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後三位皇后的悲慘遭遇:哪位皇后死得最慘? | 陽光歷史

 

A-A+

清代最後三位皇后的悲慘遭遇:哪位皇后死得最慘?

2015年08月31日 歷史解密, 皇帝的女人們 暫無評論 閱讀 1,536 次

  清代的最後三位皇后是指同治、光緒和溥儀三位皇帝的皇后, 也是我國最後的三位皇后,嚴格地說,最後一位只能打個隱號,因為大婚時,溥儀遜位,民國成立,只是小朝廷仍住在紫禁城,按清室優待條例保持」尊號」而已。

  1、阿魯特氏——22歲自殺而死 肚裡有同治帝遺腹子

  同治載淳的皇后阿魯特氏,屬滿洲鑲白旗,崇綺之女,崇綺字文山,是清朝二百餘年來唯一的滿族狀元,封三等承恩公,官工部尚書。,她與同治成婚時年僅十七歲,傳說同治選後時,慈禧主立侍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而慈安和載淳兩人則注意阿魯特氏, 慈禧催同治速作決定,帝把杯茶撥在地上,叫她倆走過, 富察氏怕長袍受污,摳著長袍走過,而阿魯特氏則不摳直接走過,同治說:」摳衣的惜物,不摳者知禮,選知禮者。」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1872,10,15)冊封阿魯特氏為皇后,十五日寅刻迎入大清門,進交泰殿,拜天地壽星。據說婚費開支超過一千萬兩,但不是慈禧中意的人, 從來不歡喜她,沒有給她好顏色。(注1)

  結婚不到二年,同治染上了天花(也有說是花柳病), 皇后去養心殿探望,兩人相對垂淚,帝留她多坐一會, 並說:」你熬著點吧,終久會有出頭的」正好遇上慈禧在帳外聽到,搶先拉開簾幙,狠狠並搧了她幾個嘴巴, ,罵她是」孤狸精」她哭嚷著說:」我是大清門進來 的,也要給我留些面子呀!」誰知這句話正觸犯慈禧的心病, 清制唯有皇后鳳輿才由大清門進來,其餘一概由神武門進, 那拉後正引此為畢生恨事,氣得渾身發抖,捽著皇后頭髮一把拖了出來, 非要處以對低級犯過宮女才動的笞刑,嚇得重病的同治帝從床上跌落在地跪求, 這才免於對皇后動刑。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4,1,12)同治帝在養心殿死去, 慈禧為繼續以太后地位執政,立自己妹妹之子,同治之堂弟載湉為帝,此時皇后已有身孕,如果是男兒,自然是繼位的後嗣了,誰知慈禧仍然懷恨在心,對自己唯一兒子留下的骨肉,毫不手軟,不許給皇后送膳。崇綺入視皇后,再去見慈禧,慈禧說:」皇后這樣悲痛,跟著大行皇帝去好了。」傳說崇綺退後,皇后即命太監給其父送去一個食盒,內夾一紙條,問應如何是好,其父含淚寫了」明哲莫如皇后」六個字,皇后得訊後,明知不容於慈禧,從此絕食,連同未出世的孩子,於光緒元年二月一同(1875,3,8)餓死,距同治帝死僅七十五天,年十九歲,死後被封為」嘉順皇后」,稱她是」毀傷過甚,遽抱沉痾而逝」。

  揭秘年僅22歲的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自殺謎案:同治有一後三妃,其中皇后的人選:慈安皇太后喜歡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慈禧皇太后則喜歡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兩宮太后,意見不一,要同治自選。同治選定蒙古正藍旗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於是奉兩宮皇太后懿旨,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冊立阿魯特氏為皇后,同治17歲,皇后19歲。又冊富察氏為慧妃。


  同治皇帝與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1854-1875),蒙古正藍旗,清狀元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同治十一年,迫於壓力,慈禧封她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變」中被賜死的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以及她不順從逢迎慈禧,使慈禧視若寇仇,時常刁難她,同治死後不滿百日,她憤然自殺於儲秀宮。1879年與同治帝同葬於惠陵。

  同治帝載淳,生於咸豐六年(1856年)。其母為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咸豐病死後,同治即位。當時,同治只是6歲玩童,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這一年的十月,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滿八位大臣專權,和恭親王奕炘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實行兩太后「垂簾聽政」,改年號為「同治」,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

  同治皇帝17歲大婚。當時慈禧太后主張冊立鳳秀的女兒,而慈安和同治都喜歡崇綺的女兒阿魯特,認為她雍容端莊,很有福相。於是冊封阿魯特為皇后。大婚後,阿魯特氏與同治帝恩愛情篤。慈禧看在眼裡,恨在心中,在宮中廣佈心腹密探,監視這對小夫妻的言行舉止。慈禧見同治帝很少到慧妃宮中去,慧妃遭到皇帝的疏遠和冷落,頗為不滿,便將同治帝召來,說:「慧妃賢慧,雖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嫻宮中禮節,宜使時時學習。帝毋得輒至中宮,致妨政務。」慈禧嚴重地干擾了他們的夫妻生活。

  帝不得不聽,但又不想與他不喜愛的慧妃親近,所以乾脆就獨居乾清宮。阿魯特氏自入宮以來,處處小心謹慎,毫無失禮之處,但慈禧見到她,總是氣不打一處來,事事找茬。新婚的阿魯特氏獨居宮中,形單影吊,鬱悶不樂。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皇后更愛自己的夫君。阿魯特氏每次見到皇上,必笑臉相迎,慈禧反倒說皇后「狐媚惑主」。

  同治年幼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親政以後,常常帶了兩個心腹太監,換上平民服裝,偷偷溜出皇宮,到京師的南城娼妓區去尋花問柳,夜間不回皇宮。據說,時間一長,染上了梅毒,病倒了。一連幾天,燒熱不退。又便秘,頸項、肓背、腰部等處發出紫紅斑塊。到公元1874年11月,頭部、臉面上都出現紫色發亮的斑塊,左邊臉頰上的斑塊被抓破,滲出血水,又頰腫得厲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著,腰部化膿,很遠就能聞到一股令人作嘔的惡臭。同治病勢垂危之際,阿魯特氏偷著去看望,並親手為同治帝擦拭膿血,慈禧又罵她「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爾夫耶?」阿魯特氏左右為難,怎麼做也討不出好來。同治帝安慰她說:「卿暫忍耐,終有出頭日也。」小夫妻的這些話被尾隨而來、在外偷聽的慈禧聽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闖進宮來,抓住阿魯特氏的頭髮,一邊打,一邊往外拽,並揚言要備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睜睜看著皇后慘遭凌辱,又急又氣又害怕,竟昏了過去。慈禧這才饒了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不被慈禧待見

  阿魯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認為自己是堂堂正正從大清門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沒必要阿諛奉承,溜鬚拍馬。而且,她有意無意地幾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銳。一次,阿魯特氏陪慈禧看戲,「演淫穢戲劇,則回首面壁不欲觀,慈禧累諭之,不從,已恨之」。阿魯特氏身邊的人勸她要處處討慈禧歡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關係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則於己不利。阿魯特氏則表示:「敬則可,則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慈禧是通過選秀女進入皇宮的,最忌諱別人提從大清門而入,大清門是她心頭永遠的痛。有人將阿魯特氏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認為是故意蔑視自己,因而對阿魯特氏「更切齒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阿魯特氏終於有了一次單獨看皇上的機會了,夫妻倆四目相望,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從何說起。眼見曾經相敬如賓的丈夫已經病到萬難康復的地步,阿魯特氏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滾落下來。

  同治病到這個份上,他最恨的就是自己的母親,如果當初她不干涉自己的婚後生活,又怎會落得如此地步!是母親給了自己的生命,但她也正是憑借兒子才當上太后的……同治設法把身邊所有的侍從支開,偷偷叫來了他最信任的師傅李鴻藻。

  同治向李鴻藻口述遺詔,立貝勒載澍為皇太子。

  洋洋數千言的遺詔草稿擬好之後,同治要李鴻藻回去好生修改潤色,拿出正式文本,第二天送回。

  李鴻藻雖與同治有很深的感情,但他很清楚得罪慈禧會有什麼後果,經過一番掂量,權衡利弊得失,他還是把遺詔草稿交給了慈禧。

  慈禧見到遺詔,立刻將其扔到火盆銷毀,她既恨同治不念母子之情,更對阿魯特氏有說不出的仇恨。

  李鴻藻的一去不回頭,使同治開始感到事態不妙。

  他連急帶病,不久就到了不能進食,不能入睡的地步。

  可慈禧卻在此時下達「盡斷醫藥飲食,不許任何人入乾清宮的命令」,同治又熬了一天,終於懷著對皇后的無限牽掛駕崩了,時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

  在慈禧的主持下,清朝廷迅速立咸豐的侄子——醇親王之子載為幼帝,年號為光緒。

  實際上,伴隨著同治的去世,慈禧已經沒有資格再當太后了,但無論是皇室成員還是朝廷的官員,誰也不敢同慈禧去較真兒。

  同治死後 慈禧要皇后「殉葬!

  在慈禧決定兄終弟及,立同治的堂弟光緒為君之後,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曾試探地請示慈禧:如何安置同治的皇后?從慈禧的嘴裡只蹦出兩個字:「殉葬!」慈禧的話驚得崇綺目瞪口呆,但他也只能照辦。

  他送給阿魯特氏一個空食盒,暗示女兒絕食而死。

  阿魯特氏當然悟出父親的意思,也非常明白這就是慈禧的懿旨,擺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死,無論她願意還是不願意……就連父親也來催她上路。

  可是,在同治去世後她才知道自己已懷孕。雖然已經立了光緒,但她還是想把同治惟一的骨肉生下來,萬一是個阿哥,大行皇帝也就有後嗣了;她相信太后一旦知道自己懷上同治的骨肉,起碼也會讓她活著把孩子生下來。但是,慈禧最後還是將她逼上絕路。光緒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既寒冷而又飢餓的阿魯特氏崩逝於儲秀宮。她是被餓死的,死時年僅22歲,距同治帝死僅75天。

  有人說因為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端華是咸豐帝臨死時任命的贊襄政務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員之一,是慈禧的死對頭,後被朝廷賜死。慈禧因而遷恨阿魯特氏。

  還有人說,慈禧聞知阿魯特氏懷了孕,怕生了皇子,立為嗣,阿魯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簾聽政了。


  還有的說,慈禧怕阿魯特氏把自己違背同治帝遺詔立皇子的秘密揭發出來,故將她置於死地。

  阿魯特氏死亡當天,兩宮皇太后諭內閣:「嘉順皇后於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正位中宮,淑慎柔嘉,壺儀足式。侍奉兩宮皇太后,承顏順志,孝敬無違,上年十二月痛經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毀傷過甚,遂抱沉痾,遽於本日寅刻崩逝,哀痛實深。」這是清廷官方公佈的死因,但說得含糊不清,難以讓人信服。

  阿魯特氏年僅22歲,她的肚子裡還有同治皇帝的遺腹子。關於她是怎麼死的,當時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概括起來,有四種:

  吞金而死。這種說法比較廣泛,影響較大。

  絕食而死。《李鴻藻先生年譜》載:「其後之崩,蓋絕食也。」《清代紀事年表》、《庸盦筆記》等也持這種說法。

  吞鴉片而死。《清室外紀》持這種說法。

  服毒藥而死。《德宗承統私紀》如此記載。

  筆者支持絕食而死一說。因為在阿魯特氏自殺之前,她的父親崇綺進宮去看望她。見女兒整日以淚洗面,痛不欲生,眼睛哭成了胡桃。崇綺上奏慈禧,令其殉夫。這時正巧女兒寫來了一張字條,徵詢自己現在該怎麼辦,崇綺便在字條上批了一個「死」字。還傳進話去,言說服毒或其它死法,均對娘家不利。沒過多長時間,阿魯特氏便絕食而死。可憐呵,嫵媚皇后阿魯特氏沒有跟上皇帝過上一天舒心日子,就香消玉殞……這皇后,不做也罷。

  2、葉赫那拉氏——一生守活寡的悲慘皇后

  光緒的皇后葉赫拉那拉氏,當時二十一歲,是慈禧胞弟桂祥和榮祿之女所生的長女,次女就是醇王載澧的福晉,傅儀的生母。慈禧自己沒有從大清門進來,因而立載湉為帝時,便打定主意,非要把自己娘家的女兒從大清門抬入,光緒十四年冬選秀,召備選女孩除赫拉那拉氏隆裕外,還有江西巡撫德馨兩女,侍郎長敘兩女,鳳秀之女等多人,光緒開始將如意遞給號稱國色天香的德馨之女,被慈禧喝了一聲皇帝,嚇的把如意給了隆裕。

  在一些史料與研究中,人們往往將她描述成是一個昏庸而愚蠢的妒婦。但歷史上真實的隆裕太后,不僅博覽群書,眼界開闊,還是一個一生沒有愛情,甚至遭遇了家庭暴力的悲慘女子……

  隆裕的相貌很一般,甚至可以說是難看。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裡說:「隆裕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無傲慢之舉。我們覲見時向她問候致意,她總是以禮相待,卻從不多說一句話……」

  難能可貴的,而作為後宮之長的隆裕皇后,雖然她的政治天賦比不上慈禧太后,但在那個封閉的時代卻做到了「開眼看世界」,曾任慈禧御前女官並擅長英文寫作的德齡郡主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慶親王的四女兒(四格格)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寡婦,她問我:「你真的是在歐洲長大並受教育的嗎?我聽人說,誰要是到了那個國家並喝了那裡的水,就會把本國的一切忘得乾乾淨淨。你到底是通過學習才會講他們的語言,還是因為喝了他們給你的水呢?」我提起在巴黎的時候曾碰到她的哥哥載振貝勒,當時他正途經巴黎去倫敦參加愛德華國王的加冕典禮……她說:「英國也有國王嗎?我一直以為太后是全世界的女皇呢。」……等這些問題問完之後,皇后說:「你們怎麼那樣無知,我知道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最高統治者,而有些國家是共和政體,像美國就是,美國對我們很友好。不過遺憾的是現在到美國去的都是些平民,沒準人家美國人以為我們中國都是這樣的人,我倒真希望能夠有幾個滿洲貴族去,好讓他們知道我們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然後她告訴我,她正在讀一些不同國家的歷史,當然是已經翻譯成中文的。


  從德齡郡主的敘述中,我們知道了隆裕皇后不僅博覽群書,而且對西方歷史與政治也是有一定瞭解的。

  大婚時從紙紮的太和門通過,成為最後一個從大清門入宮的皇后

  慈禧主導了光緒帝的大婚,為其選定了皇后葉赫那拉氏。就是慈禧的侄女,後來的隆裕太后。

  光緒帝的大婚慶典定於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正當後宮上下為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這是一個雪花紛飛數九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燒燬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儘管九城水龍奮力撲救,但氣勢恢弘的太和門還是在烈焰中化為了灰燼。親臨火災現場的翁同龢慨歎道:「此災奇也,驚心動魄,奈何奈何!」(見《翁同龢日記》)

  這一下令慈禧頗費斟酌: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帝大婚時,皇后必定要坐轎從紫禁城的正門----午門被抬入皇宮。在進入第一道「朝門」午門之後,還必須再走進第二道朝門----太和門,然後才向北進入內宮。然而現在太和門被燒燬了,皇后沒有第二道朝門可進,無疑是大不吉利。

  可是,重修太和門需要很長時間,而光緒皇帝的婚期已定,不可隨便更改,並且清朝歷史上也沒有更改大婚日期的先例,如若更改,必然是更大的不吉利。

  慈禧斷然做出決定:婚禮如期舉行,並且皇后必須經過太和門再入後宮。那麼如何解決皇后入二道朝門的問題呢?在短時期內恢復昔日太和門的壯麗,即使鬼斧神工也不可能啊。慈禧再次做出令所有人意外的決定:她居然責令紮彩工匠日夜趕工,在火場搭蓋太和門綵棚!

  內務府迅速找來了宮內外大批搭棚、裱糊、紮彩的工匠,木釘紙糊,倒也搭起一座足可以假亂真的太和門:不僅高度和寬窄分毫不差,而且獸頭、雕飾、瓦溝等都酷似真物,竟然使長期在內廷行走的人,一下子也難辨真偽。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是奉迎皇后的吉日,光緒帝頭戴珠冠身著龍袍,升坐太和殿,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禮部官員宣讀冊封皇后的詔書。奉迎正使和副使待光緒帝回宮之後,率領著奉迎大臣們前往後邸迎接皇后入宮。與此同時,瑾、珍兩嬪也由神武門被迎入後宮。

  慈禧終於由她的侄女完成了一個自己無法完成的心願,那就是將葉赫那拉氏家族的女人由大清門經由午門、太和門被抬入皇宮。這一切似乎喜氣洋洋,歌舞昇平。然而,大清王朝就如同這紙紮的太和門一樣,看上去威嚴、氣派、恢弘,內裡卻是朽木、爛紙。光緒帝的大婚慶典在這瑟瑟的西風中宣告結束。

  皇宮裡的冰冷婚姻

  光緒根本不喜歡葉赫那拉氏,只是畏懼慈禧的威嚴,光緒才不得不選了她這個表姐做皇后。光緒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只能把怨氣撒到皇后葉赫那拉氏身上。年僅14歲,玲瓏俏麗,又「工翰墨、善棋」的珍嬪獨得光緒恩寵,夜夜承歡,殆無虛日。皇后有苦說不出,對太后也難以啟齒,太后也不便明言,對光緒帝只能旁敲側擊,皇帝諾諾連聲,但回去後依然故我。

  當年珍妃賣官事件被慈禧發現,是因為有人告密,然後慈禧在珍妃的寢宮密室中發現了一個小賬本,裡面記載了某年某月某日,收入河南巡撫裕長金錢若乾等云云。在慈禧太后查明此事後,光緒已經沒有退路,不得不下了一道聖旨,特將瑾妃、珍妃降為貴人,以示微懲。但時間過了一年,慈禧還是心慈手軟了,重新將珍妃、瑾妃晉陞為貴妃。


隆裕皇后(最右)

  當時,雖瑾、珍二妃根據自己責任的大小都分別受到了懲罰,但事情的重點在於珍妃。一般按照清朝宮中的規矩,犯事兒的嬪妃都要交給皇后嚴加管束。於是隆裕將珍妃幽閉在宮西二長街百子門內的牢院,命太監總管專門嚴加看守,從此與光緒隔絕,不能見面。這樣一來,光緒對隆裕的態度更加惡劣了,甚至認為這是隆裕對珍妃的打擊報復。

  有這麼一件事情,珍妃仗著光緒對她的愛,肆無忌憚,竟然要求光緒把龍袍脫給她穿上。而光緒竟然就真的把龍袍脫下來,給珍妃穿上了。這在封建社會是絕對不允許的。慈禧知道後,把光緒和珍妃叫過來,責罵了一頓。但光緒和珍妃把責任推到了隆裕腦袋上來,認為這件事情是隆裕告訴了慈禧,所以對隆裕惡語相加。隆裕非常委屈,只對光緒說了一句話:「皇上還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吧。」卻招來了光緒的一頓臭罵,認為隆裕是嫉妒他和珍妃的愛情,認為隆裕可惡,到處告狀,甚至當著眾人的面打了隆裕。隆裕又羞又憤,大病了一場。

  戊戌政變後,光緒被慈禧囚禁在瀛台,隆裕也進入瀛台陪伴光緒。這個時候,光緒經常表現得非常煩躁,動輒就拿隆裕出氣。有一次,隆裕實在是被光緒罵急了,搶白了兩句。沒想到,一向瘦弱並且身體也不是很好的光緒爆發了,他一把把隆裕推倒在地上,狠狠地打了隆裕,並且抓住隆裕的頭髮,把隆裕的頭往地上磕。皇后遭此毒打,歷代均為罕見,其婚姻之痛苦可想而知。

  皇后竟連犒賞門丁僕媼的錢都拿不出

  身為皇后,隆裕既不得寵,在宮中也不甚得慈禧這位姑母的歡心。她在宮中的生活可以說是極其悲慘。信修明在《老太監的回憶》一書中回憶說:孝定景皇后就是隆裕皇太后,也是光緒的正宮。她姓葉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太后的侄女。因為她性質仁懦,不僅未受光緒的恩寵,就是慈禧太后也對她沒有特恩。在宮廷裡名有六宮之權,其實上既受制於太后和皇帝,對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對太監,也不敢驕傲自尊。每日必至兩宮,早晚請安。請安完畢,只有閉宮自守,心中惴惴,惟憂鬱而已。後只率二妃在太后面前奉侍。太后對他們雖無特別管束,但禮儀之縛人,有較平民更為嚴重。每日在太后面前,提心吊膽,只有與太監為伍。

  因為皇后崇尚儉樸,又不得寵,沒有額外收入,每月有限的例銀用來日常開銷、孝敬太后就所剩無幾了,自然很少賞賜下人。1891年光緒帝的生父逝世,皇后連前去致祭時犒賞門丁僕媼的錢都拿不出,只好「偽為有病,不往」。所以,她一生不僅未嘗過人間溫情,連真正的榮華富貴也未享過。

  親筆簽下退位詔書,為大清劃上了句號

  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先後逝世。

  1908年12月2日,溥儀登極,宣佈明年為宣統元年,尊隆裕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此時載灃監國,隆裕雖無政權,但論地位則是萬人之上,自可養尊處優。但這時反清革命如火如荼,載灃又推行「親貴典兵」,搞出個皇族內閣,進一步激化了矛盾,不久武昌起義,載灃在萬般無奈的情況起用袁世凱,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上台後又組織中外勢力向載灃施加壓力,迫使他辭職。至此,清王朝的軍政大權就掌握在袁世凱手中了。


  經南北議和,雙方議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優待皇室。命運把隆裕推上了歷史舞台,面對作出拚命架勢的滿蒙王公,面對張牙舞爪的袁世凱的鷹犬,隆裕束手無策,軍、政、財權她都沒有,只有退位一途,但何忍斷送大清三百年江山,唯有仰天痛哭,袁世凱要是在場,也一定陪著哭,還是一副忠臣的模樣,但背後卻加緊逼宮。段祺瑞的通電、良弼的被刺,使隆裕觸目驚心。1912年2月12日,「揮淚對宮娥」的她終於簽發了大清王朝的最後一道上諭:《退位詔書》。

  清王朝268年的統治宣告結束

  之後隆裕甚覺愧對創業的列祖列宗,心中一直鬱鬱不樂。溥儀晚年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我給太后請安時,常看見她在擦眼淚。」1913年2月22日晨2時,終日憂愁、積鬱成疾的隆裕太后病逝,僅享年46歲。

  3、傅儀的皇后婉容

  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位皇后就是郭布羅氏·婉容。

  婉容,1905年出生於內務府大臣榮源府內。她不僅容貌嬌美,清新脫俗,談吐文雅,舉止端莊,儀態不凡,內剛外柔並富有善心;而且琴棋書畫無所不精而在清朝貴族中聞名遐邇,可謂是一位兼收中西方文化優勢於一身的美麗女子。1922年,只有17歲的婉容被選入宮,成為清朝史上,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后。然而,自婉容被冊封為皇后之日起,她的悲劇命運也就開始了。「一朝選在君王側」,從此使她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1911年,中國延續了二千多年的帝制結束,國家從封建走向共和。當時的民國政府給予清室的優待條件是「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為此,遜帝溥儀的婚禮還是完全照搬清王朝皇帝大婚的禮儀,民國政府特被批准皇后的「鳳輿」從東華門抬進紫禁城的後半部,就這樣,婉容成為只是名義上的皇后。

  到民國十一年(1922年)傅儀已十七歲,由同治的瑜太妃和他生父載澧做主,聘榮源之女,瓜爾佳氏秋鴻為」後」,榮源是慈禧的寵臣毓朗貝勒之女婿,正白旗,論輩份,毓朗與溥儀同輩,所以秋鴻比溥儀雖年令同歲,但輩份要低兩輩,在天津教會女校讀書,姿色很美,中英文俱佳,又善於繪畫,另外還有個英名字叫」伊莉薩白」。 用今天的詞彙來說,是個時尚的女孩。


  選聘既定,尊禮籌備,當時清室已亡,內務府只限三十萬以內開支,主要是出售奉天圈地二十萬所得,以及遺老遺少們設法拼湊而來。所用的奉迎儀仗,而是借用袁世凱稱帝時僭制的洪憲儀仗,真是廢物利用。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送賀禮共八件,其中包括精製琺琅器皿四件,綢緞二端,喜幛一付,喜聯一對,喜聯是黎自寫,聯曰:」漢瓦當文,延年益壽; 周銅盤銘,富貴吉祥。」

  婉容婚後住儲秀宮近二年,後隨溥儀搬天津居住七年,婉容所受的西洋教育,深得溥儀讚賞,二人身穿西服,出入舞廳酒館,交際場所,過著豪奢放逸的生活。受到冷落的溥儀另一個妻子文繡,不能忍受寂寞,離婚而去。在網上可以找到當年許多婉容的老相片,確是丰神異彩,美艷動人。

  當初,住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裡,由於母儀天下的榮耀和新婚燕爾的歡愉,婉容過得還算愜意,她的柔情與活潑也給溥儀帶來了很多快樂,而她的飽學多識,更是使溥儀視之為知己。但是,由於婉容是知識女性,十分嚮往一夫一妻制,並有著大多數女人都有的小心眼和嫉妒心,所以文繡的存在,使得她和溥儀在生活上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音調。

  1924年底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皇帝的尊號也成為了中國的歷史。他帶著婉容和皇妃文繡住進了天津靜園。隨著時間的推移,溥儀性格上的弱點逐漸暴露出來了,而他生理上的缺陷最終更是導致了文繡提出離婚。可是溥儀卻把這場給他帶來奇恥大辱的「皇妃革命」的所有過失都推到了嚮往一夫一妻制的婉容身上。

  後來,溥儀逃至長春,成為了偽滿洲執政府的傀儡,他更是對婉容置若罔聞,不聞不問。同時婉容的行動也受到了日本人的嚴密監視和限制,這一切使婉容的身體和精神處於崩潰的邊緣。於是婉容越來越放縱自己,她狂躁易怒,她嗜毒成癮、她甚至與溥儀身邊的侍衛私通,總之,婉容竭盡所能地做出所有可以激怒溥儀的事情。終於,她開始了長達10年的冷宮生活,這段日子使她從一個嬌美恬靜的美人變成了一個形如槁木的瘋子。到了1946年,隨著日本人的投降,撇下了一大群的皇親國戚,溥儀這個兒皇帝也倉皇出逃了。在隨解放軍轉移到吉林延吉的監獄後,孤苦伶仃的婉容終於香魂一縷隨風散,化作一抔黃土,結束了她曾淒婉哀怨的悲慘一生。那麼,身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后是怎麼死亡的?她香消玉殞的背後究竟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婉容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但是,她一生悲劇的高潮,就是從走進東北開始的。當時,日本人居心叵測地在中國的土地上公開導演了一場挾「天子」以達滿蒙獨立目的的傀儡戲碼,使山海關外的東北,籠罩在偽滿洲國的陰影裡達14年之久。

  眾所周知,在中國現代史上,偽滿洲國是一個怪胎,是日本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策劃打造出來的怪胎。為了讓這個怪胎有一個名正言順生存的理由,他們想到了那個躲在天津租界裡天天做著復辟夢的溥儀。他們給溥儀描繪了一個光輝燦爛的圖景:回到東北祖地,恢復大清王朝,重整旗鼓,再次入主中原。這景象的確太誘惑人了,溥儀立刻跟著日本人來到東北長春。其實,對於日本人在利用自己,溥儀心知肚明,但是,他抵擋不住再做皇帝美夢的誘惑,哪怕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就這樣,溥儀心甘情願地鑽進了日本人為他設置的「龍歸故里」的圈套,從此走上了漢奸賣國賊的道路。

  溥儀是背著婉容偷偷地跟日本人到東北做偽滿洲國傀儡皇帝的,這對她無論如何是一種傷害。但是,婉容就是婉容。她的古典和虛榮成了她永遠衝不破的樊籬。與溥儀一樣,母儀天下的皇后美夢對於她是抵擋不住的誘惑。於是,她坐上了去找川島芳子的汽車,心甘情願地走進了東北這個陷阱。然而,婉容只是一個政治符號,卻不屬於政治;她與偽滿洲國有關,卻與所有的賣過陰謀無關。在東北長春,婉容一切都要聽從日本人的安排,她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秘密監視,甚至不能走出大門一步。婉容不堪忍受日本人的欺辱,決意逃出那個人間地獄。但是,當她做好一切逃跑準備的時候,卻被當時正在日本的三格格發現,她寫信告知溥儀,結果逃跑又成為泡影。從此,婉容再也沒有找到逃脫的機會,生不如死的她,便選擇了自我毀滅。

  在東北偽滿洲國的皇宮中,她的災難是雙重的,她不僅受溥儀的冷落,還受日本人的欺辱。即便在隆重的偽滿洲國皇帝登基大典上,卻沒有她這個所謂「皇后」的一席之地。當所有的人眼中都沒有皇后的時候,婉容才感到做不做皇后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她再也沒有力氣面對這個世界,只好每天倒在了那個煙榻上,沒命地吸鴉片。她在偽皇宮專設了一個吸煙間,每天除了讀書寫字繪畫,就是吸鴉片。每次左吸四口右吸四口,每口一個煙泡,每天二兩鴉片,天天就這麼吸著。吸著毒。那個清新脫俗、談吐文雅的婉容,那個多才多藝、多姿多彩的婉容,就這樣的把自己撕撕扯成風中的碎片。


  就在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佈投降的那年夏天,中國東北偽滿洲國小朝廷立刻樹倒猢猻散,走投無路的溥儀只得又一次宣詔退位,並自顧自地從通化飛到瀋陽,最後在他祖宗發家的地方束手成了蘇聯紅軍的俘虜。瀋陽,這個大清王朝的起點,最後成為了其徹底覆滅的終點。而被丈夫拋棄了的婉容,卻以高級戰犯家屬的身份,在她曾祖父吉林將軍當年的轄地,在人民解放軍押解下,開始了漫長的遷徙。

  1946年春節前夕,解放軍派了一輛汽車收容他們。於是婉容上了汽車。當時,婉容連一件棉衣也沒有,被凍個半死。汽車到通化後,婉容一行暫住市公安局宿舍中。當年4月,解放軍準備進駐長春,收容婉容等同行。4月14日,長春解放。婉容一行住進解放軍招待所,也就是原「厚德福」飯店。這時,與婉容一起被收容的其他幾個人都允許回家了。唯獨婉容有家難回,她在長春的胞兄潤良閉戶關門,不肯收留病弱的胞妹。後來,因國民黨要搶奪長春,解放軍將婉容幾人從長春運到吉林市,關進公安局拘留所。

  不久,國民黨飛機轟炸吉林。解放軍將婉容等人押上火車,在敦化監獄幾天後,於5月末來到了延吉,關進了民主政府主管的延吉法院監獄。1945年末,延吉就回到人民手中,雖然很亂,但民主政府基本能控制局面。民主政府和解放軍將婉容關進監獄,既不是因為她是皇后,也不因為她是政治犯,而是她無家可歸,放不掉,不得不在極度困難的戰爭條件下帶她到處轉移。

  據說,延吉監獄很大,一棟房子約有40個監獄。哪一間都滿員。解放軍將她們送進女監,混凝土造的倉庫。婉容的住處是一張二層床,她被放在下床。她有時從床上滾落到水泥地上,一動不動,門口的飯也不吃,大小便失禁,在多年的壓抑和鴉片的麻醉中已精神錯亂,神志不清,形容枯槁,憔悴不堪。

  6月初,傳說國民黨要向延吉打來,解放軍決定經圖門向牡丹江轉移一批犯人。解放軍為婉容準備了馬車,到小倉庫一看,她已病入膏肓,不省人事,難以承受旅途顛簸,在路上容易折磨死,所以,臨時改變了主意,將她留下由獄方照料。她的5名親屬只得忍痛與她分別。於是,愛新覺羅的家族中只剩下婉容孤苦伶仃地留在延吉。1946年6月20日上午5時許,婉容悲慘淒涼地在延吉市與世長辭,時年僅40歲。

  直到早飯後,獄方巡監才知道婉容已經僵死。此後她被當地人用舊炕席裹捲起來,埋葬在延吉南山根兒。根據延吉市人民政府(1993)3號文件《關於修建末代皇后婉容墓園的意見》中說:「中國末代皇后婉容於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日五時病逝延吉監獄,埋葬在延吉南山根兒,是確鑿無疑的,這就是歷史的結論。」

  在婉容的死亡登記表上,姓名一欄上寫著:榮氏。案由一欄上寫著:偽皇后。6月10日釋放,6月20日午前5時亡去。僅僅21個字就將一個40歲女人送走了。本來,40歲女人的生命正當豐盈飽滿,風韻猶存;然而,40歲的婉容卻已經形容枯槁,骨瘦如柴。她從鮮花爛漫的春天直接走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嚴冬,還什麼都沒有開始就宣佈了結束。

  說起來,中國歷史上有幾百位皇后,而婉容是最後一位皇后。身為皇后在皇宮外可以母儀天下,在皇宮內可以統率六宮。然而,婉容身為皇后卻不能與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后相比,因為她是一個末代皇帝的皇后。可供她「母儀」的「天下」只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紫禁城,可供她統率的六宮只有一名皇妃,也就是比她更加柔弱的文繡。這就是婉容,這就是中國最後的皇后。然而,身為一國皇后,死得卻如此不堪,人們更願意用「病逝」來掩藏那一點無奈的殘酷。據說,那個埋葬她的地方,如今只有荒草萋萋,空氣中依然瀰漫著縷縷的悲哀。

  婉容如此悲慘的遭際,折射的正是當時整個國家遭遇的苦痛與磨難。婉容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皇后,也是一個時代最後的女人。雖然,這世界再也看不見這樣一個女人,但是,這世界仍然有古典,仍然有虛榮,仍然有為一種東西執迷不悟的女人。更可怕的是,這世界仍然有讓女人掉進去的陷阱。婉容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而這個悲劇又是無法避免的,是萬惡的封建王朝和日本侵略者將她推向了歷史的深淵,她是歷史的犧牲品。

  貴為皇后,母儀天下,本應享盡人間雍華富貴,但清代最後三位皇后的生活都極為悲慘,連一個普通人家庭的溫暖都沒法得到, 追究原因在於慈禧,慈禧是一個權力慾望極強的女人,她目光短淺,自私無知,在位四十七年,不惜採用極強硬手段控制同、光二帝,無論在政治上和在生活上都容不得有半點自由,同、光二後和她們的丈夫同樣悲慘的遭遇,自然是慈禧一手造成。至於溥儀的」皇后」,責任則應歸罪溥儀本人,作為受優待的亡國之君,如其肯在天津或者乾脆出國到歐美過個太平享福日子(注5),何致於有以後的下場,但也與慈禧有關,不是她自顧個人,使國家及軍事迅速衰退,哪有以後日本的長驅直入。我們回顧這般歷史,同樣也對這三位不幸的女性寄托於同意和感歎。

  註:

  1, 大婚後,鳳秀的女兒富察氏選為麗妃,慈禧以令阿魯特氏學習禮儀為由,限帝后之間情愛,因之同治不敢常入後宮,也不到麗妃宮去。

  2,世傳:光緒在死前有遺詔給隆裕後,敕誅袁世凱,以雪戊戌之恨,隆裕把這遺詔交給了攝政王載澧執行,但這班大爺成天唱戲玩鳥,哪有膽識執行。

  3,傳說知道溥儀入宮後,醇王太福晉(慈禧的妹妹,光緒的生母,傅儀的祖母)硬是拖住不放,放聲大哭道:"已經害死了一個,還要再害死一個啊"。

  4,溥儀因是同時繼承同、光二帝,在理論上有六個母親,除生母外,同治的瑜妃、珣妃及瑨妃,光緒的隆裕和瑾妃都是,於是六人為小皇帝的養育權大肆爭奪,當然是以隆裕為主,隆裕死後瑾妃老實爭不過,以瑜妃為主。

  5, 莊士敦一貫意見應送溥儀、溥傑兄弟出國深造,培養成為有用人材,並曾於1923年安排赴英留學,但遭各太妃及鄭孝胥、羅振玉及陳寶琛等人反對而作罷。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