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41年宋慶齡倡導的「一碗飯運動」
1938 年6 月14 日,宋慶齡在香港成立保衛中國同盟,並任保盟中央委員會主席。保盟向海外華僑和各國知名人士積極宣傳抗日,爭取海內外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支持。保盟在香港的活動一直堅持到1941 年12 月香港被日軍佔領。
1941 年,宋慶齡和保盟在香港發起的「一碗飯運動」,轟動全港。「一碗飯運動」原是美國醫藥援華會為購買藥物和設備支援中國抗日戰爭,在美國人民和旅美華僑中開展的一項捐款運動。宋慶齡在香港開展「一碗飯運動」,目的是為支援中國工業合作社籌辦工廠,用以工代賑的方法為救濟華北黃泛區的災民和戰爭難民籌募基金,以解決中國傷兵難民的生活問題。(據《宋慶齡》一書第403 頁記載:1941 年7—8 月,宋慶齡為中國工業合作社發起一個國際性的「一碗飯運動」,成千上萬的捐獻者只吃一碗飯,但付出在餐館裡吃幾道菜的價錢,所有盈餘交工業合作社作戰爭難民救濟之用。——本刊編者)
1941 年5 月初,保盟在香港醞釀「一碗飯運動」,隨後成立了「一碗飯運動」委員會:宋慶齡任名譽主席,香港著名大律師羅文錦任主席,保盟中央委員會委員、名譽書記克拉克(香港政府醫務總監司徒永覺夫人)擔任副主席。
1941 年7 月1 日晚,「一碗飯運動」開幕典禮在香港灣仔英京酒家舉行。港英陸軍總司令賈乃錫少將、海軍司令哥連臣、輔政司史美夫人、醫務總監司徒永覺等港英政府軍政人員,中國「工合」(中國工業合作社)技術顧問路易?艾黎, 港英行政局議員、香港巨商周壽臣, 香港華商總會主席郭泉以及保盟中央委員會委員廖夢醒、香港大學教師陳君葆等150 多人出席這一盛典。香港各界人士為一瞻宋慶齡的風采,紛紛湧來,萬頭攢動。港英政府不得不臨時加派警察,維持秩序。
宋慶齡
晚8 時許,羅文錦宣讀港督羅富國致「一碗飯運動」委員會名譽主席宋慶齡和副主席克拉克的信:「現值『一碗飯運動』在此推行,固知香港之華人,將能利用機緣,以援助其祖國在苦難之同胞也。」隨後,宋慶齡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說。她指出:「一碗飯運動不但是募了捐去救濟被難的人們,並且是要節飲節食,來表示犧牲的意思,這是我們做人的美德。無論中外,無論古今,都是值得讚揚的。」與會者都聚精會神地聽著她作進一步的分析:「一碗飯運動是同情於我們抗戰建國,而發揚民主精神的表示。最初由華僑和美國的同情發起,已經在全國普遍地舉行了三次,倫敦方面也曾舉行過,今晚在這一百五十餘萬華僑最多的香港首次舉行,並承各友邦同情的友人們都來參加,這是何等有意義!」她最後強調:「香港的一碗飯運動,更含著一種深長的意義,因為這次捐款是要幫助工業合作社去組織及救濟難民傷兵,這是鞏固經濟陣線,是生產救國,是幫助人們去幫助自己,是最妥當的一種救濟事業。工業合作社是民主性的組織。我們這樣富有民主性的一碗飯運動,來使工業合作社完成救濟事業,豈不是很愉快而值得提倡的嗎?」
克拉克在會上發出誠摯熱情的呼籲:「國際人士對中國的援助很熱烈,中國人對中國的事情應該更關心,更積極地贊助一碗飯運動」,「我們想一想,能讓中國的難胞百分之四十死於飢寒交迫之下嗎?伸出諸位的仁慈的手腕吧!去援助水深火熱的人們!」在宋慶齡偉大精神的感召下,香港各大酒家爭相認捐「一碗飯」,當晚共認捐炒飯13500 碗。
開幕典禮後,香港社會各界人士紛紛響應「一碗飯運動」,認銷飯券及代銷飯券非常踴躍。不少工會組織和社會勞動階層也自動奮起認銷飯券。據香港《華商報》7 月8 日的報道,認銷者中有洋務工會80 碗,華人機器會100 碗。太古船塢工友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仍以血汗換來的17.22 元(港元,下同)全部認捐。麗山餐室認銷飯券500 張,該餐室老闆並對「一碗飯運動」 提出建議,認為只要全港酒家起來共同認銷飯券,則10 萬碗也可完成。28 日,香港熱心社會事業的李一諤以500元現款捐購英京酒家飯券10 張。中外紳士以數百元、一千元購買一張飯券者,也不乏其人。為配合開展「一碗飯運動」,7 月10 日、11日一連兩天,香港中央戲院放映反映美國華僑開展獻金運動支持祖國抗戰的電影——《一碗飯運動》。該片系由香港大觀聲片有限公司製作的粵語片。為了達到更大的宣傳效果,香港各主要宣傳媒體均刊登了電影廣告。
29 日,香港《華商報》出版《一碗飯運動特輯》。何香凝親筆為特輯題名,保盟中央委員會委員、「一碗飯運動」委員會副主席克拉克,保盟中央委員會委員、英國著名記者貝特蘭為特輯題字。夏衍、馬國亮、張友漁、路明、王瑩、於伶等著名文化人在《一碗飯運運特輯》上發表文章,大張旗鼓地宣傳「一碗飯運動」的意義。
7 月底,保盟特別印製了各種精良的傳單和標語,遍貼港九碼頭、車站及娛樂場所,使市民一看便明瞭「一碗飯運動」的意義。8 月1 日,宋慶齡為「一碗飯運動」題詞:「日寇所至 骨肉流離 凡我同胞 其速互助」。香港一些報章也以顯要位置刊登保盟主辦的「一碗飯運動」的廣告。8 月1 日至3 日,「一碗飯運動」在香港13家酒家同時舉行。這13 家酒家是:英京酒家、樂仙酒家、龍泉酒家、廣州酒家、漢商酒家、天燕餐室、小祗園、金星酒家、金門酒家、南京飯店、北極餐室、怡安茶居、麗山餐室。
1 日晨,上述捐助炒飯的酒家均佈置一新,保盟中央委員會委員廖夢醒和其他工作人員到各大酒家巡視。中午,熱心認購炒飯的各界人士前往各酒家就餐。樂仙酒家在門口佈置的一幅白布上書「愛國之門」四字,進了這個門,在孫中山的遺像下面,端端正正地擺著三個分別為赭紅色、淡青色、碧綠色的古碗,這是老闆珍藏幾十年的古董,平常極少示人。該酒家特別設計了一個大碗的愛國炒飯,內有淡水鮮蝦肉四兩、雞肉粒四兩,叉燒粒四兩,雞蛋六隻,絲苗白米飯一斤。在門前貼出一張告白:出100 元買券一張,即可享用這頓愛國飯,以酬答熱心諸君之雅意。
這13 家酒家共捐助炒飯14700 碗。同時,各社團人士踴躍銷券。8 月1 日,「一碗飯運動」開展的第一天, 協助銷售飯券者, 計有華商總會2000 張,南華體育會200張,中國青年救護團200張,嶺南同學會200 張,樂仙酒家200 張, 小祗園400 張,港九居民聯合會130 張, 香港洋務工會110 張,番禺會所103張,婦女兵災會100 張,金陵同學會100 張,婦女慰勞會100 張,中國婦女會100 張, 華人機器會100 張,新舊銅鐵行商會100 張,香港戲院職工總會90 張,華山茶莊50 張,旅港鶴山商會50 張,果菜行工商總會50 張,摩托車研究總會50 張,中僑漁協會50 張……
香港各社團除踴躍銷券外,還積極捐款。據8 月1 日的統計,荃灣天天酒家捐2000 元,中豪聯商會行捐100 元,惠陽商會捐100 元,國華銀行捐100 元,大華飯店捐50 元……社會熱心人士,個人出巨資認捐者,亦不乏其人。韋少伯捐1000 元,唐譚美捐1000 元,鄭鐵如捐500 元(連同在7 月1 日一碗飯運動開幕式上購買古畫300元共800 元),高福申購買古畫450 元(並認銷飯券200 張),李一諤捐500 元,寵永棠認銷飯券200 張,周壽臣認銷飯券100 張,羅文錦認銷飯券100 張,李木恩認銷飯券100 張,盧衍明認捐100 元……
香港的「一碗飯運動」得到海外僑胞的響應。8 月27 日,菲律賓洪光學校全體師生將八一三紀念節食一天膳費匯來港幣100 元,捐獻「一碗飯運動」飯券50 張,並附上一懇切長函。「一碗飯運動」至8 月底結束,共籌集款項港幣23128 元,另國幣615 元,該款全部交給中國工業合作社,協助其在西北建立工廠,完成以工代賑之積極救濟辦法。
9 月1 日傍晚,保盟在英京酒家隆重舉行「一碗飯運動」結束典禮,宋慶齡、何香凝、孫科夫人陳淑英等以及中外來賓、各社團代表共百餘人出席。何香凝在演說中強調:「一碗飯運動在孫夫人、司徒永覺夫人、羅文錦先生的積極支持下,得到了港督羅富國爵士的熱烈贊助,和中外各界人士的積極幫忙,在這短促的期間,能夠得到這樣美滿的成績,去救濟正在水深火熱中的國內傷難同胞,真是值得我們萬分的感謝。但是,我國現在抗戰正酣,國內同胞蒙難正多,希望全港僑胞能夠再接再厲,繼續加倍努力。」宋慶齡頒贈紀念錦旗予各熱心捐助炒飯的13 個酒家,紀念錦旗以紅緞製成,旗面由宋慶齡親書「愛國模範」四字,並向自始至終熱誠贊助「一碗飯運動」的英京酒家東主高福申、將「一碗飯運動」延長一個月的小祗園東主歐陽藻棠和樂仙酒家東主龐永棠贈送孫中山遺墨「努力前進」的特別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