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酒度數低 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酒只有10度
設計巧妙的「溫碗注子」
在溧水博物館裡,收藏著一件出土於原溧水縣物資局宿舍基建工地宋墓的「青白釉帶溫碗注子」,這是一套典型的宋代酒器,早在南唐就已經出現,《韓熙載夜宴圖》中就有這種「溫碗注子」的身影。
專家告訴記者,青白釉帶溫碗注子是一套既能盛酒又能燙酒的器具,設計十分精妙。其中間為注子,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酒壺。注子四周還有一個溫碗,只要將溫碗放滿熱水,就能使注子中的酒保持溫度。
溫碗被設計成蓮花形,據推測,這件「青白釉帶溫碗注子」是北宋初年景德鎮湖田窯的產品,在當時,這是貴族和官員階層使用的高檔酒具。
此外,據記者瞭解,南京本地發現的宋代酒具還有青白瓷帶溫碗注子、鎏金花口銀盞、蓮瓣紋碗、水波魚紋盞、貼摩羯魚紋碗、六瓣葵口碗等。
景陽岡的酒只有10度左右
在《水滸傳》、《說岳全傳》等以宋代為背景的小說裡,我們能看到書中人物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豪氣沖天的情節。
山東社科院研究員王賽時在其所著《中國酒史》中指出,宋代人喝的酒度數其實不高。以武松在景陽岡喝的「三碗不過岡」的村酒為例,那種酒接近於現在的黃酒,酒精度數在10度左右。這一點可以從店小二的描述可見一斑:「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作『出門倒』:初入口時,醇濃好吃,少刻時便倒。」醇濃、後勁大正是黃酒的特點。
連喝十八碗,也算是海量了。有專家分析,武松喝酒前,店小二已經通過篩酒的程序,也就是用帶網眼篩子的器具將酒糟剝離,使得酒精度數降低了不少。否則,即便是好漢武二郎,連喝十八碗,估計也要趴下了。
《水滸傳》人物喝的酒又是什麼滋味呢?王賽時研究員指出,在釀酒技術尚存在一定缺陷的時代,如果酒液未能正常發酵,或者滅菌技術不過關,酒就可能發酸。「村酒」是宋代鄉間酒店所賣的酒,有酸味也成了「村酒」的標籤。因此,在寫宋代的小說中,常可看到喝酒者嫌酒酸的情節。
酒史專家指出,漢朝人飲酒以「石」計,唐朝人飲酒以「斗」計,可在宋朝均以「升」計。宋代一升約合一斤酒左右,宋人寫詩多以「三升」為限量。
蘇轍、劉克莊等名家詩中均提到,喝「三升」酒對於宋人來說很盡興,是極限,就連喝酒最為豪放的陸遊在詩中表述酒量時,也以「三升」為標準:「山路近行猶百里,酒杯一舉必三升。」如此看來,喝上三斤10度左右的酒,在宋朝就能算是海量了。
設計巧妙的「溫碗注子」
在溧水博物館裡,收藏著一件出土於原溧水縣物資局宿舍基建工地宋墓的「青白釉帶溫碗注子」,這是一套典型的宋代酒器,早在南唐就已經出現,《韓熙載夜宴圖》中就有這種「溫碗注子」的身影。
專家告訴記者,青白釉帶溫碗注子是一套既能盛酒又能燙酒的器具,設計十分精妙。其中間為注子,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酒壺。注子四周還有一個溫碗,只要將溫碗放滿熱水,就能使注子中的酒保持溫度。
溫碗被設計成蓮花形,據推測,這件「青白釉帶溫碗注子」是北宋初年景德鎮湖田窯的產品,在當時,這是貴族和官員階層使用的高檔酒具。
此外,據記者瞭解,南京本地發現的宋代酒具還有青白瓷帶溫碗注子、鎏金花口銀盞、蓮瓣紋碗、水波魚紋盞、貼摩羯魚紋碗、六瓣葵口碗等。
景陽岡的酒只有10度左右
在《水滸傳》、《說岳全傳》等以宋代為背景的小說裡,我們能看到書中人物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豪氣沖天的情節。
山東社科院研究員王賽時在其所著《中國酒史》中指出,宋代人喝的酒度數其實不高。以武松在景陽岡喝的「三碗不過岡」的村酒為例,那種酒接近於現在的黃酒,酒精度數在10度左右。這一點可以從店小二的描述可見一斑:「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作『出門倒』:初入口時,醇濃好吃,少刻時便倒。」醇濃、後勁大正是黃酒的特點。
連喝十八碗,也算是海量了。有專家分析,武松喝酒前,店小二已經通過篩酒的程序,也就是用帶網眼篩子的器具將酒糟剝離,使得酒精度數降低了不少。否則,即便是好漢武二郎,連喝十八碗,估計也要趴下了。
《水滸傳》人物喝的酒又是什麼滋味呢?王賽時研究員指出,在釀酒技術尚存在一定缺陷的時代,如果酒液未能正常發酵,或者滅菌技術不過關,酒就可能發酸。「村酒」是宋代鄉間酒店所賣的酒,有酸味也成了「村酒」的標籤。因此,在寫宋代的小說中,常可看到喝酒者嫌酒酸的情節。
酒史專家指出,漢朝人飲酒以「石」計,唐朝人飲酒以「斗」計,可在宋朝均以「升」計。宋代一升約合一斤酒左右,宋人寫詩多以「三升」為限量。
蘇轍、劉克莊等名家詩中均提到,喝「三升」酒對於宋人來說很盡興,是極限,就連喝酒最為豪放的陸遊在詩中表述酒量時,也以「三升」為標準:「山路近行猶百里,酒杯一舉必三升。」如此看來,喝上三斤10度左右的酒,在宋朝就能算是海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