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唐代著名詩人中在官場成就最高的是哪位? | 陽光歷史

 

A-A+

解密:唐代著名詩人中在官場成就最高的是哪位?

2017年03月19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75 次

  白居易算得上唐代大詩人中在世時最為顯達、仕途最為順遂者,這一點,連出生於名門望族的王維都不如。他於大歷七年(772)出生時,李白已離世十年,王維辭世十一年,杜甫故去兩年,大唐詩壇領跑的接力棒,歷史性地交到這位神童的手上。以官場成就而言,他年年輕輕就授翰林學士,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書,是二品大員。從文學成就而言,他生前就文名婦孺皆知,文集流傳天下,這是死後多年文學成就才被承認的杜甫所不能比的。最關鍵的是,他活了七十五歲,在古代士大夫中,是絕對的高壽。退休後他在洛陽的豪宅裡詩酒會友,遠比晚年捲入政治風波的李白、王維和死在漂泊途中的杜甫幸運。

  撇開這些庸俗的指標,我認為一位文豪的成功標準應該考察其所擔負的責任完成得如何。對讀書出仕的文豪來說,他身上的責任無非是這幾方面:作為詩人所盡到的文化責任;作為官員所盡到的社會責任;作為男人所盡到的家族家庭責任。

  文化責任,應該指這個人當時和後世的文化影響如何,對整個民族的文化發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就此而言,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三座高峰。

  社會責任,主要是作為一個士大夫對整個社會的治理做出貢獻。這差別大了,不僅僅要看能力,更要看運氣,因時勢、地位不同而差別甚大。李白、杜甫、白居易可以說年少時都有安世濟民、澄清天下的偉大抱負。但李、杜一生不得志,白居易除在中樞擔任過重要職務外,還做過蘇州、杭州、同州的一把手,自己的政治抱負有不錯的施展舞台,李、杜若地下有知恐怕會十分羨慕。

20120913104405808.jpg

  家庭責任是一個男人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兄弟的責任盡到了幾分。這一方面,李白和杜甫亦不能交出較好的成績單——李白一生像個獨行俠一樣,到處遊歷,常年把老婆孩子寄居在別處,他的幾位老婆對他都是不滿意的。杜甫一家的生活更是淒慘,妻兒跟著他到處流浪、受苦,有幼子缺糧而餓死。

  於家庭責任這一端,白居易的成績單比李、杜更是好得多。自古詩人皆多情,香山居士更是如此,到處留情乃尋常,然而他的家庭是幸福的。他早年在徐州遇到了初戀情人湘靈,因故未能結為夫妻,他一生為之不忘,在詩人中常常思念;他晚年有樊素、小蠻幾位年輕漂亮的侍妾。然而他對妻子楊氏一直很尊重。楊氏是豪門女,幾位哥哥是大官。兩人新婚後,白居易寫了一首《贈內》,詩中云:「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欣欣。」據說婚後白居易有些懼內,丈夫怕老婆的家庭一般說來比較和諧。

  除小家庭外,白居易對整個家族也是盡心盡責的。白居易有四兄弟,上面有個哥哥白幼文,四十來歲就死了。下面有兩個弟弟,一個九歲就夭亡了,另一個就是文學成就相當高的白行簡,比白居易小四歲。元和十二年(817),東川節度使盧坦死了,在其手下當掌書記的白行簡沒了靠山,於是離開巴蜀,順長江東下。第二年春天來到江州與任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團聚。兄弟倆會面後,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白居易詩中所言「復有雙幼妹,笄年未結褵。昨日嫁娶畢,良人皆可依」。

  這一年白居易虛歲四十七,行簡四十三。那麼兩位幼妹很可能是白居易父親小妾所生的。古代過了及笄之年(十五歲)就應該出嫁,二十歲便是老姑娘了。白父卒於貞元十年(794),即使他死前某位幼女剛剛出生,到元和十三年也虛歲二十五了,已是不折不扣的剩女。父親亡故後撫養幼妹成人並擇婿嫁出去的責任落在白居易、白行簡肩上。如果兩位幼妹長期呆在娘家不出家,於死去的父親而言,白氏兄弟是不孝;於社會而言,有損兩位大文豪的聲名。

  所以我們能明白為什麼白居易將兩位妹妹一次嫁出去,而且所找的丈夫是「良人皆可依」,他是那麼高興,要和弟弟喝酒慶賀。正因為對家庭最後的大責任盡到了,一身輕鬆,才能和弟弟共勉,「不歎鄉國遠,不嫌官祿微。」

  白居易於國,於家,於文化的責任成績單是相當不俗的,無疑他是唐代文豪中少有的幸運者。可在宋代,白居易這樣的幸運者屢見不鮮。「詩人多薄命」在宋代基本是不成立的,原因無他,宋代總體上政治清明、經濟富足、文化繁榮、社會安定,文豪們所受的人生苦難自然比唐代前輩少得多


  白居易算得上唐代大詩人中在世時最為顯達、仕途最為順遂者,這一點,連出生於名門望族的王維都不如。他於大歷七年(772)出生時,李白已離世十年,王維辭世十一年,杜甫故去兩年,大唐詩壇領跑的接力棒,歷史性地交到這位神童的手上。以官場成就而言,他年年輕輕就授翰林學士,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書,是二品大員。從文學成就而言,他生前就文名婦孺皆知,文集流傳天下,這是死後多年文學成就才被承認的杜甫所不能比的。最關鍵的是,他活了七十五歲,在古代士大夫中,是絕對的高壽。退休後他在洛陽的豪宅裡詩酒會友,遠比晚年捲入政治風波的李白、王維和死在漂泊途中的杜甫幸運。

  撇開這些庸俗的指標,我認為一位文豪的成功標準應該考察其所擔負的責任完成得如何。對讀書出仕的文豪來說,他身上的責任無非是這幾方面:作為詩人所盡到的文化責任;作為官員所盡到的社會責任;作為男人所盡到的家族家庭責任。

  文化責任,應該指這個人當時和後世的文化影響如何,對整個民族的文化發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就此而言,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三座高峰。

  社會責任,主要是作為一個士大夫對整個社會的治理做出貢獻。這差別大了,不僅僅要看能力,更要看運氣,因時勢、地位不同而差別甚大。李白、杜甫、白居易可以說年少時都有安世濟民、澄清天下的偉大抱負。但李、杜一生不得志,白居易除在中樞擔任過重要職務外,還做過蘇州、杭州、同州的一把手,自己的政治抱負有不錯的施展舞台,李、杜若地下有知恐怕會十分羨慕。

20120913104405808.jpg

  家庭責任是一個男人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兄弟的責任盡到了幾分。這一方面,李白和杜甫亦不能交出較好的成績單——李白一生像個獨行俠一樣,到處遊歷,常年把老婆孩子寄居在別處,他的幾位老婆對他都是不滿意的。杜甫一家的生活更是淒慘,妻兒跟著他到處流浪、受苦,有幼子缺糧而餓死。

  於家庭責任這一端,白居易的成績單比李、杜更是好得多。自古詩人皆多情,香山居士更是如此,到處留情乃尋常,然而他的家庭是幸福的。他早年在徐州遇到了初戀情人湘靈,因故未能結為夫妻,他一生為之不忘,在詩人中常常思念;他晚年有樊素、小蠻幾位年輕漂亮的侍妾。然而他對妻子楊氏一直很尊重。楊氏是豪門女,幾位哥哥是大官。兩人新婚後,白居易寫了一首《贈內》,詩中云:「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欣欣。」據說婚後白居易有些懼內,丈夫怕老婆的家庭一般說來比較和諧。

  除小家庭外,白居易對整個家族也是盡心盡責的。白居易有四兄弟,上面有個哥哥白幼文,四十來歲就死了。下面有兩個弟弟,一個九歲就夭亡了,另一個就是文學成就相當高的白行簡,比白居易小四歲。元和十二年(817),東川節度使盧坦死了,在其手下當掌書記的白行簡沒了靠山,於是離開巴蜀,順長江東下。第二年春天來到江州與任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團聚。兄弟倆會面後,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白居易詩中所言「復有雙幼妹,笄年未結褵。昨日嫁娶畢,良人皆可依」。

  這一年白居易虛歲四十七,行簡四十三。那麼兩位幼妹很可能是白居易父親小妾所生的。古代過了及笄之年(十五歲)就應該出嫁,二十歲便是老姑娘了。白父卒於貞元十年(794),即使他死前某位幼女剛剛出生,到元和十三年也虛歲二十五了,已是不折不扣的剩女。父親亡故後撫養幼妹成人並擇婿嫁出去的責任落在白居易、白行簡肩上。如果兩位幼妹長期呆在娘家不出家,於死去的父親而言,白氏兄弟是不孝;於社會而言,有損兩位大文豪的聲名。

  所以我們能明白為什麼白居易將兩位妹妹一次嫁出去,而且所找的丈夫是「良人皆可依」,他是那麼高興,要和弟弟喝酒慶賀。正因為對家庭最後的大責任盡到了,一身輕鬆,才能和弟弟共勉,「不歎鄉國遠,不嫌官祿微。」

  白居易於國,於家,於文化的責任成績單是相當不俗的,無疑他是唐代文豪中少有的幸運者。可在宋代,白居易這樣的幸運者屢見不鮮。「詩人多薄命」在宋代基本是不成立的,原因無他,宋代總體上政治清明、經濟富足、文化繁榮、社會安定,文豪們所受的人生苦難自然比唐代前輩少得多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