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名將黃公略:犧牲在土地革命時期的軍事家
以張良為楷模
黃公略原名黃漢魂,少年時性情剛烈,一言不合,拔拳相向,經常惹出事端。其父是個落魄秀才,特地抄錄了蘇軾的《留侯論》讓他背誦:「……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父親為他講起張良路遇黃石老人、折節奉師的故事,說:「你脾氣暴躁,心裡藏不住半點秘密,這樣只能做綠林好漢,當不了大英雄。」
父親的話,令黃漢魂羞愧難當。此後,他改名黃石,字公略,發誓以精通韜略的張良為楷模。
黃公略從小愛讀兵書,十七歲離開湘鄉到長沙投奔湘軍。在湘軍中,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彭德懷。1927年春節過後,黃公略通過了嚴格的考試,被黃埔軍校高級班錄取。黃公略和彭德懷都是堅定的革命者,他們在革命處於低潮時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黃公略還參加了廣州起義。
1928年2月,黃公略從黃埔軍校畢業,由已升任團長的彭德懷推薦擔任隨營學校副校長(校長由師長周磐名義上兼任)。
黃公略辦軍校,軍政並重,除教授戰術、地形、築城、兵器等四大教程和操典、野外條例、內務條例、射擊教範等四小教程外,特別重視政治課的教育。他經常講授國民革命的任務、對像和前途,講授農民運動的重要性和農民運動的特點,啟發學員的階級覺悟。
隨營學校第一期招收的學員有近二百名,後來都參加了平江起義,不少人成為優秀的紅軍指揮員。
1928年7月18日,中共南(縣)華(容)安(鄉)特委在長沙被國民黨破獲,抄查出一張隨營學校開給特委購買油印機的通行證。周磐當時正在長沙開會,一看通行證就認出是黃公略的筆跡,大叫「糟了」,立即給副師長李慧根拍發密電。
也是黃公略命大。周磐拍發密電時,他的馬弁陳玉成在場。他是中共安插在獨立第五師的秘密情報員,他不動聲色地給彭德懷拍發電報,告知此事。彭德懷大驚,立即前往平江電報局,扣留了周磐給李慧根的密電。
7月20日,一團團黨委與正在平江巡視的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滕代遠經過緊急磋商,決定於22日發動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並派人送信給黃公略,通知他在三團發動起義,將部隊拉來平江城會合。
遊擊高手撰兵書
8月24日,起義部隊改編為紅五軍,彭德懷、滕代遠分任軍長和黨代表,黃公略任四團黨代表。月底,根據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紅五軍向井岡山進發。行至江西萬載時,由於一個副連長投敵告密,部隊遭到國民黨優勢兵力的襲擊,損失慘重,全軍只剩下一千餘人。彭德懷稱這段時間為紅五軍最困難的時期。黃公略提出兩條建議:對混進起義隊伍的軍官進行審查和清洗;吸取在戰鬥中經過考驗的優秀分子入黨,並安排他們擔任基層幹部。九月,紅五軍軍委與湘鄂贛特委舉行會議,決定將五軍與各縣遊擊隊混編為五個縱隊,任命黃公略為第二縱隊縱隊長。在這次會議上,彭德懷提出到井岡山向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取經的建議。會後,紅五軍兵分兩路,彭德懷、滕代遠率軍部直屬隊和四、五縱隊向南衝破敵人包圍,前往井岡山尋找紅四軍,留下來的一、二、三縱隊由黃公略統一指揮,擔負起保衛和發展湘鄂贛根據地的任務。黃公略成為湘鄂贛根據地最高軍事首長。在實踐中,他創造和總結了繞南進北、晝伏夜出、彼合我散、彼集我合、彼駐我擾、彼追我圈等遊擊戰術,還將這些心得寫成一本《遊擊戰術》的小冊子,在軍中廣為印發。據考證,這是紅軍歷史上第一部研究和闡述遊擊戰術的軍事著作。
黃公略與毛澤東首次見面是在1930年春。這年年初,活動於贛西南地區的紅二團和紅四團擴編為紅六軍。中共中央指示兩支老大哥部隊——紅四軍和紅五軍派人幫助加強領導力量。紅五軍答應贛西南特委的請求,派黃公略帶領李聚奎、王如癡、陳振亞等軍事幹部和訓練大隊前往贛西南中心區——東固。與此同時,朱、毛領導的紅四軍也派出陳毅、宋裕和前去協助黃公略工作。
黃公略立即展開整訓部隊的工作。他從思想建軍和軍事整訓兩個方面入手,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一支地方武裝提升為正規紅軍,並在戰鬥中完成了由遊擊戰向運動戰的轉移。當時擔任紅六軍第二縱隊縱隊長的羅炳輝把「黃公略」列為他最佩服的兩個紅軍將領之一。
這年二月初,朱、毛率紅四軍由閩西來到了贛西南。毛澤東的雄才大略和獨特見解令黃公略心儀不已。在二七會上,毛澤東提出了著名的「傍著發展的工作路線」。他解釋說,所謂「傍著發展」,就是紅軍部隊依靠原來根據地波浪式向外發展。會議結束後,朱、毛率紅四軍再度進入閩西,黃公略則按照總前委「以三個月為期分路進行遊擊戰爭」的決定,以東固山為依托,傍著原來根據地,不斷開闢新的紅色區域,有力拱衛了以贛南、閩西為中心的中央蘇區。
僅僅三個月,黃公略就以其一流的業績引起毛澤東的青睞。他在《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的詞中寫道:
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1930年6月,中央軍委統一戰略區域的紅軍編制,紅六軍改編為紅三軍,與紅四軍、紅十二軍一起組成紅一軍團。當時擔任這三個軍軍長的分別是林彪、黃公略和伍中豪。這三個人都有就讀黃埔軍校的經歷,都非常年輕,而且才華橫溢。黨內稱他們為朱毛麾下的「軍中三驍將」。
「飛將軍自重霄入」
1931年4月,蔣介石集結二十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起第二次「圍剿」。當時,紅一方面軍只有三萬人,處於絕對的劣勢地位。
毛澤東主張堅持誘敵深入的方針,先往根據地腹部撤退,在退卻中尋找敵人弱點,集中兵力給予毀滅性打擊。
5月14日黃昏時分,紅軍總部突然截獲敵軍通話。由於在蘇區長驅直入,沒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公秉藩第二十八師師部與留守處進行聯絡時,公然用明碼通知:「我們現駐富田,明晨出發去東固。」
從富田到東固相隔二十公里,只有兩條大路相通,中間要經過一段險峻峭拔的隘路。
紅一方面軍指揮部決定全軍主力從敵郭華宗師和蔡廷鍇師之間的空隙中秘密西進,鑽過「牛角尖」,然後突然以兩側包抄的方式,攻擊敵人的後背。毛澤東將指揮部設在白雲山,當面對黃公略、林彪和彭德懷部署任務:「黃公略的紅三軍、林彪的紅四軍負責攻打正面,彭德懷的軍團全部用來打包抄,腹背夾擊,敵人一定會垮下來。」
5月15日午夜子時,各軍按照指令快速挺進。預定打響總攻第一槍的仍然是擔任中路阻擊任務的紅三軍。凌晨,毛澤東親自趕到紅三軍軍部。黃公略請示:「總政委還有什麼交代?」毛澤東說:「我一直在琢磨,從東固到中洞是否確實只有兩條路?還會不會有其他路徑?我們去請教一下『三老』(老獵戶、老藥農、老馱商)。」果然探出在東固到中洞的南側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的山間小路。兩人經過商量,果斷決定改變原定行軍路線,尋小路直插中洞,提前到南側山嶺埋伏。
5月16日清晨,公秉藩師從固陂圩出發,在中洞稍作休息後,繼續朝東固前進。五月的山谷,春風拂煦,風中還夾帶著山花的香味。誰知,全師殿後部隊剛離開中洞,突然隨著一聲炮響,山谷震盪,數千顆手榴彈從天而降,輕重機槍和步槍構成交叉火力網,將全師官兵壓制在谷底,上萬名紅軍戰士從山崗密林中、草叢中跳出,像猛虎一樣撲下山來。
「這些人是從天上掉下來嗎?」公秉藩根本來不及部署抵抗,一個萬人之師立刻分崩離析,很快被殲滅光。他混在士兵中當了俘虜,後來又領了三塊銀元的遣散費,逃出蘇區。
黃公略巧妙地將阻擊戰演變為伏擊戰,並以突然、迅猛的動作打亂敵軍指揮系統,為全殲公秉藩師立下了頭功。特別是他率軍從天而降的英姿,給在白雲山觀察戰鬥的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澤東贈給黃公略一個外號「飛將軍」,並把他
寫入《漁家傲·反第二次圍剿》: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黃公略之死來得非常突然。這位威鎮敵膽的虎將,屢經大戰、惡戰、苦戰,從來沒有帶傷掛綵,但是,他卻倒在一次普通的行軍途中。那天,為了掩護救援部隊,黃公略從安全的隱蔽處一躍而起,指揮射擊吸引敵機,卻不幸中彈犧牲。
毛澤東揮毫潑墨,為追悼大會題寫輓聯:
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
革命戰爭有功,遊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