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帝武則天一生的傳奇奮鬥史 | 陽光歷史

 

A-A+

女皇帝武則天一生的傳奇奮鬥史

2017年06月05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09 次

    身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一生相當的精彩。從一個小小的侍女,最後一躍成為整個王朝的領導者,這份魄力,不是沒個人都能擁有的吧!關於武則天,後世的評價也相當中肯。雖說她篡奪了李氏江山,成了別人眼中的亂臣賊子,但是她在位期間所作出的貢獻,影響了整個唐朝的發展乃至後世的幾個朝代。那麼,該如何看待武則天的一生呢?

  一、膽識過人的美女

  武則天自幼聰慧伶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而且美貌異常。十四歲時,被太宗李世民召入宮中,太宗去世後,按慣例到長安的感業寺出家為尼。武則天不甘心就這樣在青燈古佛中打發一生,巧妙利用在宮中時與太子李治的朦朧戀情,又重返皇宮,當了高宗李治的妃子。她的美貌和才情使得李治對她非常著迷,在宮中的地位也不斷上升。但是,武則天的性格決定了她絕不甘居人下,她的目標是當皇后。

  


  公元654年,通過施展一系列殘酷手段,她終於如願以償,在重新進宮四年之後,被立為皇后。

  登上皇后寶座之後,武則天利用皇后的身份和皇上對自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在此後的五年時間裡,她設法清除政敵,貶輔政大臣褚遂良,使其鬱悶而死;黜太宗時期的重臣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褚遂良、長孫無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公元660年,李治因患風眩,眼不能視,遂下昭委託武則天協理政事。自此,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政,人雖在幕後,卻控制了朝廷的實權。

  由於武則天處理政務有章有法,不似李治那樣久諉不決,很為群臣敬服。高宗雖討厭她的獨行獨斷,但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則天逐漸從幕後走向前台,竟與高宗一起接受群臣朝拜,天下人稱為「二聖」。自此,高宗形同虛設,國家權柄,盡在武則天的掌握之中。在這之後,為確保權力不被分散,為確保自己能夠長期主政,武則天又進行了一系列的佈置。

  683年,李治病死,立下遺囑讓太子即位,但國家大事還要聽從武則天的意見。李顯即位後就是唐中宗,尊母親武則天為皇太后。但中宗也沒有能將皇帝寶座坐熱,即位不到兩個月就被母親趕了下去,廢為廬陵王,幽禁在深宮之中。之後,武則天把最後一個兒子李旦推上了皇位,這就是唐睿宗。武則天雖然讓小兒子繼承了皇位,但不許他處理朝政,一切大事都由自己來決定,逐漸地,武則天就產生了做女皇的願望。

  


  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登基稱帝的條件已經成熟,就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廣造輿論:「武後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接著又一手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至此,武則天登臨大寶,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以洛陽為都城。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

  客觀地說,武則天從第一步踏入宮廷的政治漩渦起,就面臨著殘酷的政治生存環境。作為一名女性,要參與朝政,要主持朝政,要做皇帝,按常理來說是無法企及和不可想像的。她採取一些非常手段來實現自己的夢想、鞏固自己的統治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作為最高統治者,人們最看重的還是她的業績。

  二、有作為的女皇帝

  武則天稱帝后,更加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天下之廣,不是僅憑一個人的能力就能治理得好的,必須大規模的選拔儲備人才,依靠大家的能力」治理國家,因此,凡是能夠「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都不計門第,不拘一格,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朝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推薦為官,首創了由皇帝親自考試的殿試制度和以軍事才能為主的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搜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始終有一批能臣良將為其所用,有力地維護著王朝的統治。

  


  對於農業生產,武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就是要廣泛的開墾農田,只有農田多了收成才能多,而農業收成好了人民就能不愁衣食,就能富足。」她規定,凡能夠使「農田增加,百姓家中有餘糧」的地方官陞遷;而「為政苛濫,百姓流離失所,戶口減少」的地方官「輕者貶官,重的撤職查辦」。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武則天初參政時的655年,全國戶數為三百八十萬戶,到她臨終時的705年增加到六百一十五萬戶,短短半個世紀戶數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就可看出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之盛。

  在抗擊外來入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鄰國的關係方面,武則天也做了很多努力。公元686年,吐蕃佔領了安西四鎮(即碎葉、龜茲、于闐、疏勒,今新疆境內),對於吐蕃的入侵和騷擾,武則天給予了堅決的抵禦和反擊。692年,她派大將王孝傑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復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吸庫車東)。之後,又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設置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堅持邊疆守軍屯田的政策,既解決了軍糧的供應問題,又有助於對邊區開發、減輕人民轉輸的勞苦,對鞏固邊防有著積極的作用。

  此外,武則天還非常重視對臣下及人民進行理論指導,召集文人學士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紫樞要錄》、《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臣軌》等書,對為政經驗進行總結,對臣民的行為規範進行勸導。

  在武則天的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為後世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三、最後的清醒

  當上皇帝以後,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武則天左右為難。如果把侄子立為皇儲,雖然句以保住大周政權,但以後的即位人絕對不會把她供奉到祖廟裡,因為她是武氏家族出嫁的女人,這在封建社會等於是外人。如果立自己的兒子做皇儲,將來繼承皇位,她雖然可以順理成章地保住皇后的正統地位,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兒孫們世代的供奉,但是這樣又要回到她已經打破的舊傳統中去。武則天的矛盾最後還是被聰明的狄仁傑給解開了,已經七十四歲的武則天對狄仁傑說:「朕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隻大鸚鵡的兩個翅膀折斷了,愛卿看是什麼徵兆啊?」狄仁傑抓住這個絕佳的時機對武則天說:「陛下姓武,那鸚鵡便是陛下了,兩個翅膀就是陛下的兩個兒子,如果陛下再次起用兩位愛子,兩個翅膀就會重新好起來的。」公元698年,武則天將貶到外地的李顯秘密接回了洛陽,立為太子。

  


  為了避免在自己死後侄子和兒子們可能出現的相互殘殺,武則天深謀遠慮地把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姓侄子們召集到祭告天地的明堂,立下了免死鐵券,並把鐵券收藏在史館,以為佐證。從此以後,到武則天去世,終於有了較長的一段安定日子。

  公元704年年末,武則天病倒在床上,幾個月也不召見宰相,只有寵愛的面首張氏兄弟倆侍奉左右,這使大巨們六神無主。宰相張柬之經過周密部署,於705年的正月發動了兵變,把張氏兄弟殺死,迫使病中的武則天讓位,由中宗李顯復位,重建唐王朝。正月二十五這天,武則天極不情願地離開她做了十五年女皇的宮殿,搬到了洛陽宮城西南的上陽宮。中宗給她上了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失去了帝位的武則天心情很壞,精神的支柱沒有了,本來就老邁的身體很快垮了下來。705年的十一月初二,八十二歲的武則天死於上陽宮的仙居殿。

  臨終時她異常清醒,立下了遺囑,包括去掉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葬在乾陵;和高宗李治合葬;只許為她立碑,不許立傳。她給世上留下了一段傳奇和一塊無字碑。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