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李曄:極具悲劇色彩的大唐王朝末代皇帝
唐昭宗李曄,是唐懿宗的第七子,唐僖宗之弟。是大唐王朝的倒數第二代皇帝,也是實際的末代皇帝。他在位於文德元年至天復四年(公元888年至904年),卒年三十八歲。歷史上的唐昭宗可以說是一個極具悲劇性的皇帝,李曄嗣位時二十一歲,是個聰明而又有才華的年輕人,他充分瞭解阻礙恢復唐朝力量和權威的結症所在,並發誓要復興大唐王朝。但是,大唐王朝已經積重難返,李曄以一己之力實在是回天無力。唐昭宗李曄與唐僖宗李儇都是唐懿宗的兒子,僖宗行五,昭宗行七。根據史書記載,李儇的天份還是很高的,騎射,劍槊,算術,音樂,打馬球等,無不精通。但十二歲即位的唐僖宗,正是貪玩的年紀,於是把政事和官吏的任免都交給大宦官田令孜自行處置。宦官弄權,政令不明,又加上天災人禍,於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發了王仙芝、黃巢之亂,暴亂雖終平定,但對王朝的打擊卻是毀滅性的。唐僖宗只活了二十七歲,他在位十五年中,很難說他曾對國家進行過有效的統治。有人把王朝的迅速崩潰歸罪於唐僖宗孩子般的任性和對施政的漫不經心,其實,這也正是一個王朝末日的必然宿命。唐僖宗病危時,群臣因其子年幼,準備立其六皇弟吉王李保為嗣君,宦官楊復恭卻請立七皇弟壽王李傑。壽王與僖宗為同母所生,僖宗幾次出奔時,壽王都隨從左右,僖宗特別倚重他。於是,楊復恭奏請唐僖宗立壽王為皇太弟,此時,僖宗已不能說話,只略點頭算是恩准。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五日,詔立壽王李傑為皇太弟。當天由中尉劉季述率禁兵迎壽王入宮,居少陽院。群臣見壽王「體貌明粹,饒有英氣,亦皆私慶得人」。翌日,唐僖宗駕崩,遺詔命皇太弟嗣位,改名為敏,壽王即位柩前,又改名為曄,史稱唐昭宗。
唐昭宗身材魁梧,舉止端莊,英氣逼人,頗具帝王之相。但因母親的原故,他並不具備爭奪帝位的優勢。皇袍加身之後,他並不懷疑自己當皇帝的能力,也不畏懼複雜混亂的政局,卻對皇位得來的方式感到羞恥。楊復恭扶立昭宗後,自以為沒有他力排眾議,新皇帝怎麼也輪不到李曄。他洋洋得意地在公開場合說自己是定策國老,唐昭宗是門生天子。唐昭宗即位時二十二歲,已不是小孩子了,他認識到大唐的衰敗和宦官的專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宦官憑借手中的兵權,生殺予奪,廢立皇帝如同兒戲。他深切地感到此輩不除,中興大唐無望。表面上,唐昭宗一再對將自己扶上皇位的楊復恭表示尊敬,但又盡量迴避與楊復恭的接觸,凡政事都和宰相們商議。暗地裡,昭宗經常與大臣們談論如何限制宦官,提高君權的事情。一次,國舅王瑰要求出任節度使,昭宗徵求楊復恭的意見,楊復恭以外戚不宜當封疆大吏為由,否定了王瑰的請求。後來,楊復恭擔心王瑰會同自己爭權奪勢,又主動提議讓王瑰出任黔南節度使。在王瑰赴任途中,楊復恭派親信把他所乘的船弄沉,王瑰一家全部淹死。事後卻對皇帝說王瑰因船壞而遇難。昭宗得知王瑰的真正死因後,對楊復恭痛恨非常。無論是個人恩怨,還是權力爭奪,楊復恭都成為了唐昭宗的最大敵人。
楊復恭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廣植黨羽。他認了不少文武官員為乾兒子,派往各地任刺史,把持地方政權,號稱「外宅郎君」。他還收了六百個宦官為乾兒子,派往各地做監軍,控制軍隊。為了除掉楊復恭,唐昭宗對楊復恭的乾兒子進行拉攏。楊復恭有個乾兒子叫楊守立,本名叫胡弘立,官為天威軍使,勇武過人,官兵都很怕他。昭宗用計離間楊復恭和胡弘立的關係,讓他兩個人相互攻擊。一次,昭宗對楊復恭說:「我想讓你那個叫守立的兒子擔任宮中守衛,你把他領來吧。」楊復恭不知是計,很快就把胡弘立領進了宮。昭宗當即封他統領六軍,並賜姓李,賜名順節,寵信非常。李順節果然上鉤,為了博得皇帝的歡心,同「義父」楊復恭爭奪大權,李順節經常向皇帝打小報告,揭發楊復恭的種種不法行為。
唐昭宗籠絡住李順節後,對楊復恭不再虛與委蛇。一天,昭宗和宰相們正在延英殿商量藩鎮叛亂的事情,楊復恭有事要見皇帝,便讓轎夫把自己抬到大殿上,直到皇帝面前才下轎。宰相孔緯對這種現象十分氣憤,便對昭宗說:「陛下身邊就有反叛之人,何況那些鞭長莫及的地方?」昭宗聽到後假裝吃了一驚,忙追問是誰。孔緯指著楊復恭說:「就是楊復恭!」楊復恭連忙對昭宗說:「臣豈是背叛陛下之人!」孔緯說:「楊復恭不過是您的一個奴才,竟然乘著轎子來大殿。而且他還廣結黨羽,到處認乾兒子,這些人不是掌典禁軍就是節度使,這不是明顯地要造反嗎?」楊復恭急忙辯解道:「我收養壯士是為了廣收人心,更好地輔佐皇帝。」這時候,昭宗厲聲說:「你說是為了收攏人心,替國家著想,那為什麼他們姓楊而不姓李呢?」問得楊復恭無言以對,面紅耳赤。此後,楊復恭和唐昭宗的矛盾公開化了。於是楊復恭寫信給他在各地的乾兒子們,讓他們擁兵自立,不給朝廷進貢。他的乾兒子龍劍節度使楊守貞和洋州節度使楊守忠,不但不向皇帝進貢,還上書攻擊朝廷。對此,唐昭宗毫不示弱,於大順二年(公元891年),虢奪了楊復恭的兵權,派他到鳳翔去做監軍。楊復恭卻留在長安拒不上任,同時上奏要求回家養老,以此對昭宗進行要挾。昭宗趁機同意了他的請求,免去了他的官職,只給他留了一個上將軍的空閒職位。楊復恭惱羞成怒,派人將宣佈皇帝詔書的使臣殺死於歸途中,然後自己逃到商山隱居。不久,他又回到長安昭化坊的官邸。官邸離玉山軍營很近,他的乾兒子楊守信是玉山軍使,經常到他家中探望。楊復恭還給他的侄子興元節度使楊守亮寫信,說皇帝對不起自己,忘記了他的擁立之功。他還要楊守亮「積粟練兵,不要進奉」,公開和唐昭宗對著幹。
這時候,有人向唐昭宗密報楊復恭同楊守信合謀造反。昭宗正在等待最有利的時機,他把以往搜集到的楊復恭的罪證連同謀反的消息一同公佈,派李順節等人帶兵前去逮捕楊復恭。楊復恭令其家人抗拒官兵,楊守信也帶兵前來助戰,雙方發生大戰,從白天一直打到深夜。這時,守衛城門的禁軍想趁亂打劫,唐昭宗對此早有準備,命令宰相劉崇望率領人馬守護財物。劉崇望看到禁軍要搶劫,斥責道:「皇帝正在親自督戰,你們都是皇帝的宿衛之士,應當前去殺賊立功,而不是趁火打劫。」眾軍士都表示願意聽命,跟著劉崇望前去助戰。楊復恭看到劉崇望帶兵增援,自料難以繼續對抗下去,於是帶領全家出逃,直奔興元。楊復恭到興元後,糾集兵力,向朝廷開戰,唐昭宗也借助各地節度使的力量與之對抗。經過一年多的戰鬥,楊復恭的軍隊被李茂貞的軍隊打敗。楊復恭在逃亡途中被俘,當即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