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袁世凱小站練兵 將別人編譯的書署自己名
提起小站練兵,熟悉中國近代史的可以說無人不知。小站位於天津津南區,這裡不僅以袁世凱曾在此練兵而出名,並且還以盛產馳名中外的小站稻而出名。由於這裡水網密集,稻穀飄香,魚肥蟹美,過去有「小江南」之稱。然而,李鴻章督直以前,這裡卻是不生稼禾的鹽鹼荒地
小站之名的來歷
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俗稱火燒望海樓事件),不久,李鴻章接替了崇厚任直隸總督。李鴻章到天津後,感到天津作為京畿之地,又地處海口,加強防務非常必要。於是於同治十年(1871)年,將駐紮在陝西的淮軍盛字軍(老盛軍)調到青縣的馬廠駐防。同治十二年(1872)年,為加強近海地區防衛,李鴻章又命盛字軍統領周盛傳在津南地區的新城修築炮台。炮台築畢,為方便馬廠與新城炮台之間的聯繫、往來,盛字軍又修築了一條長約70公里的馬廠至新城公路。公路沿途每5公里設一小站,10公里設一大站,共設了15個驛站。光緒元年(1875年)周盛傳將其盛字軍除馬隊外,其餘各營移師至津南新城附近的潘永安墳地小站以北,在這裡安營紮寨,先設立了「親軍營」,隨後以「親軍營」為中心,按矩形方陣修築了18個營盤。這些營盤與新城炮台遙相呼應,南扼歧口,東控大沽,形成軍事要地。潘永安墳地的小站因此也名聲鵲起。現在小站已成為天津津南地區三大名鎮之一。
盛字軍小站初練兵
周盛傳的盛字軍在小站駐紮時,一方面大量墾荒屯田,另一方面加強訓練軍隊。
周盛傳駐紮小站時期,正是李鴻章在天津大興洋務運動時期,天津機器局在李鴻章的督辦下,能生產西式洋槍洋炮和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粟色火藥。與此同時!李鴻章還在積極籌辦北洋水師,並在大沽建立「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在天津設立北洋水師營務處。在這種背景下,周盛傳的盛字軍作為李鴻章的「親軍」,當然更要率先垂范,採用新法訓練軍隊。周盛傳在李鴻章的支持下,一改舊式訓練方法,購進洋槍,按洋操洋典進行訓練,並參照西方訓練條例制訂了《操槍程式十二條》,對新式洋槍的使用、維護等做了明確規定,使訓練趨於一致,受到李鴻章讚許。李鴻章下令將盛字軍的訓練條例刊發北洋各軍統一執行。同時又從淮軍現役官弁中選拔7人,隨德國教官李勱協赴德學習水陸軍械技術,以3年為期,回國後分撥各營教練。
當時盛字軍在步兵訓練中已由冷兵器時代的大方陣,改為能適應熱兵器作戰的「散星陣」;馬隊訓練一律仿照西式騎兵陣式操法,依陣圖進行訓練。在冬訓中對「槍炮有准者」發給五品、六品功牌。李鴻章在檢閱盛軍時,周盛傳挑選出精壯兵勇參加「懸靶考試」,對300步能五槍全中者賞銀50兩。光緒十年(1884年),李鴻章請來一批德國教官來中國任教,德國教官李寶在檢閱了盛軍的訓練後頗為滿意,認為操法大同小異,稍適變通即可。光緒十一年(1885年),周盛傳病故,由其弟接統盛字軍。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盛字軍奉調丹東,在戰爭中全軍覆沒。
清政府為表彰和紀念周盛傳開墾小站的功績,在小站鎮會館村建立了周公祠,現在周公祠已成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袁世凱小站大練兵
1894年冬,清政府命廣西按察使胡芬收編淮軍殘部,並招募新兵4750人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胡將這些人編為10個營,命名定武軍,編練工作剛開始不久,清政府又命胡去督辦津蘆鐵路,因而編練大員告缺,不得不重新物色人選。「督辦軍務處」大臣榮祿、李鴻藻、翁同和聯名保舉袁世凱擔當此任,並說袁樸實勇敢、曉暢戎機、頗有聲望等等。同年12月,清政府頒布上諭,委派袁世凱督練新建陸軍。
袁世凱到小站後,成立了新建陸軍督練處,將定武軍改名為新建陸軍,並將兵額招足到7250人。分步、炮、工、騎四個兵種,以步兵為主,步兵分編為兩翼,左翼轄兩營,右翼轄三營,其餘炮、工、騎兵各一營。營以下編製為隊、哨、棚、相當於現在的連、排、班。
袁世凱深知靠他一個人的力量練兵是遠遠不行的,就請來老友徐世昌幫忙。當年袁世凱在陳州仰山堂讀書時,結識了窮秀才徐世昌,兩人結為好友,並拜為把兄弟。後來徐進京趕考,袁世凱還贈送了盤纏。此時徐世昌已飛黃騰達,成為翰林院編修。當袁世凱請徐來小站練兵時,徐立即放棄了翰林院高官來到小站,以報當年袁世凱之恩。同時徐世昌也深知在「整軍經武」的形勢下,文官前途不大,棄文從武方能騰達。徐世昌來小站後,袁世凱給他封了個稽查全軍參謀軍務營務處「頭銜」這個古怪的名字是袁自己想出來的,實際就是參謀長。徐雖為文人,不懂軍事,但他足智多謀,在小站練兵中為袁世凱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外,袁世凱還請來另一位老朋友唐紹儀當軍中文案,相當於秘書長兼外交處長,袁唐是在朝鮮認識的。
既是編練新式軍隊,就得有懂新軍事的人。為此,袁世凱請他的老朋友蔭昌為他舉薦人才。蔭昌曾擔任過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總辦,該學堂是1885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的,是中國第一所以西式兵法培養陸軍軍官的學校。蔭昌推薦了武備學堂畢業的高材生梁華殿和王士珍二人來小站,可梁到任不久,在一次夜操時失足落水身亡。接著,袁世凱又從武備學堂畢業生中物色到馮國璋和段祺瑞二人。
馮國璋畢業後留校當教習,但他不安於位,投身於聶士成的武衛軍,並參加了甲午之戰。戰爭結束後他到駐日公使館當武官,考察了日本軍事,回國後將自己編寫的關於日本軍制的兵書進呈聶士成閱覽。聶士成知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正急需人才,於是將馮國璋的書轉給袁世凱,袁看後大喜,將馮調到小站任督操營務處幫辦兼步兵學堂監督。
袁世凱之前,在小站練兵的是周盛傳
段祺瑞於武備學堂炮兵班畢業後,被李鴻章派往德國學習軍事,回國後到威海衛炮兵學堂任教師。袁世凱將其調到小站任炮兵營管帶兼炮兵學堂監督。
王士珍於武備學堂畢業後,到正定主辦隨營炮隊學堂。甲午之戰中帶學生入朝參戰,後在聶士成軍中供職。袁將他調小站後任督操營務處幫辦兼講武堂總教習,後提升為工程營統帶。
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三人到小站後成為袁世凱練兵的重要助手,以袁世凱署名的「訓練操法詳晰圖說」一書就出自他們三人之手。這三個人後來被人們稱為「北洋三傑」。這個說法的最初來歷。據說是一次德國教官在閱操時,看到三人帶兵訓練時的情景,於是揮鞭一指說「此三人者,堪稱北洋軍中之傑。後來人們又以各自性格將這三人形象化地稱為「王龍」「段虎」「馮狗」。
除此三人外,袁世凱又陸續調來一些武備學堂的畢業生。如曹錕、段芝貴、張懷芝、王占元、盧永祥、李純、陸建章、鮑貴卿等等。這些人懂新軍事,成為小站練兵的重要骨幹。另外,袁世凱還從舊軍隊中提拔了一些老兵老將到小站練兵。如姜桂題、張勳、倪嗣沖等人。這些人頭腦簡單、盲目服從,忠誠可靠,對於袁世凱想把北洋新軍培養成一支忠於自己的部隊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
小站練兵的特點
袁世凱為編練好新建陸軍。確實動了一番腦筋。他深知舊軍隊的陋習和弊端,因此首先從兵源方面抓起。他在招募新兵時一改舊軍隊的方式,要求所招的士兵是年齡在20歲左右的農民,身體強壯,樸實。老弱病殘、吸食鴉片、嬌生慣養等人一律不要。他認為:一是當兵要有強健的身體,要能吃苦。二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聽話好管理。
在練兵思想方面,袁世凱採用德國和日本的軍事建制、戰術、技術和操典。由洋教官進行訓練。訓練中結合中國實際,制訂了《練兵要則》,《營制》,《餉章》等。徐世昌還根據西方軍事理論先後編寫了《新建陸軍兵略錄存》和《新建陸軍操法詳晰圖說》,讓不大識字的士兵一看圖就能一目瞭然,參照圖畫進行操練。後來在徐世昌主持下,還陸續出版過《戰法學》、《戰略學》、《陸戰新法》《德國軍政要義》、《日本陸軍大學戰術講義》等軍事理論書,掀起了學習研究西方軍事理論的熱潮。
袁世凱編練新軍採用的是西方軍隊管理方法,制訂了很多規章制度。最初是由洋教官提出基本訓練29條,袁看後認為非常重要,要求官兵必條條留心,不可偷懶。以後在訓練中逐步制定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如《操場暫行規定》、《出操規則》、《打靶法式》、《將領督操》、《行軍暫行章程》等,這與舊軍隊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訓練方法上,袁世凱要求一是先官後兵,按級施教。他把一些有文化的士官選送到隨營學堂進行培訓。結業後將這些人分到各營逐級訓練。二是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新兵入伍先進行3個月基本訓練,主要是單操、隊列和體能,然後再持槍操練,最後是訓練實戰動作要領。三是先分後合,由簡入繁。袁世凱將舊軍隊「五五」建制改為隊、哨、棚三級建制,先以棚為單位訓練,然後逐級合練,最後是對抗演習。四是嚴格要求,賞罰分明。在訓練中對吃苦耐勞、紀律嚴明、動作達標者給予獎賞,對未達標者由督操官留下加操,對訓練不力或違犯紀律者嚴加懲辦。
為了顯示新軍隊與舊軍隊的不同,同時也為了培植個人勢力,培養官兵絕對服從的意識,袁世凱一改舊軍隊吃空額,剋扣軍餉的劣習。每次發餉他都親自監督營官,把軍餉足額發到士兵手中。他經常深入各營,接近下級軍官和士兵,對各級軍官和幕僚,甚至棚頭,幾乎都能叫出名字,並瞭解他們的性格和優缺點,以便用其所長。他還經常親臨現場觀看操練,有一次要閱兵時下起大雨,有人要給他打傘,他堅決不讓,說:「士兵都在雨中,我怎麼不能」。為了激發官兵的訓練熱情和效忠思想,徐世昌還編寫了《勸兵歌》、《對兵歌》、《行軍歌》等等,使軍隊面貌煥然一新。
1896年,督辦軍務處大臣榮祿到小站檢閱了新建陸軍後,大加讚揚,回京後在給皇上的上書中說,他認為「近年所見各軍,尚無出其右者。」1898年,英國海軍司令貝思福到小站參觀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後,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對袁世凱也大加稱讚。其他朝廷要員在觀看了小站部隊的操練後,對新建陸軍也有很高的評價,說:「一舉足萬足齊發,一舉槍則萬槍同聲。行若奔濤,立如植木」。
作為中國近代史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小站練兵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培養了一大批近代新軍事人才和將領,加速了舊軍隊的淘汰,對中國軍隊的近代化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二是為北洋軍閥政治集團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礎,後來的北洋政府歷任總統、執政,除黎元洪和張作霖外,都出自小站練兵。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很多人也出自小站練兵,如唐紹儀、趙秉鈞、王士珍、靳雲鵬等。自袁世凱1912年擔任民國大總統以來,至1928年張作霖被炸身亡,北洋軍閥集團統治中國的十幾年,成為近代中國政壇逞雄爭霸最為眼花繚亂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