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新聞事業:宋朝起開始有了非官方的報紙 | 陽光歷史

 

A-A+

大宋的新聞事業:宋朝起開始有了非官方的報紙

2016年08月01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44 次

電視劇《新水滸》中有個鏡頭讓人笑崩了:李逵那大肚子貨,打開包肉的油紙,紙上赫然印了4個大字——「法制日報」。

宋代沒有《法制日報》,李逵無法穿越。但宋代確有報紙,官辦報紙多為手抄版,被稱為「邸報」,又稱邸抄、朝報、狀報、除目;民間或私辦報紙,除手抄外,還有印刷版,稱為「小報」,偶爾也稱「新聞」。

宋初各州設進奏院,辦公地點則在首都開封,相當於今天的駐京辦。全國250多個州,設置在開封的進奏院多達200個。太宗朝太平興國六年,中央開始設立都進奏院,直屬門下省,對各州進奏院、進奏官進行專門管理。進奏院職責之一,是將朝廷「政事施設、號令賞罰、書詔章表、辭見朝謝、差除注擬」類新聞,分類擬成條目,統一發行,「播告四方」,這就是狀報、邸報(《宋會要輯稿》)。都進奏院負責狀報的采編、發行,成為史上最早的新聞管理和報刊發行機構。

編發官報的目的,一是迅速傳達中央政策、法規、文件,以便各地貫徹落實,二是希望用邸報中那些活生生的陞遷、降黜新聞,來規範約束勉勵各地官員。官報發行週期相對穩定,有5日報,有旬報,有月報。一般由都進奏院(南宋改為門下省)將中央、地方各類信息匯總選編,上交樞密院審查大樣,待審核通過才能發行(參見《宋會要輯稿》《宋史》《朝野類要》)。但有關軍機、邊情、災異、兵變等重要消息,通常不准上報紙。報紙也不是公開發行,讀者群比較窄,只有一定級別的官員,才有閱讀權。

北宋末年,政府的新聞控制力減弱,民間小報開始發行,至南宋則遍地開花。宋朝小報算得上《花花公子》的祖師,為了吸引讀者眼球,假新聞假聖旨假奏章不時出現。那些進奏官、邸吏、使臣、中下級官員、坊間書商,搶先一步,把朝廷尚未發佈或不宜於公開的政務動態、花邊新聞刊發出來,內容囊括「省、院之漏匯,街市之剽享有,意見之撰造」。小報的新聞記者大多兼職,統稱為「探報」。這些狗仔隊員,利用職務、地緣、親緣關係,採用非正常手段,孜孜不倦探聽各級內部消息,負責宮廷新聞的叫內探,負責中央機關的叫省探,負責各地衙門的叫衙探。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