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簡介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
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公元前36年(漢元帝建昭元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補充後宮。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當時的皇帝漢元帝已經40多歲了,由於縱慾身體衰弱不堪。王昭君雖然是錦衣玉食,住的是緒窗朱戶,但不過是籠中之鳥,池中之魚而已。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按理要輪到王昭君不知什麼時候,而且即使輪到了又能怎樣?
漢宣帝時匈奴內亂,五個單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個呼韓邪單于兵敗逃到漢朝朝見漢宣帝。呼韓邪單于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一個多月後呼韓邪單于欲歸,漢宣帝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人護送他到漠南。此時的匈奴正缺糧食,漢宣帝送去了三萬四千斛糧食,呼韓邪單于非常感激,西域各國看見漢朝對呼韓邪單于這麼好,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
漢宣帝駕崩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是為漢元帝,此時呼韓邪單于跟漢朝的關係已經很好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和親」的建議原本是漢高祖時婁敬德提出的,當時的形勢是匈奴強漢弱,呂後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一直都是挑一個宗室的女兒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過這回,漢元帝決定挑一個宮女給他。
漢元帝派人到後宮傳話,宮女們在皇宮猶如鳥兒在樊籠,都爭著想出去,但一聽是去荒漠遙遠的匈奴,一個個變的垂頭喪氣,不甘心做白頭宮女的王昭君毅然請命,自願去匈奴。
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丰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與呼韓邪單于非常恩愛,被封為「寧胡閼氏」,並為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婚後三年,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逝世。
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於是她又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漢成帝鴻嘉元年,雕陶莫皋去世。王昭君已經三十二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係,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后,這位太皇太后就是漢元帝的皇后。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于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淒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大黑河南岸,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塚」;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