公改正,靈公全然不聽,反有厭惡之意。
前607年,靈公寵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賈獻計加害趙盾,曰:臣有客鋤鸒者,家貧,臣常接濟之,其感臣之惠,願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國!是夜,靈公和屠岸賈密召鋤鸒,賜酒食,告以趙盾專權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誤事。
鋤鸒領命後潛伏趙府左右。五更,見重門洞開,鋤鸒進中門,看到堂上燈光影影,趙盾朝衣朝冠,垂紳正笏,端然於堂上坐以待旦上朝。
鋤鸒大驚,退出門外,歎曰:恭敬如此,忠義之臣也!刺殺忠臣,則為不義;受君命而棄之,則為不信。不信不義,何以立於天地之間哉?乃忽於門曰:我,鋤鸒也,寧違君命,不忍殺忠臣,我今自殺!恐有後來者,相國謹防之!
言罷,向門前一株大槐一頭觸去,腦漿迸裂而死。時驚動了守門人,報知趙盾,趙盾歎息不已,吩咐暫將鋤鸒淺埋於槐樹之側。
雖為刺客,卻因不願違忠義二字而自刎,如此義士真是可歌可泣。
Top7、曹沫:持劍劫盟齊桓公
曹沫,(生卒年不詳),春秋時代魯國人,為當時的力士。以力大勇敢著稱。魯公對他很欣賞,任命他為將軍,同齊國交戰。未料三戰皆敗,魯公心怯,趕緊商議割地求和。但是並未責怪曹沫,仍用他為將。
齊桓公答應和魯在柯地會盟。正當魯公與桓公即將達成屈辱協議之時,曹沫手執匕首衝上前去,劫持了齊桓公。
桓公左右恐傷到主公,不敢動作。桓公問:你想怎樣?曹沫說:齊強魯弱,您恃強凌弱太過分了。大王您認為該怎麼辦呢?
桓公被迫答應盡數歸還侵奪魯國的土地。得到承諾後,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辭令如故。
桓公惱羞成怒,想毀約食言,被管仲勸止。於是,不費吹灰之力,曹沫三戰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數歸還。
曹沫以其忠誠勇氣和不爛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謂績效顯著。
Top8、侯贏、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
侯嬴(?—前257年),戰國時魏國人。家貧。年老時始為大梁(今河南開封)監門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訪,親自執轡御車,迎為上客。
朱亥,殺豬專業戶,是位奇人,隱居於市井之中,有勇力,早年在大梁(今河南開封)當屠夫。魏安嫠王十九年(前258年),因侯贏的推薦,成了信陵君的上賓。此2人為協助信陵君救趙,起到了關鍵作用。朱亥以四十斤鐵錘椎殺晉鄙。晚年隱居朱仙鎮。
事情的發生是這樣的。
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軍圍攻趙國,趙國危在旦夕,派信使來魏國求援,魏國便派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後,開始威脅魏王。
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晉鄙停止前進。信陵君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幾次促請魏王堅持出兵救趙,魏王就是按兵不動。
信陵君不願坐以待斃,就自已籌集了車馬,帶著門客們前去援趙。經過城門的時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機宜:公子切勿魯莽行事,我有妙計一策。
信陵君依計而行,從魏王的寵姬那裡竊來了虎符,把朱亥帶著到晉鄙那裡奪取兵權,朱亥當場把不聽調遣的晉鄙一鐵錘錘死。
於是信陵君順利奪取了兵權,指揮大軍前往救趙,終於擊退了秦軍,保全了趙國。侯贏則在聽到信陵君到達前線的時候拔劍自刎以死謝信陵君知遇之恩。
Top9、王著:為民刺殺阿合馬
王著(1254—1282),元俠客,益都(今青州)人。素志疾惡。世祖至元年間,以權臣阿合馬專權,暗地鑄銅錘,欲為天下除害。
至元元年(1264年),色目人阿合馬以自己受忽必烈的寵信,被任命為中書平章政事。隨後,憑藉權勢,他為元忽必烈設計了種種欺搾漢人,搜刮民財的方案,例如清理戶口、壟斷專利、濫發鈔票,定期刮取漢人財產等。
至元十九年三月,忽必烈與太子真金赴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阿合馬留守大都(今北京)。
千戶益者都人王著與僧人高和尚合謀,於三月十七日晚集結八十餘人,假扮太子及宿衛,偽稱太子還京做佛事入城。次日夜,誘騙阿合馬到東宮門前將其殺死。
事情曝光後,王著和高和尚被捕斬。
忽必烈得報後,先是猜疑漢臣奪權,後也發現阿合馬的罪行,表示「王著殺之誠是也」。並追治阿合馬罪,查處他私奪漢女500名貢其淫樂,人皮兩張,黃金白銀珍奇異寶不可計數,忽必烈大怒,將他戮屍通玄門外,沒收家產,處死和驅除其黨羽。
Top10、張汶祥:飛刀刺馬真英豪
清朝同治年間,河南俠士張汶祥與安微團練副使馬新貽及武師曹二虎、石錦標四人結拜為兄弟。
曹二虎之妻生得美貌動人,老大馬新貽表面上是個白面書生,實質上是好色之徒。他藉機請曹二虎出差,在外地派人暗殺了曹二虎,霸佔了二虎的妻子。
石錦標、張汶祥得知後怒火萬丈,擬為義弟報仇。風聲傳到馬新貽耳中,意欲藉故捕殺。於是張汶祥、石錦標二人連夜逃往他鄉。
張汶祥輾轉逃來湖州府德清縣新市鎮,投奔十年前來新市謀生的河南同鄉光□朋友鍾琰,而石錦標則潛居海寧縣硤石鎮,二人伺機為曹二虎報仇。
經鍾琰介紹,張汶祥結識了覺海寺武僧潮音大師。潮音大師亦是河南人,自幼出家在河南登封縣少室山少林寺,學得一身好武藝,尤其擅長飛刀,百步擊人百發百中。
張汶祥懇請潮音大師收他為徒,大師見他俠義豪爽,破例教他苦練飛刀術,並在駕仙橋堍的鐵匠鋪定鑄一對柳葉飛刀贈張汶祥。
從此,在潮音大師悉心指教下,張汶祥天天在覺海禪寺七寶池旁苦練飛刀技術。此時,馬新貽已升任兩江總督(江蘇、浙江二省最高軍政長官),住在南京。石錦標將這一消息告訴了張汶祥。
此後張汶祥兩次潛往南京總督衙門,察看行刺線路,半年後張汶祥的飛刀術已能與潮音大師相媲美,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地步。
同治七年秋,張汶祥懷揣飛刀,告別潮音大師,從新市覺海寺潛往南京。一日,馬新貽坐轎自校場閱兵回總督衙門,剛下轎,張汶祥便用在覺海寺練就的飛刀術,將二把鋒利的毒汁柳葉飛刀插入馬新貽胸口,馬新貽當場斃命。
後來張汶祥被清廷凌遲處死。這就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張汶祥刺馬案」。又是一個如豫讓一般可以交作生死之交朋友的俠義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