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政變,從政變到被政變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立太子的時候,睿宗在長子李成器和三子李隆基之間猶豫不決。但李隆基是個野心家,早已和勢力強大的姑母太平公主來往密切,以至於太平公主令自己的兒子薛崇簡跟隨李隆基。有了這個強援,李隆基才敢於一舉發動針對韋皇后的政變。
政變成功後,李隆基緊緊抓住兵權不放,順理成章地被封為“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進封平王”——這是最關鍵的一著棋,“左右萬騎”就是李隆基發動政變時掌控的那支禁軍,李隆基緊緊地把這支革命武裝攥在自己手中。掌握了禁軍,就等於掌握了朝廷命脈。
李隆基還擅長作秀。他曾經做了一床可供好幾個人共同睡覺的大被長枕,睿宗問他做這個幹什麼用,李隆基故作天真地解釋說是和兄弟們一起聊天喝酒,晚了大家可以睡在一起。睿宗對李隆基的手足情深累加賞歎。
打下了這些基礎,立太子的時候,群臣紛紛擁戴李隆基,大哥李成器自知不是李隆基的對手,主動推辭太子之位,於是李隆基如願以償坐上了太子的寶座。
鑒於妹妹太平公主功勞最大,睿宗封給她的食邑達到了一萬戶之多,是歷朝歷代公主的食邑中最多的,她的三個兒子也都被封為異姓王。不僅如此,睿宗對這個妹妹的依賴到了所有朝政大事都要聽從太平公主意見的地步。如果太平公主有事沒有上朝,睿宗就派宰相前往公主府第咨詢。
太平公主權勢如此煊赫,太子李隆基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兩個新的政敵集團形成了。
太平公主在長安城裡製造流言,稱李隆基不是長子,不應該立為太子,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許多奸細,時刻窺伺李隆基的政治動向,動輒向睿宗進讒言,詆毀李隆基,並與益州長史竇懷貞等結為朋黨。宰相宋璟和姚元之牢記武則天和韋皇后的前車之鑒,深恐太平公主干涉朝政,向睿宗建議將太平公主遷居東都洛陽。太平公主聽說後大怒,認為是李隆基在幕後主使,當面質問李隆基。
李隆基還在韜光養晦,羽毛還沒有完全豐滿,不敢貿然發難,只好忍痛犧牲宋璟和姚元之,奏請睿宗,稱二人離間睿宗和太平公主的兄妹關係,離間他和太平公主的姑侄關係,請求將二人處以極刑。二人因此被貶為外官。
不過,李隆基穩穩當當做了43年皇帝,“安史之亂”爆發後,在他身上重新上演了一幕政變的好戲。
天寶十四年底(755年),安祿山反,“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玄宗逃出長安,欲入蜀避難,十四日到達馬嵬坡後,護衛的諸軍停頓不前。像是一個報應,李隆基發動流血政變時的得力助手果毅都尉陳玄禮,此時身為龍武大將軍,率先發難。陳玄禮奏道:“逆胡安祿山以誅楊國忠的名義造反,可見陛下您任用的楊國忠不管是在內還是在外,都是群情洶洶的焦點。陛下應該順從民意,將楊國忠正法。”楊國忠是玄宗的寵妃楊貴妃的族兄,時任宰相,身兼40餘職,專權擅政,早已惹得民怨沸騰。
剛好這時候吐蕃使節21人攔住楊國忠正在驛門處聊天,眾人大呼小叫:“楊國忠聯絡吐蕃人謀反!”不由分說當場殺了楊國忠。可是圍困的兵士還不散去。玄宗命高力士詢問,陳玄禮回答說:“雖然殺了楊國忠,可是貴妃娘娘還在,大家都擔心貴妃娘娘秋後算賬。請陛下忍痛割愛,順手把她也殺了吧。”
玄宗聽了,走進驛門,拄著枴杖站了很久很久,然後說:“貴妃娘娘常居深宮,哪裡知道楊國忠謀反的事呢。”高力士勸說道:“貴妃娘娘雖然無罪,可是將士們已經殺了楊國忠,貴妃娘娘還待在陛下身邊,誰能安心?願陛下三思。”
玄宗萬般無奈,只好命高力士把楊貴妃引到佛堂裡縊死。楊貴妃時年38歲,屍體就近埋到驛站西側的路邊。
此時太子李亨落在後面,尚未入馬嵬坡就被“父老”和兒子建寧王李倓、東宮宦官李輔國攔住不讓前進,理由是如果太子跟著玄宗入蜀,如果賊兵燒了棧道,中原之地就無法收復了,不如讓太子坐鎮西北,召大將郭子儀和李光弼,東討逆賊,克復二京,再迎接玄宗回宮。
真奇怪,此時的皇帝仍然還是玄宗,李亨自己的兒子和宦官還則罷了,“父老”們居然就不怕自己的皇帝入蜀後“賊兵燒絕棧道”而無法出蜀。奧妙在於阻攔太子的“父老”們提出的理由——“人情既離,不可復合”,說白了就是勸諫李亨另辟根據地,籠絡人情,不要跟在玄宗屁股後面,永遠也不會有自己的嫡系部隊。更要命的是這一年太子已經45歲了,父皇雖然也已經71歲,但精神健旺,太子登基仍然遙遙無期。
果不其然,太子李亨和玄宗面都不照,從馬嵬坡返回渭北,繼續北上,自奉天至平涼,再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七月即篡位登基,先斬後奏;八月,才派人通知已抵達成都的玄宗,玄宗已無兵權,無奈之下,只得宣佈遜位;第二年(757年)十月,肅宗派人入蜀迎接玄宗;十二月,玄宗回到長安。
其實,玄宗豐富的政變經驗,導致他登基後對自己的太子一概都不信任。開元三年(715年),立第二子李瑛為太子(長子已死);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以結黨的罪名廢太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又立第三子李亨為太子,就是肅宗。但玄宗對他也不信任。
安祿山何至於傻到這種程度,此舉不過是向玄宗表忠心。玄宗非但不怪責,反而“嘉其純誠”,可見對太子的猜忌之心。因此“玄宗春秋漸高,托祿山心旅之任”——托心旅之任的恰恰是不拜太子的安祿山!自此之後,安祿山不斷陞官加爵,被玄宗當作了制衡太子的重要一翼。因此,當安祿山於天寶十三年(754年)來朝,太子密奏玄宗,說安祿山有反相時,玄宗根本不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而這一年離安祿山造反僅僅還剩下一年的時間。
757年十二月,玄宗回到長安,住在南內的興慶宮。玄宗想把楊貴妃的墓遷到長安,卻不敢明言,秘密派人將楊貴妃改葬於別的地方。真是悲哀啊,堂堂太上皇,為自己心愛的女人改葬,居然還要偷偷摸摸地進行。三年後,玄宗又被肅宗趕到最陳舊、地位最低的西內甘露殿居住。至此,玄宗權力盡失,任人宰割,就等著大限的降臨了。
又過了兩年,762年,唐玄宗李隆基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