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赫赫!挽救中華民族命運的14個英雄人物
導讀:殲滅匈奴單于的漠北之戰更可以被看做改變人類歷史的戰爭,經此一戰,匈奴人走上了被迫西遷的悲慘之路。並在百年之後,禍害了整個歐洲。
沒有陳霸先,江南或許早已經被候景胡人禍害得白骨如山,漢民族將失去中華大地上最後一個政治經濟大本營,正是由於陳霸先出兵平定候景叛亂 ...
下面就跟小編來看看歷史上挽救中華文明的十三個人都是哪些。
1、秦始皇
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嬴姓秦氏,名政(正),因生於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故又稱趙政(先秦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朝的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共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地方廢除封建制,代以郡縣制,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帝國的創立者。
一、秦始皇的偉大歷史功績至少有九大方面:
第一,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第二,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準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
第三,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
第四,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第五,焚六國史書,客觀來講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但是毀掉的各國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後被毀是由於項羽火燒秦都造成的。
第六,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第七,修建長城,抵禦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第八,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
第九,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上面九條是對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簡要的概括;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開創於他,並且一直被沿用了兩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後的皇帝,治國管理無一不是在他這個機構框架下對國家進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們創造的偉業,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與秦始皇為他們奠定的基礎;在前人沒有的前提下,完成這麼多的體制變革和文化變革,以及眾多的建設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從秦始皇完成兼併六國,到他去世,僅有11年時間;就在這短短的11年裡,秦始皇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為中國幾千年的帝制社會奠定了基礎。秦始皇不僅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個辦事效率最高的領導人。
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征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毀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2、漢武帝
漢武帝是漢朝文景之治以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中國歷史上人們常常把「秦皇漢武」並稱,這是有道理的。
西漢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歷時210年,而漢武帝一人就獨佔了55年,他統治的時段又是西漢王朝的黃金時代。放眼中國周邊地區,此時仍是一片蠻荒,而漢武帝的中國,已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十分成熟的國家。任何一個在位時間超過半個世紀的帝王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深刻的烙印,而漢武帝更以其多血質創造型的性格,讓他的55年成為歷史上漫長而不乏精彩的一段。
如果沒有漢武帝反擊匈奴,華夏會是什麼樣子,同樣是國力強盛,同樣是文化繁榮,同樣的經濟強大,我們從宋朝的例子上可以看到漢武帝的偉大,反擊匈奴的戰爭並非僅僅是一個帝王的政治抉擇,更是關係一個民族生死存亡的反侵略戰爭,一代人的鮮血與犧牲,讓之後幾百年的中國受益無窮。
漢武帝雖謚為武,但他在文治方面方面的成就絕不遜色。他即位初年,便採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儘管儒家在他在位期間並未真正成為一尊,但在他的後繼者們的不斷強化之下,終於成為壓倒一切的思想體系,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骨髓中,並壓制了其它思想的發展。他建立太學,這是中國歷史上官方辦學的開始。
漢武帝及其事業,是中國古代歷史蘊積的產物,牽涉到了思想文化、禮樂習俗、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發展演變,以及中國古代各族的狀況等等。
第五,焚六國史書,客觀來講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但是毀掉的各國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後被毀是由於項羽火燒秦都造成的。
第六,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第七,修建長城,抵禦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第八,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
第九,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上面九條是對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簡要的概括;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開創於他,並且一直被沿用了兩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後的皇帝,治國管理無一不是在他這個機構框架下對國家進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們創造的偉業,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與秦始皇為他們奠定的基礎;在前人沒有的前提下,完成這麼多的體制變革和文化變革,以及眾多的建設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從秦始皇完成兼併六國,到他去世,僅有11年時間;就在這短短的11年裡,秦始皇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為中國幾千年的帝制社會奠定了基礎。秦始皇不僅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個辦事效率最高的領導人。
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征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毀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2、漢武帝
漢武帝是漢朝文景之治以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中國歷史上人們常常把「秦皇漢武」並稱,這是有道理的。
西漢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歷時210年,而漢武帝一人就獨佔了55年,他統治的時段又是西漢王朝的黃金時代。放眼中國周邊地區,此時仍是一片蠻荒,而漢武帝的中國,已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十分成熟的國家。任何一個在位時間超過半個世紀的帝王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深刻的烙印,而漢武帝更以其多血質創造型的性格,讓他的55年成為歷史上漫長而不乏精彩的一段。
如果沒有漢武帝反擊匈奴,華夏會是什麼樣子,同樣是國力強盛,同樣是文化繁榮,同樣的經濟強大,我們從宋朝的例子上可以看到漢武帝的偉大,反擊匈奴的戰爭並非僅僅是一個帝王的政治抉擇,更是關係一個民族生死存亡的反侵略戰爭,一代人的鮮血與犧牲,讓之後幾百年的中國受益無窮。
漢武帝雖謚為武,但他在文治方面方面的成就絕不遜色。他即位初年,便採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儘管儒家在他在位期間並未真正成為一尊,但在他的後繼者們的不斷強化之下,終於成為壓倒一切的思想體系,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骨髓中,並壓制了其它思想的發展。他建立太學,這是中國歷史上官方辦學的開始。
漢武帝及其事業,是中國古代歷史蘊積的產物,牽涉到了思想文化、禮樂習俗、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發展演變,以及中國古代各族的狀況等等。
3、衛青
自古兵家對衛青的評論非常之高,明太祖朱元璋曾用「仲卿、藥師」(「仲卿」指衛青,「藥師」指李靖)讚譽在捕魚兒海戰役中擊潰北元的名將藍玉。史家也一致公認衛青的卓越軍事家地位。就連毛澤東在其著作中評價對蔣政權的運動戰時也曾提起:「作戰在我不在敵,關建不拘於泥。昔漢將衛青、霍去病勇於革新戰法,遠渡絕漠,運動於敵之軟肋,出敵不意,攻敵無備故百戰百勝。」
漢匈戰爭中最優秀的將領,第一個將大兵團騎兵作戰發揮到極致的奇才,漢朝反擊匈奴的戰爭裡,衛將軍幾乎支撐起了半邊天空,儘管他的殲敵數量並非最多,卻主持了所有決定意義的戰役。
殲滅匈奴單于的漠北之戰更可以被看做改變人類歷史的戰爭,經此一戰,匈奴人走上了被迫西遷的悲慘之路。並在百年之後,禍害了整個歐洲。
4、冉閔
冉閔(約322—352),也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漢族。公元350年,建立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冉魏政權。為今人所廣為人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在大混戰中,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公元352年,為慕容俊所執後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他是拯救了漢族的抗胡英雄,以勇猛著稱,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儘管今天歷史書對冉閔的定義是一個「屠夫」,但即使從中華民族角度看,冉閔是挽救中華民族命運的錚錚功臣,冉魏的民族解放戰爭儘管以失敗告終,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北方胡漢力量的對比,保持住了北方漢族對胡族的人數優勢,蠻胡再也無法僅僅通過屠殺就能控制北方的土地,北魏的漢華改革與漢人楊堅的最終奪權,均根源於此。
4、冉閔
冉閔(約322—352),也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漢族。公元350年,建立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冉魏政權。為今人所廣為人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在大混戰中,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公元352年,為慕容俊所執後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他是拯救了漢族的抗胡英雄,以勇猛著稱,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儘管今天歷史書對冉閔的定義是一個「屠夫」,但即使從中華民族角度看,冉閔是挽救中華民族命運的錚錚功臣,冉魏的民族解放戰爭儘管以失敗告終,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北方胡漢力量的對比,保持住了北方漢族對胡族的人數優勢,蠻胡再也無法僅僅通過屠殺就能控制北方的土地,北魏的漢華改革與漢人楊堅的最終奪權,均根源於此。
5、陳霸先
陽春的日子,沐著和煦的陽光,走在下箬寺古老的運河邊,春風吹來,波濤翻滾,彷彿回到南北朝時期的古樸畫卷。就在這古老的山水間,在下箬寺佛光的照耀下,在古聖井井水的翻騰中,走出來一位震撼歷史的英雄人物,他就是南朝陳國的開國皇帝陳武帝。他好像就是從這條運河走出家鄉,縱橫捭闔,轉戰南北,終於統一了支離破碎、四分五裂的南國故土,傳承了漢文明和漢文化,讓飽經戰亂的南國大地脫離了水火,有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階段。從而也使長江流域從根本上替代了中原大地,成為我國經濟文化的中心,開創了我國江南文化經濟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
陳武帝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郡長城縣(今浙江長興)人,南北朝時期南朝陳的開國皇帝,史稱陳武帝,557年-559年在位。原為南朝梁名將。陳永定三年(559年)六月二十一日病逝,遺詔追臨川王陳蒨入纂。八月甲午,群臣上謚號曰武皇帝,廟號高祖。丙申,葬萬安陵(在今南京郊區)。
沒有陳霸先,江南或許早已經被候景胡人禍害得白骨如山,漢民族將失去中華大地上最後一個政治經濟大本營,正是由於陳霸先出兵平定候景叛亂,建立陳朝,保住了漢族衣冠文明的最後一絲血脈,才使漢族的文化得以延續,使江南大地避免了亡於候景雜胡和北齊鮮卑政權的悲慘命運,最終迎來了隋朝大一統時代的到來。
6、楊堅
楊堅(541年~604年),即隋文帝,隋朝的建立者。小名那羅延,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謚號文帝,廟號高祖。北周大定元年(581)二月,楊堅推翻周靜帝,自立為帝,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建都長安。仁孝四年(604),楊廣為奪取皇位,派人將病中的楊堅殺害,當上了隋朝的第二代皇帝。
楊堅的北周奪權不應該僅僅看做是一場政治交接,更可以被看做北方漢族一次漂亮的大反擊。
事實上楊堅奪權更是南北朝北方政治發展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隨著漢族經過幾十年生息,在人口和政治軍事力量上的日益增長,這是一個必然的結局。楊堅建立大隋,更是重新恢復了漢家的文明與文化,重建起了一個強大的華夏帝國。
楊堅建立了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盛世」。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 隋文帝第一次實現了中國大範圍內的多民族的統一;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開創了科舉,制定了當時最為先進並影響後世基本立法的律法《開皇律》。不僅如此,他還開啟了隋唐盛世之門,實現了千古傳頌的「開皇之治」。
隋文帝在世界歷史上還是出名勤政、愛民的聖君。國家乾旱時,他下令把儲糧倉打開供百姓度過困難。在路上遇見老弱病殘的人,主動讓路,並讓士兵給行動不便的人擔物品,還把自己的馬給百姓,給他們送路。
楊堅建立了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盛世」。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 隋文帝第一次實現了中國大範圍內的多民族的統一;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開創了科舉,制定了當時最為先進並影響後世基本立法的律法《開皇律》。不僅如此,他還開啟了隋唐盛世之門,實現了千古傳頌的「開皇之治」。
隋文帝在世界歷史上還是出名勤政、愛民的聖君。國家乾旱時,他下令把儲糧倉打開供百姓度過困難。在路上遇見老弱病殘的人,主動讓路,並讓士兵給行動不便的人擔物品,還把自己的馬給百姓,給他們送路。
7、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有個成語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他的,他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唐太宗的貢獻不僅僅在於貞觀之治,更在於唐太宗以莫大的開放精神將中華的文明與思想推向了世界,華夏文明圈正是由此而奠定。北逐突厥,西擊吐谷渾,更是打出了中華的赫赫天威。
另外,唐太宗的為君之道特別是納諫用賢之風、他的反省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評精神為封建統治者提供了借鑒,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範,對以後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深遠影響。
8、郭子儀
我們很難想像,假如安祿山叛亂得以成功,中國又會遭受怎樣的浩劫。安祿山與唐之戰不是歷史書上所謂的「地方叛亂戰爭。」而是一場漢民族反抗侵略抵禦外辱的反侵略戰爭。
安祿山的叛軍是一群徹頭徹尾的蠻族胡擄,所過之出盡興殺戮,寸草不生,他們是唐王朝自己喂大的野狼,還好我們有郭老令公和他的漢家健兒們,歷時八年的浴血奮戰雖然沒有挽救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命運,卻保證了唐王朝繼續以一個統一的華夏強國身份屹立於世界。作為軍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
9、張議潮
張議潮(799年一872年),漢族,沙州敦煌(今屬甘肅)人。張氏世為州將,父張謙逸官至工部尚書。張議潮曾率領沙州各族人民起義,驅逐了河西地區的吐蕃守將,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歸唐朝。
有一段歷史課本上從來都不講,那就是唐朝中後期的河皇之恥,吐蕃政權趁唐朝安史之亂之機悍然出兵河西走廊,佔領唐朝領土。
西元848年,張議潮率領歸義軍在沙洲起身,消滅吐蕃駐軍,唐朝收復了失去百年的河西失地,之後張議潮大力在河西地區推廣漢文化,解放漢族奴隸,重開絲綢之路,讓荒涼的河西地區重現繁華生機。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功業遠勝於威廉華萊士的民族英雄,今天卻很少被人提起,誠為恨事。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敦煌156窟壁畫晚唐
與此同時,張義潮還在河西地區大力傳播漢族的先進文化:「河西創復,尤雜蕃渾,言音不同,羌龍瑥末,雷威攝伏,訓以華風,鹹會訓良,規俗一變」。另外還恢復唐朝服裝,推行漢化。很快就使敦煌「人物風華,一同內地」。經過張義潮的努力,河西諸州的各族民眾開始和睦的生活在一起,河西走廊也慢慢回復到了往日的繁榮景象。
8、郭子儀
我們很難想像,假如安祿山叛亂得以成功,中國又會遭受怎樣的浩劫。安祿山與唐之戰不是歷史書上所謂的「地方叛亂戰爭。」而是一場漢民族反抗侵略抵禦外辱的反侵略戰爭。
安祿山的叛軍是一群徹頭徹尾的蠻族胡擄,所過之出盡興殺戮,寸草不生,他們是唐王朝自己喂大的野狼,還好我們有郭老令公和他的漢家健兒們,歷時八年的浴血奮戰雖然沒有挽救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命運,卻保證了唐王朝繼續以一個統一的華夏強國身份屹立於世界。作為軍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
9、張議潮
張議潮(799年一872年),漢族,沙州敦煌(今屬甘肅)人。張氏世為州將,父張謙逸官至工部尚書。張議潮曾率領沙州各族人民起義,驅逐了河西地區的吐蕃守將,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歸唐朝。
有一段歷史課本上從來都不講,那就是唐朝中後期的河皇之恥,吐蕃政權趁唐朝安史之亂之機悍然出兵河西走廊,佔領唐朝領土。
西元848年,張議潮率領歸義軍在沙洲起身,消滅吐蕃駐軍,唐朝收復了失去百年的河西失地,之後張議潮大力在河西地區推廣漢文化,解放漢族奴隸,重開絲綢之路,讓荒涼的河西地區重現繁華生機。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功業遠勝於威廉華萊士的民族英雄,今天卻很少被人提起,誠為恨事。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敦煌156窟壁畫晚唐
與此同時,張義潮還在河西地區大力傳播漢族的先進文化:「河西創復,尤雜蕃渾,言音不同,羌龍瑥末,雷威攝伏,訓以華風,鹹會訓良,規俗一變」。另外還恢復唐朝服裝,推行漢化。很快就使敦煌「人物風華,一同內地」。經過張義潮的努力,河西諸州的各族民眾開始和睦的生活在一起,河西走廊也慢慢回復到了往日的繁榮景象。
10、李聖天
他有著漢族的血統,在宋史中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卻在西域建立了大功業----大宋朝于闐節度史李聖天,作為一個在漢文化孕育並成長起來的西域人,李聖天始終忠誠的奉大宋為中央,他穿漢服,行漢制,奉宋朝皇帝為主,堅稱他所建立的高昌回鶻是大宋的領土,(我們今天自己的教科書卻否認了這一點),在他的努力下,西域土地上出現了萬里盡漢歌的情景,漢族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新疆大地廣為傳播,而他的行動也遭到了穆斯林的仇視,中亞的喀拉汗王朝幾次大規模入侵中國西域,都遭到了他有力的抵抗,在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他勇敢的率領西域漢族人民抗擊喀拉汗王朝的穆斯林聖戰。
在西元962年的塔里木會戰中,李聖天率領的兩萬漢人軍隊以誘敵深入戰法,大破阿拉伯14萬聯軍,阿拉伯人歎息說「聖戰者象雪崩一樣被殺死。」時至今天新疆還保留著此戰場遺址,名為「殉教者嶺」。每年都有數千新疆回教徒前來拜祭。
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西域的漢文明血脈得以保存和延續。李聖天保衛南疆的戰鬥最終還是以失敗而結束,他的屬下,那些自東漢馬家軍戍邊開始遷徙至西域的漢人軍民遭到了穆斯林軍隊的血腥屠殺,在這裡從漢代起流傳了上千年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穆斯林文化。抗抵入侵者的人們永遠是英雄。
而勝利的侵略者們則在這一地區漸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種群--維吾爾族。李聖天政權覆亡後,他的部署始終堅持戰鬥在沙洲與哈密一帶,以漢胡不兩立的信念持續的進行著反抗鬥爭,儘管歷經數百年殺戮卻始終不停息。
11、岳飛
作為南宋抗金的頂級名將,岳飛的功績並未被誇大,相反是太少太少。岳飛是民族英雄,這點無庸質疑,金人的侵略戰爭是一場野蠻對文明的屠殺,絕非是什麼民族大融合,正是由於岳飛和他的岳家軍在廣闊的江南華中正面戰場抗擊住了金國最精銳的部隊,才使華夏文明一脈終得延續。
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功重塑了漢民族的尚武精神,證明了勇武的漢族軍隊完全可以戰勝野蠻的胡擄鐵騎。任何扭曲這位英雄形象的行為,都可以被看做是對我們這個民族的犯罪。
而勝利的侵略者們則在這一地區漸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種群--維吾爾族。李聖天政權覆亡後,他的部署始終堅持戰鬥在沙洲與哈密一帶,以漢胡不兩立的信念持續的進行著反抗鬥爭,儘管歷經數百年殺戮卻始終不停息。
11、岳飛
作為南宋抗金的頂級名將,岳飛的功績並未被誇大,相反是太少太少。岳飛是民族英雄,這點無庸質疑,金人的侵略戰爭是一場野蠻對文明的屠殺,絕非是什麼民族大融合,正是由於岳飛和他的岳家軍在廣闊的江南華中正面戰場抗擊住了金國最精銳的部隊,才使華夏文明一脈終得延續。
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功重塑了漢民族的尚武精神,證明了勇武的漢族軍隊完全可以戰勝野蠻的胡擄鐵騎。任何扭曲這位英雄形象的行為,都可以被看做是對我們這個民族的犯罪。
12、余玠
余玠(?- 1253年),字義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僑居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南宋名將。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於汴城、河陰戰敗蒙古軍。淳祐元年(1241年),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從淳祐三年到四年,余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後又率軍北攻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還擊退進擾成都、嘉定(今四川樂山)的蒙古軍。寶祐元年(1253年),宋廷聽信讒言,召余玠回朝。余玠聞召不安,七月,服毒而卒。余玠死後,宋理宗輟朝,特贈五官。
13世紀蒙古大軍橫行世界,所向無敵,但要問世界上唯一一坐戰爭中沒有被蒙古人攻克的城市是哪裡,那就是四川的釣魚城,余玠將軍就是釣魚城的締造者,面對著武裝戰鬥力極其凶悍的蒙古大軍,四川始終是蒙古人心中不二的噩夢,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衛國戰爭中,四川付出了百萬人的傷亡,也讓所向無敵的蒙古大軍遭受了最沉重的打擊。
13、朱元璋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背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裡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鬥,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藉著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1368年明軍攻克元大都,標誌著中華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無論過程怎樣,歷史將永遠記住朱元璋的偉大,今人津津樂道朱元璋的殘忍,而他卻是再造漢民族的大英雄,他的貢獻絕不僅僅在於軍事方面,明朝驅逐了蒙古人的殖民統治,將作為四等人的漢人從民族壓迫中解救了出來。
明朝更是通過一系列政治與教育的政策,挽救了被蒙古人摧殘的奄奄一息的漢族文明與文化,中華文明在經過金元百年肆虐蹂躪以後,再次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14、劉福通
劉福通(1321-1366),穎州(今安徽阜陽界首市)人。元末北方紅巾軍領導者,與韓山童等長期利用白蓮教在民間進行活動。韓山童戰死後,劉福通擁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國號「大宋」,定都亳州,建元龍鳳。他為樞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掌握軍政大權。不久率軍攻克汴梁。但好景不長,劉福通先在汴梁為元將察罕帖木兒所破,後在安豐為誠王張士誠所圍,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後戰死。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應天(今南京),途經瓜州,廖永忠將小明王沉入水中溺死。
劉福通軍是整個元末抗元鬥爭中消滅元軍數量最多的軍隊,他在北方長達十多年的抗元戰鬥不僅沉重打擊了元的統治,更替南方朱元璋政權阻擋住了元軍的威脅,使新生的明帝國獲得了寬鬆的環境和充足的發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