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愛情詩是哪首?中國最美情詩
最早的情詩是哪首?秦始皇一把火把《詩經》、《書經》和各個學者著作統統燒燬,此後如果還有幾個人湊在一起,嘰嘰喳喳地暗自談論這些書本的,就要陳屍於鬧市示眾。由於皇帝什麼也不怕,只怕病與死,活著一天還要吃米谷蔬菜,總算留下醫藥、卜筮、種樹(指農業方面)之書。卜課的書本為什麼還要留下呢?因為皇帝是受命於天的天子,逢到自己難以判斷的吉凶禍福,就得向天神求教。
既然如此,今天為什麼還能看到《詩經》和《書經》?真實的情況現在已經沒法說得清楚,說得清楚有這樣一點:其中一部分靠口耳相傳保存下來,後來又通過文字將它記下。如果要找書面的底本,圖書館裡很難找到,可是卻藏在老百姓的口齒之中。儘管秦始皇可以倚仗權力把書本燒燬,畢竟無法封閉天下黔首的口耳,可惜當時沒有錄音機,無從聽到歌唱時的方言和音調。
一首《關睢》的原義,後代學者說法紛歧,有的說是寫文王想念他的未婚妻姒氏;有的說寫姒氏為文王得到妃嬪而高興,即頌揚姒氏寬容不妒,等於為多妻制強作粉飾。清人姚際恆《詩經通論》說得好:「夫婦人不妒則亦已矣,豈有以己之坤位甘遜他人而後謂之不妒乎?此迂而不近情理之論也。」隨著多妻制的出現,很難使婦女不產生妒忌心理,除非她是個麻木不仁的人,清代俞正燮就說過妒非婦人惡德的名言。
晉代謝安想娶妾,他的夫人劉氏不答應,謝安侄子便以《關睢》宣揚婦女不妒忌為理由來說服她,她問《關睢》是誰寫的,答道:「周公」。她說:「周公是男子,當然這樣宣揚,若使周姥(周公夫人)撰詩,不會有這樣話的。」(見《藝文類聚》)謝夫人的話說得很幽默很公道,可算得是維護女權的前輩,真正的幽默也必具有說服的力量。《關睢》決不是周公撰的,但《詩經》的絕大部分是男人所寫,歷代解釋《詩經》的學者也多是男人,因而難免站在男性立場上說話,像上述姚際恆那樣已經難得。
那麼,這首詩究竟是什麼樣的詩?情詩!《詩經》中的情詩多得很,《關睢》列在第一首,姑且當作最早情詩,也用不著再在文王、姒氏身上鑽牛角尖,而且,果真是文王想念未婚妻之詩,還是情詩。《詩經》中「君子」的概念彈性很大,因詩而異,不過總是指有人格的上等人,《關睢》中的那個君子,姑且說他是一個少年書生。詩的地點是西北水鄉,睢鳩也有以為即魚鷹,據說雌雄有固定的配偶,也跟鴛鴦相似了。它在水灘上張著翅膀呼喚伴侶,即是求偶,長長短短的荇菜隨風飄浮。這樣的景物本來很平常,可是一進入這個斯文青年的眼裡,感情上就起了不平常的本能性的反應。
他已經看中了一個姑娘:「窈窕淑女」,窈窕指姿色漂亮,但色美不等於性善,淑就是指她的性情。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少女,就像長短不齊的荇菜中最悅目的一棵,可是一直沒有辦法和她接近,因此使他煩悶苦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自歎沒有把握),輾轉反側」,這是說,他在睡意朦朧中還在想念她,想念無法代替現實,於是而翻來覆去地度著漫長的暗夜。每一個嘗受過單戀的相思之苦的青年,讀到這裡自有深切的體會。
「輾轉反側」四個字,包含這個少年男子多少深刻曲折的戀情,真說得上一往情深了,只是前人採摘的果子,不要現成地去拾來吃。最後,男主人的願望實現了,這個姑娘終於成為他家裡的新娘,通過什麼樣的途徑達到目的?詩中沒有明說,卻以剪影式手法從側面來表現:「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詩人先以琴瑟的鏗鏘之聲,後以鐘鼓的繁促之音,暗示婚禮的隆重而歡樂,先說「友之」(親愛),後說「樂之」,又體現感情溫度的上升。有情人終於成為眷屬,詩人為他們而高興,《詩經》中用「琴」字的七個,「瑟」字十個,《大雅》與《頌》中皆無琴瑟字,可見琴瑟還未普遍,這個新婚之家卻已有了琴瑟,可見其門第之高。
《詩經》一共有三百零五篇,《關睢》居全詩之首,前人說,五倫之中,感情最深密的無過於夫婦,崔述的《讀風偶識》還把這位君子之欲得賢女,比作商湯訪伊尹於莘野,劉備訪孔明於茅廬,說得有點滑稽,卻也說明性愛在文學作品中的地位。
新婚是男女生活中幸福的起點,古人所以看作終身大事;夫婦的結合,又是種族繁衍的基礎。《關睢》所以為全書之首,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它又是情歌的濫觴,後來的一些士大夫卻對情歌歧視輕蔑,排斥於正統文學之外,《詩經》卻成為莊嚴的經典作品,連應試的考相公也必須熟讀,並由此將兩者分為雅俗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