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
中文名:李勣
別 名:徐世勣、徐懋功
國 籍:唐朝
民 族:漢
出生地: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一帶)
出生日期:594年
逝世日期:669年
職 業:政治家、軍事家
主要成就:破東突厥,滅高句麗
代表作品:《新修本草》
爵 位:英國公
地 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謚 號:貞武
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績”),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漢族,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勣本為曹州離狐人。隋朝末年,遷居到滑州衛南縣。李勣家本是富豪。史稱其“家多僮僕,積栗數千鍾”,與其父徐蓋都是樂善好施之人,救濟貧苦人,不管關係親疏。
隋煬帝大業末年,李勣才十七歲,見天下大亂,就近參加了翟讓的軍隊。隋朝令王世充討伐李密,李世勣多次拒戰,以奇計在洛水兩岸幾次大敗王世充,李密因此封他為東海郡公。當時河南、山東大水,饑民遍地,隋朝賑給不周,每天餓死數萬人。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打敗,聚集余兵歸順唐朝。李密原來管轄的地盤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都被李勣佔據,沒有具體歸屬。
不久,竇建德在魏縣捉住了宇文化及,又進軍攻打李勣,李勣力竭投降了竇建德。建德逮捕了他的父親,放在軍中當作人質,仍讓李勣鎮守黎陽。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李勣自己抽身回到京師長安。
公元621(武德四年),跟從李世民在東都討伐王世充,屢次交戰都獲大勝。又向東奪取土地到虎牢關,鄭國州司兵沈悅請求獻出虎牢關反正,李勣夜間埋伏軍隊接應,佔領了虎牢關,抓獲了鄭國的州刺史荊王王行本。又跟從李世民平定竇建德,降伏王世充,整頓軍隊回朝。論功行賞,李世民為上將,李勣為下將,李勣和李世民一起穿著金甲,乘著兵車到太廟去報捷。
李勣的父親從銘州和裴矩一起入朝,李淵見到他們後非常高興,恢復了李蓋的官職爵位。李勣又跟從李世民打敗劉黑闥、徐圓朗,連續陞遷為左監門大將軍。不久,徐圓朗又佔據兗州造反,朝廷封授李勣為河南大總管去討伐圓朗,不久抓獲圓朗,斬下他的首級獻給朝廷,兗州就平定了。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高祖下詔命李勣與趙郡王李孝恭一起討伐輔公祏,孝恭率領水師沿長江而下,李勣率領步兵一萬渡過淮水,攻取了輔公祏佔據的壽陽,到了峽石。公祏的將領陳正通率兵十萬屯駐在梁山,又派他的大將馮惠亮統帥水師十萬。
用鎖鏈連接大戰船,用來阻斷長江的航路,還在長江西岸構築堡壘,分守水陸兩路,以此抵禦官軍。李勣攻擊築在長江西岸的堡壘,不久就攻下了它,惠亮單獨乘小船而逃。李勣乘勝追逼,正通的軍隊敗散瓦解,正通帶著十多名騎兵奔逃到丹陽。公祏棄城夜逃,李勣縱馬追擊,在武康殺了他,江南都平定了。
公元625年(武德八年),突厥侵犯并州,朝廷命李勣為行軍總管,在太谷攻擊突厥,驅走了突厥軍隊。李世民即位,拜李勣為并州都督,賜封邑九百戶。
公元629年(貞觀三年),任通漢道行軍總管,到雲中,與突厥頡利可汗的軍隊相遇,在白道大戰。突厥戰敗,在沙漠的入口處紮營,派使者請求講和。朝廷下詔命鴻臚卿唐儉前去赦免突厥。李勣當時與定襄道大總管李靖的軍隊會合。
當時李治為晉王,遙領并州大都督,授李勣為光祿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因父喪離職,不久又起用恢復舊職。
公元637年(貞觀十一年),改封英國公,世襲蘄州刺史,當時世襲刺史都不到州郡就任,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長史的官職遙領太子左衛率。李勣在并州共十六年,令行禁止,被稱為稱職。
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李勣被徵調入朝任兵部尚書,還沒有啟程赴京,正遇上薛延陀派他的兒子大度設率騎兵八萬南侵李思摩部落。朝廷命李勣為朔州行軍總管,率輕騎三千在青山追上薛延陀的騎兵,進擊並大破其軍,殺死名王一人,俘獲其首領和士兵五萬多,因為立功封李勣的一個兒子為縣公。李勣當時得了急病,驗方說鬍鬚燒的灰可以治療這個病,李世民就自己剪下鬍鬚,為他和藥。
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李治做了皇太子,改封李勣當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
公元644年(貞觀十八年),李世民宗準備親自征伐高麗,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攻破蓋牟、遼東、白崖等數城,又跟從太宗摧毀了駐蹕山下的敵陣。因為立功,封李勣的一個兒子為郡公。
公元646年(貞觀二十年),薛延陀的部落發生內亂,朝廷下詔命李勣率二百名騎兵乘便發動突厥的軍隊前去討伐。到烏德革建山,大戰敵軍,打敗了他們。薛延陀的大首領梯真達官率部下投降,薛延陀的可汗咄摩支往南逃竄到荒谷,朝廷派遣通事舍人蕭嗣業招慰他的部屬,送到京師,於是漠北全都平定了。
公元648年(貞觀二十二年),李勣轉任太常卿,仍然同中書門下三品。過了十天,又拜太子詹事。
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臥病,對李治說:“你對李勣沒有什麼恩惠,我現在準備貶他為外官。我死後,你應當授給他僕射的官職,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為你盡死力。”於是派李勣出任疊州都督。李治即位,當月,召他入朝拜洛州刺史,接著又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命他任同中書門下,參與執掌機要事務。這一年,又冊拜為尚書左僕射。[17]
公元650年(永徽元年),李勣上表請求免除自己僕射的職務,李治還是命他以開府儀同三司的職務依舊執掌政事。
公元653年(永徽四年),冊拜為司空。當初在貞觀年間,李世民因為他功勳
卓著,曾在凌煙閣上為他畫像,到這個時候,李治又命令為他畫像,還親自為畫像作序。
公元655(永徽六年),李治欲廢王皇后,立昭儀武氏為皇后。但朝中大臣反對,因此李治問李勣說:“‘朕打算立武昭儀為皇后,褚遂良固執己見,以為不可。褚遂良是顧命大臣,這件事應該怎麼辦呢?”李勣回答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於是李治堅定了廢王立武的決心,而李勣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皇后的信任。
公元658年(顯慶三年),跟從李治到東都,在路上得病,李治親自慰問。
公元664年(麟德初年),東封泰山,李治詔封李勣為封禪大使,於是隨從李勣東去。途中在滑州住宿,李勣的姐姐很早守寡,住在李勣的舊宅,武皇后親臨她的住所慰問,賜給她衣服,還封她為東平郡君。李勣又墜馬傷腳,李治親自下問,把自己乘坐的馬賜給他。
公元669年(總章二年),李勣被加封太子太師,增賜封邑連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戶。這一年,李勣臥病,皇帝詔封李勣的弟弟晉州刺史李弼為司衛正卿,讓他能夠在京城照看哥哥的病。李勣與弟弟李弼特別友愛,家門以內,李勣嚴肅得像父親一樣。
669年12月31日(總章二年十二月戊申(初三)日),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歲。李治為他舉辦喪事,停止上朝七天,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賜謚號叫貞武,賜給棺木,讓他陪葬在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楊日方攝同文正卿監護喪事。到了下葬的那天,李治到未央古城,登樓為他送葬,望著靈車痛哭,並為他安置祭奠。
李弘也跟著李治給李勣送葬,悲痛到極點,使左右的人都受到感動。皇帝命令百官送到舊城西北,所築的墳都依衛青、霍去病的先例為準,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革建山,用來表彰他擊敗突厥、薛延陀的功勞。
公元684年(光宅元年),李勣得以配享高宗廟受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