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花和尚魯智深為什麼說他最後成了佛?
征方臘會老,梁山眾將十去七八,戰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數,那麼作為梁山108將中,最為光彩照人的好漢魯智深,他的歸宿在何處呢?為什麼大家普遍認為魯智深最後成佛了呢?
打遼國回來,宋江帶著魯智深一行人到五台山拜訪智真長老,臨走的時候宋江…征方臘會老,梁山眾將十去七八,戰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數,那麼作為梁山108將中,最為光彩照人的好漢魯智深,他的歸宿在何處呢?為什麼大家普遍認為魯智深最後成佛了呢?
打遼國回來,宋江帶著魯智深一行人到五台山拜訪智真長老,臨走的時候宋江還問了一下關於人生的思考,智真長老的回答也是很有佛性。
書上寫:宋江向前拈香禮拜畢,合掌近前參禪道:「某有一語,敢問吾師:浮世光陰有限,苦海無邊,人身至微,生死最大。」
智真長老便答偈曰:「六根束縛多年,四大牽纏已久。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幾個觔斗。咦!閻浮世界諸眾生,泥沙堆裡頻哮吼。」
這個關於人生的偈語,宋江他們怎麼都參悟不透,魯智深也不明白,但是他沒有像宋江一樣到處詢問,而是默默記在了心裡。等到他悟懂的時候,就是他成佛的時候。也正是在這場場的血腥廝殺中,魯智深慢慢的參透了很多禪機,他的思想也在悄悄的發生變化,不知不覺他已經超脫於眾人之上。在九十九回解脫緣纏井的時候,他的佛學修為已經上了一個大的台階。
書上寫:那和尚又笑道:「上至非非想,下至無間地。三千大千,世界廣遠,人莫能知。」又道:「凡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地獄天堂,皆生於念。是故三界惟心,萬法惟識,一念不生,則六道俱銷,輪迴斯絕。」洒家聽他這段話說得明白,望那和尚唱了個大喏。
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段雲裡夢裡的禪語,魯智深已經能聽明白了。所以魯智深的成佛是有一定的過程的,不是突然的大徹大悟。雖然不是明確的符合佛教中「狂禪」的定義,但是這個過程卻是十分的相似,至少精髓沒有差池。
在五台山臨走的時候,智真長老喚過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別,正果將臨也!與汝四句偈,去收取終身受用。偈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就是後來魯智深的人生軌跡,我們邊說邊解釋。等打敗了方臘,也把他造的宮殿什麼的全燒完了,但是沒有捉到方臘本人。
宋江教軍將沿山搜捉,因為這將是本次戰爭最大的功勞。就像是二戰時期抓希特勒一樣,這個最大的功勞,作者給了最能代表俠義的魯智深。所有說《水滸》這本大書,是由魯智深三拳打開,一禪杖合上的。柴進提出去當臥底的時候,宋江大喜道:「若得大官人肯去直入賊巢,知得裡面溪山曲折,可以進兵,生擒賊首方臘,解上京師,方表微功,同享富貴。」只是沒想到,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方臘沒有被柴進活捉,而是被魯智深活捉了(還是一位世外高僧引導的)。這樣就能解釋偈子前兩句,逢夏而擒,就是擒住了大將夏侯成,遇臘而執,就是活捉了方臘。不管方臘是誰抓的,總歸是圓滿的打贏了,所以大家也是十分的高興。
書上寫:宋江道:「那和尚眼見得是聖僧羅漢,如此顯靈,令吾師成此大功。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報答父母劬勞之恩。」
但是魯智深的境界已經不是凡人能達到的了,他已經視名利如糞土了。
魯智深道:「洒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魯智深第一次說道安身立命,是離開五台山去大相國寺的時候,輾轉多年,到了全書的最後,還是不能安身立命,這個社會已經把人逼的沒有辦法,能歸於佛祖、歸於神仙,也是一大幸事吧。也可能魯智深和武松根本就不是為了功名而戰爭,也僅僅是為了報答宋江的恩情(燕青、李俊等人他們親口說的),以及在摸索一條安身立命的道路罷了。
打遼國回來,宋江帶著魯智深一行人到五台山拜訪智真長老,臨走的時候宋江還問了一下關於人生的思考,智真長老的回答也是很有佛性。
書上寫:宋江向前拈香禮拜畢,合掌近前參禪道:「某有一語,敢問吾師:浮世光陰有限,苦海無邊,人身至微,生死最大。」
智真長老便答偈曰:「六根束縛多年,四大牽纏已久。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幾個觔斗。咦!閻浮世界諸眾生,泥沙堆裡頻哮吼。」
這個關於人生的偈語,宋江他們怎麼都參悟不透,魯智深也不明白,但是他沒有像宋江一樣到處詢問,而是默默記在了心裡。等到他悟懂的時候,就是他成佛的時候。也正是在這場場的血腥廝殺中,魯智深慢慢的參透了很多禪機,他的思想也在悄悄的發生變化,不知不覺他已經超脫於眾人之上。在九十九回解脫緣纏井的時候,他的佛學修為已經上了一個大的台階。
書上寫:那和尚又笑道:「上至非非想,下至無間地。三千大千,世界廣遠,人莫能知。」又道:「凡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地獄天堂,皆生於念。是故三界惟心,萬法惟識,一念不生,則六道俱銷,輪迴斯絕。」洒家聽他這段話說得明白,望那和尚唱了個大喏。
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段雲裡夢裡的禪語,魯智深已經能聽明白了。所以魯智深的成佛是有一定的過程的,不是突然的大徹大悟。雖然不是明確的符合佛教中「狂禪」的定義,但是這個過程卻是十分的相似,至少精髓沒有差池。
在五台山臨走的時候,智真長老喚過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別,正果將臨也!與汝四句偈,去收取終身受用。偈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就是後來魯智深的人生軌跡,我們邊說邊解釋。等打敗了方臘,也把他造的宮殿什麼的全燒完了,但是沒有捉到方臘本人。
宋江教軍將沿山搜捉,因為這將是本次戰爭最大的功勞。就像是二戰時期抓希特勒一樣,這個最大的功勞,作者給了最能代表俠義的魯智深。所有說《水滸》這本大書,是由魯智深三拳打開,一禪杖合上的。柴進提出去當臥底的時候,宋江大喜道:「若得大官人肯去直入賊巢,知得裡面溪山曲折,可以進兵,生擒賊首方臘,解上京師,方表微功,同享富貴。」只是沒想到,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方臘沒有被柴進活捉,而是被魯智深活捉了(還是一位世外高僧引導的)。這樣就能解釋偈子前兩句,逢夏而擒,就是擒住了大將夏侯成,遇臘而執,就是活捉了方臘。不管方臘是誰抓的,總歸是圓滿的打贏了,所以大家也是十分的高興。
書上寫:宋江道:「那和尚眼見得是聖僧羅漢,如此顯靈,令吾師成此大功。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報答父母劬勞之恩。」
但是魯智深的境界已經不是凡人能達到的了,他已經視名利如糞土了。
魯智深道:「洒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魯智深第一次說道安身立命,是離開五台山去大相國寺的時候,輾轉多年,到了全書的最後,還是不能安身立命,這個社會已經把人逼的沒有辦法,能歸於佛祖、歸於神仙,也是一大幸事吧。也可能魯智深和武松根本就不是為了功名而戰爭,也僅僅是為了報答宋江的恩情(燕青、李俊等人他們親口說的),以及在摸索一條安身立命的道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