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是誰的兒子? 隋朝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是誰?
導讀:隋文帝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即位後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
楊忠(507年-568年)字揜於,小字奴奴, 陝西華陰人,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為西魏十二大將軍。楊忠出身於北魏時將領爾朱榮同族兄弟爾朱度律旗下一名統軍,同期還有後來西魏的權臣獨孤信。北魏分裂為東、西魏時,楊忠隨獨孤信加入西魏陣營,因功升為車騎大將軍,獲當時丞相宇文泰重用。北周建立後楊忠被任命為元帥,統轄楊纂、李穆、王傑、田弘、慕容延等十多員大將,由北路攻伐北齊,攻陷北齊二十多座重鎮。北周時封為上柱國,隨國公。隋朝建立後,追尊為太祖武元皇帝。
人物生平
少年楊忠本該有著幸福的生活,但是北魏末年的六鎮大起義徹底改變了這位小奴奴的人生軌跡,使他飽嘗了離家之苦,去國之痛。父親楊禎本是北魏寧遠將軍,因討伐叛賊鮮於修禮(懷朔鎮兵)而戰死沙場,楊忠隨難民潮顛沛流離,客居山東泰山,即使如此,生活也沒有平靜下來,南梁出兵北魏,攻佔了楊忠所在的地區,楊忠又被擄掠到了江南,一待就是五年,不知南朝的芳草群鶯有沒有留住青年楊忠的心,反正當客居梁朝的北魏皇族元顥在梁朝陳慶之將軍的護送下回到洛陽時,楊忠以直閣將軍的身份(被元顥所封)正在元顥的部隊之中,元顥當初為北海王,因與北魏權臣天柱大將軍爾朱榮不和,索性投奔梁朝,梁武帝見他可用,便扶植他另立魏朝,派兵護送入洛,與原來的北魏爭奪領導權,楊忠隨之參加了與爾朱榮軍隊的作戰,與他交戰的對手中就有未來的同僚們(西魏的將領們許多曾是爾朱榮的部下),元顥好景不長,皇帝沒做多久,很快就被爾朱榮擊敗,元顥在逃亡途中死於非命,陳慶之削髮為僧,隻身遁回江南,楊忠卻成了北魏軍隊的俘虜,爾朱榮的同族兄弟爾朱度律見楊忠身材魁偉,相貌出眾,武藝絕倫,是當兵的好材料,就收歸帳下成了一名統軍,在爾朱軍隊中,楊忠遇到了一生的摯友獨孤信(後來兩人成了兒女親家),獨孤信早已在爾朱軍中聞名,在破葛榮的戰役中,獨孤信曾經匹馬單槍,出陣挑戰,生擒敵將袁肆周,大出風頭。加上人長的帥氣,穿衣打扮與眾不同,被軍中稱為「獨孤郎」,楊忠來到獨孤信手下,跟隨獨孤信轉戰南北。北魏分裂後,楊忠隨獨孤信加入西魏陣營,與高歡控制的東魏軍隊作戰。西魏初期,關中人少地瘠,抵抗之力有餘,還手之力不足,荊州被東魏所佔,荊州刺史賀拔勝不得已南下投奔梁朝,西魏復令獨孤信率軍收復荊州,獨孤信以楊忠、康洛兒、元長生三位將軍為前鋒,突襲荊州城,三將率軍來到城下,喝叱守門軍士:「現在我大軍已到,城中又有內應,你們要想活命,還不快走!」守門軍士一哄而散,三將鼓噪入城,東魏軍被震懾,沒有人敢於抵抗,東魏刺史辛纂被斬殺,荊州歸於西魏之手。戰事並沒有由此停息,時隔半年,東魏派將軍高敖曹、侯景再攻荊州,高敖曹馬槊絕世,侯景狡猾多計,皆為當時名將,獨孤信敵不過,與楊忠一同投奔梁朝,荊州復為東魏所得。
楊忠又一次來到江南,過了三年的羈梁生活,梁武帝重視北朝來歸的將領,待遇十分優厚,賀拔勝、獨孤信、楊忠對此是很感激的,西魏大統三年,梁武帝應賀拔勝的請求,決定放三將回歸關中,並親自餞行於南苑,賀拔勝自此以後,每當遇到向南飛的鳥兒都垂弓不射,以報梁武帝知遇之恩。三將回到西魏首都長安後,不但沒有受到叛國的處罰,反而加官進爵,更受重用,賀拔勝官居太師(三公之首),獨孤信為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楊忠也遇到了一位英主,那就是西魏丞相宇文泰,宇文泰見楊忠生得美髭髯,相貌威猛雄壯,十分喜愛,便召到自己的帳下聽用。從此,楊忠開始了新的征程。幾次三番的俘虜生涯和客居異國的經歷使楊忠鍛煉出了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在以後的戰爭中屢屢表現出色。
楊忠歸西魏後經常跟隨宇文泰狩獵於龍門,他能夠獨自捕捉猛獸,左臂夾住獸腰,右手拔掉獸舌,宇文泰見了也歎其勇敢,北朝語稱猛獸為掩贍(一說是揜於),便以此名作為楊忠的字,楊忠逐漸陞遷為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在東西魏的河橋大戰中,楊忠與五位壯士擔任守橋之責,敵人見其勇猛,不敢進逼。邙山大戰中,又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因功升車騎大將軍,任都督朔燕顯蔚四州諸軍事、朔州刺史,加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侯景亂梁,逼死梁武帝,南朝力量削弱,宇文泰決心趁機開拓疆土,任命楊忠為都督三荊二襄二廣南雍平信隨江二郢淅十五州諸軍事,攻取了梁朝的齊興郡和昌州。梁朝雍州刺史、岳陽王蕭察雖然歸附西魏,仍有異心,楊忠使了個疑兵之計,他在樊城搞了一次軍事演習,命令兩千名騎兵不斷變換旗幟來回交替奔馳,蕭察登樓遠望,誤以為有三萬軍隊,遂不敢有二心。梁朝並不甘心丟失疆土,梁司州刺史柳仲禮率軍進攻襄陽,留部下馬岫守安陸城,宇文泰知道後派楊忠南伐,攻克隨郡,包圍安陸,柳仲禮聞聽,馬上回師安陸,楊忠手下將領擔心一旦柳仲禮援軍到達,難以攻下安陸,請求立即攻城,楊忠分析說:「敵人憑城固守,短期很難攻下,我軍容易腹背受敵,不是良策,南人擅長水戰,不善野戰,仲禮回援安陸,我半道而襲,敵人趕路疲憊,我軍士氣正旺,一戰可勝,安陸則不攻自破,其他諸城也可以傳檄而定了。」這就是兵家常用的圍城打援之策。楊忠挑選兩千精騎,銜枚夜進,於淙頭與柳仲禮部遭遇,楊忠身先士卒,擒獲柳仲禮,全部俘虜了柳仲禮的部隊,安陸守將馬岫知道柳仲禮被擒,不戰而降,安陸遂破。楊忠又連陷數城,盡取梁朝漢東之地,進爵陳留郡公。
西魏恭帝初年,宇文泰又策劃了一次大規模的遠征,目標是梁元帝蕭繹所在的江陵,江陵地處長江中上遊,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地勢險要,物產豐饒,文華薈萃,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次西魏派出了豪華的將領陣容,由柱國大將軍於謹為統帥,中山公宇文護(宇文泰侄兒),大將軍楊忠、韋孝寬,驃騎大將軍王傑等輔之,興兵五萬,直撲而來,此時梁朝精兵猛將遠在長江下遊,江陵空虛,蕭繹急忙向在建康的部將王僧辨求援,王僧辨不愧是名將,他想出了一招圍魏救趙之策,準備抄西魏軍的後路,斷其糧道,可惜這只是美好的設想,由於路途遙遠,江陵很快失陷,此計畫沒有能夠成功實施。於謹進兵迅猛,先令宇文護和楊忠佔據江津,切斷江陵與梁朝東部的聯繫,阻止援軍西來,梁軍將長刀綁於大象鼻子上向西魏軍衝鋒,楊忠以箭射大象,大象受驚,嚇得掉頭跑散。宇文護又攻克武寧,俘虜太守宗均。蕭繹命令環繞江陵城豎起六十餘里的高大木柵,以為藩籬,戒備森嚴,阻擋西魏軍前進,這種木柵對於西魏騎兵的防禦還是很有效的,西魏派步兵進攻,欲翻柵而過,柵內防守的梁軍使用長矛向魏軍亂戳,進攻的魏軍多被刺死,損失慘重,於謹命令王傑以箭射之,柵內守軍應弦而倒,魏軍藉機再次進攻,翻柵而入,勝利進軍,於謹高興的對王傑說:「成我大事的,就是公的神箭啊!」王傑因為作戰勇猛曾被宇文泰譽為「萬人敵」,此次又當是奇功一件,於謹令部眾縱火焚柵,烈焰將柵內數千民居燒燬,西魏騎兵蜂擁而入,已到江陵城下,西魏軍日夜攻城,梁朝大將胡僧佑戰死,這時城內有人偷偷打開西門,迎接西魏軍入城,蕭繹與太子及王褒、朱買臣等大臣退保子城,蕭繹見勢無望,焚燬古今圖書十四萬卷,並要投火自殺,被左右阻攔,遂遣人出遞降書,開城投降,於謹派人問蕭繹為何焚書,蕭繹答道:「讀書萬卷,仍有今日之禍,書有何用?所以我全都燒了。」此回答使人哭笑不得,書有何罪?罪在讀書的人,蕭繹也是一代英主,文武全才,卻如此不智,令人歎息。蕭繹後來被政敵蕭察用土袋子壓死,未得善終。於謹驅江陵男女數萬口入長安,江陵為之一空,這是梁朝繼侯景之亂後又一次大劫難,梁朝的千古風華隨之飄散,前有梁武帝之難,後有梁元帝之災,禍亂至此,長江也會為之嗚咽。
北周王朝建立後,楊忠出鎮軍事重鎮蒲阪,時北齊王朝的司馬消難請降,楊忠和大將軍達奚武出兵迎接,深入北齊境內五百里,三次派出使者聯絡都沒有回音,達奚武懷疑事情有變,建議回軍,楊忠堅定的說;「有進死,無退生。」率騎兵繼續向前,終於迎得司馬消難,楊忠領三千騎兵殿後,掩護司馬消難西退。軍隊來到洛水以南,楊忠令將士解鞍而臥,休息片刻,北齊兵追到洛水以北,雙方隔河而望,楊忠安慰將士說:「不要怕,吃飽些,敵人不敢渡水來當我們的兵鋒。」齊兵試探性的要渡河,楊忠翻身上馬縱橫奔馳,作出進攻的姿態,齊兵果然不敢進攻,慢慢退走了,楊忠及眾將士安然而還,達奚武知道後感歎的說:「達奚武自以為是天下健兒,今天算是服了。」達奚武曾經夜闖高歡大營,可謂一身是膽,但比起楊忠還是有所不如。北周保定二年,朝廷準備聯絡突厥共同伐齊,眾人都以為北齊國富兵強,又有大將斛律明月(即斛律光,時人稱「落雕都督」,「射鵰手」),沒有十萬的兵力不宜出兵,唯有楊忠不以為然,說道:「大軍勝利在人和不在人多,有一萬騎兵足夠了,斛律明月這個小子又能怎麼樣?」保定三年,楊忠被任命為元帥,統轄楊纂、李穆、王傑、田弘、慕容延等十餘員大將,由北路伐齊,又令達奚武率馬步軍三萬,由南路伐齊,兩軍預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會合,楊忠路過故鄉武川,拜祭先人,犒勞將士,而後攻陷北齊二十多座軍鎮,保定四年正月,與十萬突厥兵會攻晉陽,正值大雪紛飛,寒風凜冽,北齊集中了所有的精銳部隊展開進攻,突厥兵害怕,引兵不戰,周軍兵少,也擔心起來,楊忠為眾人鼓氣說:「事勢自有天命,不在人數多少。」親自帶七百人步戰,損傷大半,由於達奚武另一支部隊沒有如期趕到,周軍不得不退兵了。這一年,北周再次伐齊,權臣宇文護親自攻打洛陽,令楊忠出沃野鎮接突厥兵,當時軍糧已經很少了,眾人都憂心忡忡,楊忠想了一個辦法,他找來稽胡首領們聚會,暗地裡指使王傑整裝鳴鼓而來,楊忠假裝問他有什麼事情,王傑說:「大塚宰(指宇文護)已經平定洛陽,天子聽說稽胡騷動,派我來協助您討伐。」,不久又有突厥使者快馬來報,假稱突厥可汗已經攻入晉陽,現陳兵十萬於長城下,如有稽胡不服,願來討之。稽胡首領聞之極為恐懼,爭相表示效忠,然後籌集糧草,以資軍用,楊忠的智謀可見一斑。這次伐齊仍然沒有成功,宇文護自洛陽西還,楊忠也罷兵回鎮。北周天和三年,楊忠生病回到京城長安,周武帝和宇文護親自到楊忠的家裡看望,足見這位元勳的份量。不久,楊忠病死,時年六十二歲,兒子楊堅襲爵隋國公。
楊忠外剛內柔,忠勇可嘉,雖一生飽嘗艱苦,但男兒自強,終成一番事業,可鑒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