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堂堂的大唐皇帝為何熱衷行兇搞暗殺呢?
762年10月18日深夜大唐的國都長安發生了一件特大刑事案件,被皇帝剛剛封為博陸王的宦官李輔國竟然在自己的王府中被人刺死,兇手將李輔國的頭顱被扔到了溷廁中,而右臂則下落不明。事發之後,當時的皇帝唐代宗李豫下詔刻木代首,為李輔國舉行盛大的葬禮,並追封李輔國為太傅之職。
奇怪的是,朝廷方面卻沒有全力追蹤真兇的,李輔國刺殺案猶如石沉大海一般。但朝廷內外的大臣全都明白,這樁刺殺案的主謀非是旁人,正是當朝皇帝——唐代宗李豫。而直接行兇者名叫杜濟,時任禁軍牙門將,後來被提拔為梓州刺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要殺一個人,大可光明正大的下詔誅殺,何必偷摸搞暗殺?而李輔國這廝又究竟哪裡得罪了皇帝?
這話得從李輔國本人講起,李輔國原名李靜忠,704年出生,為生活所迫,少年時李輔國就接受閹割,入宮成為宦官。他雖然相貌比較醜陋,但粗通文書,一直伺候唐玄宗最為寵信的宦官高力士。直到天寶年間,四十多歲李輔國才迎來人生的轉折點,出任閒廄(皇家養馬處)的管理工作。李輔國查處虧空,將馬養的膘肥體壯,因此被人推薦到東宮,服侍太子李亨。
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舉兵反叛,率領15萬蕃漢精兵南下,兵鋒直至長安。756年6月唐玄宗等人倉皇出逃。行至馬嵬驛時,禁軍大將陳玄禮等人誅殺楊國忠,逼死楊貴妃,李輔國參與了整個事變的謀劃。事變發生後,李輔國又極力要求太子李亨分兵北上。最終太子一行抵達靈武時,李輔國撇開遠在成都的唐玄宗,輔佐李亨(唐肅宗)即位。
唐肅宗即位後,對一直以來擁護自己的李輔國十分信任,先是賜名為李護國,擔任太子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事之職,「四方奏事,御前符印軍號,一以委之」,掌握李唐的軍政大權,之後才改為李輔國。唐肅宗回歸長安後,李輔國擔任十多個職務,宰相們奏事,全都通過李輔國上報,同時他還設「察事廳子」,偵察官員們的活動。
此時李輔國的權勢熏天,出行時三百名衛士護衛,朝廷權貴們不敢直呼他的官名,紛紛稱他為「五郎」,李揆擔任宰相時甘當「兒子」,稱呼李輔國為「五父」。唐肅宗李亨甚至親自作媒,將元擢的女兒嫁給50多歲宦官的李輔國。
760年太上皇李隆基返回京師後,李輔國懷疑太上皇有復辟的陰謀,極力挑撥李隆基、李亨父子關係。矯詔騙李隆基入宮,率兵將李隆基包圍,嚇得老太上皇險些墜馬。面對曾經的盛唐皇帝,李輔國盛氣凌人,竟然不下馬,幸虧高力士據理力爭,才轉危為安。不過此後,高力士等人先後被貶出京,死於流放地。而此後李隆基也鬱鬱寡歡,直至病死。
762年4月唐肅宗病危,皇后張氏想殺掉太子李豫擁立越王李系,因而發動宦官數百人,控制宮闈。李輔國獲知此事,率領禁軍攻入宮內,將張皇后、越王一夥誅殺。肅宗病死後,擁立太子李豫(唐代宗)即位。
李輔國因為有定策之功,越發驕橫跋扈。竟然對唐代宗說:「大家(皇上)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唐代宗非常憤怒,但礙於李輔國掌握禁軍軍權,也無可奈何。別看李輔國無論面對誰都是驕橫跋扈,但在生活中確是一個「不茹葷血」的素食主義者,工作之餘,他就手持念珠,唸經誦佛,不瞭解他的還以為他是個大善人呢。
但唐代宗非常聰明,面對咄咄逼人的李輔國採取了兩手措施。一面尊崇李輔國為「尚父」(周武王對姜子牙的尊稱),「事無大小率關白,群臣出入皆先詣輔國」,並加封其為司空、中書令等要職,以先穩住李輔國;另一面利用李輔國與另一個掌握禁軍的宦官程元振的矛盾,突然下令罷李免輔國判元帥行軍事之職,削去軍權。
朝廷內外得知李輔國失勢後紛紛慶賀,李輔國本人非常惶恐,以至於進退失據,毫無主張。唐代宗下令將李輔國遷居宮外,免去中書令等要職,封為博陸郡王。李輔國想到中書省寫一封謝恩表,被守門者拒絕,李輔國憤憤的說道:「老奴死罪,事朗君不了,請於地下事先帝。」而唐代宗卻下詔安慰他。
10月18日深夜,唐代宗派遣禁軍將領杜濟潛入李輔國宅邸,將其刺死,並把首級、右臂砍下。後來將李輔國的首級丟到溷廁之中,手臂則被送到唐玄宗的陵墓前,作為祭奠(唐玄宗之死和李輔國關係極大)。就這樣堂堂大唐皇帝搞起了暗殺的勾當。當然可以說李輔國的死是自己「作的」,因為任何皇帝都不會允許自己大權旁落。
應該說唐代宗非常「聰明」的處理了李輔國的問題,李輔國歷經三朝,人脈極廣,如果大張撻伐的話,勢必會有所株連,引發不可預料的危險。治標不治本,唐代宗只用一個刺客將一個李輔國解決,但沒有徹底清除宦官的軍權,以後反而出現了更多個「李輔國"。自此李唐王朝的命運和宦官專權交織在一起,直到滅亡前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