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廣 李傕和西涼國君李暠有著怎樣的關係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自稱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李暠的出身不錯,因他祖宗幾代都在河西為官,故稱為河西望族。從小就生長在大家族裡,因而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暠少英敏好學,博涉經史,抱負遠大。他小的時候極其聰慧,尤其擅長文學,加之性格沉穩、氣度寬宏,因此很為周圍人所器重和稱道。李暠家族世代都是豪門大族,他的高祖父李雍、曾祖父李柔,都在晉朝做官,所以李暠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官二代。
等到李暠稍長一些,開始對兵法有了興趣,每天潛心研讀《孫子兵法》,這為他以後的建立政權奠定了基礎。隆安元年(397年)三月,後涼建康太守、京兆人段業自稱涼州牧,建立北涼政權,李暠和其同母異父的弟弟則共事段業,時為敦煌太守的孟敏死後,因李暠的品行而極力推舉李暠為他的接班人。李暠就此在擔任寧朔將軍、敦煌太守,向段業稱臣。
眼見李暠的官途是越走越順暢,有人看不慣了開始使詐,而這個使壞的人竟然是李暠的好兄弟——索嗣。當年和李暠交情篤深,並結為刎勁之交,而現在他卻在段業面前說李暠的不是,妄圖以此來取得段業的寵幸。索嗣在段業面前說,李暠出身不凡,才華兼備,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君王一定要注意,不要讓李暠跑到你的頭上去了,段業聽後,於是讓索嗣代替李暠擔任敦煌太守。
索嗣就立馬率領五百騎兵前去敦煌任職,離城很遠索嗣就讓李暠來接自己,李暠疑心有詐,於是先派宋繇前去拜見索嗣,先穩住索嗣順便打探下虛實,宋繇回來後告知李暠,索嗣態度倨傲兵力不多,應該極容易打敗,於是李暠派遣幾員大將攻擊索嗣,索嗣大敗而走。
李暠在索嗣逃走後,立馬上書請求處死索嗣,恰好朝野中輔國將軍沮渠男成也很討厭索嗣,也上書請求除去索嗣。迫於形勢只好殺了索嗣以安撫局勢。這一年的冬天尤其冷,就在這個冬季,段業的北涼被沮渠蒙遜所奪。隆安四年(400年),北涼的晉昌太守唐瑤反叛北涼,向敦煌、酒泉等六郡傳發檄文,推舉李暠為冠軍大將軍、沙州刺史、涼公,兼任敦煌太守。李暠趁勢建立建立西涼政權。
李暠是一個很有政治才能的人,他建立西涼政權以後,鑒於境內數經戰亂,州郡地廣人稀,急需補充人力,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又施行仁政,所以深得民心。之前說了李暠在文學上極有造詣,在建國後也相當重視文化教育,重視學者人才,當時好多文人名流,都投靠於他,如史地學家闡咽、經學家宋繇等,形成了以敦煌為中心的「五涼文化」的興盛時期。
即使是這樣,西涼也是眾多政權中一個實力還很弱小的國家,李暠當時從敦煌的太守一躍而成為帝王,若不是呂光死後後涼大亂,沮渠蒙遜和段業一起建立的北涼,鮮卑族禿髮氏建立南涼,段業和沮渠蒙遜又互不信任,導致內亂,李暠是沒有機會稱王的。但是歷史就是這樣,看似偶然的事情都是冥冥中的必然。
在與其他政權抗衡的過程中,西涼因為實力弱小而不得不依靠南涼,一起對付北涼,加之李暠本是漢人,就算是向正統的東晉政權取得聯繫向它稱臣也是可理解的。雖然西涼建國後,一直都處在不利的位置,但是在李暠的治理下,西涼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國內相對穩定。
李暠於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病卒,享年六十六歲。之後他的二兒李歆繼位。西涼國歷經兩代君王,二十一年後在風雨中黯然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眾所周知,李暠世代都是名門望族,那麼李暠跟飛將軍李廣、三國李傕又有沒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知道李傕是三國時的西涼軍閥,李傕自稱是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後裔。而李暠是十六國時期西涼國的建立者,也自稱是西漢將領李廣之後。兩人的生活年代不同,但都是西涼李氏,都自稱是李廣之後,由此推測,也許是同一宗族的,但李暠、李傕卻沒有直接關係。
顯然,李暠的身上更多是透露出一種文學家的氣息,整個江山乃至人生都是他吟誦的素材,他用翰墨揮灑一個絢爛的王朝,而他又用自己的人生呈現給了我們一個慷慨激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