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河內刺汪」失敗真相:並非因汪精衛讓臥室
汪精衛在辛亥革命成功後與陳璧君結了婚。他不肯當官,說推翻了帝制應該好好學些建設本事,夫婦倆與幾個反清生死之交一起到法國留學,1913年春在那裡生下兒子,1914年底又生了老二,即汪文惺。
汪文惺是個早產兒,生下來只有3磅多重(約合1。3公斤),醫生認為她隨時可能夭折。後來,汪精衛夫婦回國協助孫中山,投入到跟袁世凱的較量中,看護女兒的責任,就交給了和汪精衛夫婦一同到法國留學的方君瑛、曾醒。汪精衛最信任的人,就是方君瑛、曾醒這兩位。方君瑛是中國第一個在歐洲獲得數學學位的婦女,曾醒是方君瑛四哥的遺孀,在日本留學時,參加了同盟會。他們三家關係密切。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警醒了全國人民,尤其是熱血學生。十幾歲的汪文惺,正在江蘇無錫唸書,也與同學一起舉著小旗,高呼口號,到南京國民政府門前請願,要求抗日,要求懲治賣國賊。她懵懵懂懂,並未意識到自己怒火的對象,也包括自己的父親——汪精衛那時擔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
離紐約不遠,一個花樹扶疏的老人公寓裡,住著一對華人夫婦。美國鄰居們不會想到,這兩位耄耋老人有一重在華人看看來比較敏感的身份:他們是汪精衛的女兒汪文惺和夫婿何孟恆。汪精衛與妻子陳璧君共生有六個子女,除了第五個夭折,其餘都很很長壽。這些子女多將往事塵封在心底,諱莫如深,唯一肯談家族掌故和個人身世的,只有汪文惺夫婦。1939年發生的「河內刺汪案」,成為長達70年研究未果的謎案,而隱居美國的汪文惺夫婦就是親歷者。
汪精衛替蔣介石挨了三槍
汪精衛在政壇上大起大落,忽而上台,忽而下野,忽而遠遁,忽而歸來,不可能不影響到子女的命運。汪文惺夫婦經歷的國事、家事像過山車一樣令人頭暈目眩、翻覆突變。兩位老人晚年投入最多精力的,就是搜集、整理關於汪精衛的文物和史料。
老兩口首先談到「刺殺」:「人們都知道,汪精衛的一生跟刺殺有『不解之緣』。第一次是1910年,他謀劃在北京銀錠橋用炸藥刺殺攝政王載灃,結果被捕,差點丟了性命,在獄中寫出那首『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那時,我們還沒有出世。但是第二次,我們就趕上了。」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四屆六中全會,開幕式後中央委員合影,秩序混亂。多疑的蔣介石臨時決定不參加照相,也勸汪精衛不要出席。汪精衛覺得一、二把手都不出席說不過去,便參加了。合影剛完,一位攝影記者突然拔出手槍,近距離向正轉身的汪精衛連開三槍,一彈射進左眼外角下顴骨,一彈貫穿左臂,一彈從後背射向第六、七胸椎骨——就是這顆子彈,從此留在汪精衛身上,時時發炎,最終成為導致汪死亡的主要原因。
槍聲一響,眾人慌忙躲避,只有國民黨元老張繼衝上去抱住刺客,張學良則一腳踢掉他的手槍。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當時擔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她對聞訊趕來的蔣介石斥責道:「蔣先生,你不叫兆銘(汪的本名)干就講明好了,何必下此毒手?」蔣漲紅了臉有口難辯。
經查明,刺客名叫孫鳳鳴,激憤於中國喪權失地,便與幾個夥伴密謀殺掉「賣國禍首」蔣介石。沒想到蔣沒露面,他們便對汪精衛開了火。
何孟恆深受汪精衛信任,汪遇刺,他的司機第一時間驅車去接何。何回憶:「汪精衛被送上救護車時,雖然血肉模糊,但神志清醒。他用廣東話說:『阿傑(何的小名),不要怕,我沒事,他們打不死我。』」
「河內刺汪」疑點重重
汪精衛第三次成為刺殺事件的主角,是1939年3月20日深夜。汪文惺夫婦這一次是現場親歷者。
1938年12月,汪精衛夫婦帶著汪文惺、何孟恆等人,從戰時陪都重慶出走,經昆明到越南河內。蔣介石派人給汪精衛送去護照,希望他遠去歐洲;同時又讓戴笠派出得力部下陳恭澍率人前往河內行刺。那天深夜,刺客從後牆爬入汪的寓所,衝上事先判定的汪的臥室,用斧頭劈開房門,向室內掃射。但最後打死的並非汪精衛,而是與他情同手足的秘書曾仲鳴。曾仲鳴是曾醒的十弟,其妻方君璧是方君瑛的十一妹。
這次海外行刺,國內有過很多報道,行動組組長陳恭澍也發表過長篇回憶錄。但各種描述出入極大,陳說行動組只向汪精衛開了三槍,而有史料卻說:「自動槍猛烈掃射,曾仲鳴身上中彈纍纍,連方君璧都中了四槍。」儘管對經過說法不一,但公認:刺客之所以失誤,是因為方君璧剛來河內,於是汪將自己的臥室讓出,才使他們當了替死鬼。
沒想到,這種「公認」遭到了汪文惺夫婦的斷然否定。
史料上說他們住的是「高朗街27號」,但何孟恆指出,他們住在高朗街25號與27號——是兩座相鄰、每層彼此相通的三層洋房。當年,汪精衛搬過幾個住處後來到這裡,汪文惺與何孟恆也是在這座洋樓結的婚。兩位老人拿出他們畫的住房格局示意圖:兩套房屋的一樓和二樓都是客廳、飯廳,住著親戚、司機、衛士、廚師等十多人;27號三樓臨街的前房,是整個洋樓最整齊的一間,原打算當作新房,擺著新傢俱;後房住著孫中山已故助手朱執信的女兒和曾仲鳴夫婦的長子。25號三樓臨街的前房,是汪精衛夫婦的臥室,後房住著正度蜜月的汪文惺夫婦。
兩位老人說,汪精衛夫婦「從來沒有在27號三樓前房住過,搬進來後一直住25號三樓前房,從未搬動。汪精衛連寫文章都在自己臥室」。曾仲鳴夫婦住進來之前,27號三樓前房沒人住,只用來見客而已。
讓人不解的是,有史料記載,當時的刺殺行動組還租了街對面的樓房,從頂層用望遠鏡觀察。刺客從外面監視,是否看得見這臨街的是一左一右兩間房?二老回答:「這棟洋樓的前面沒有樓房,相鄰樓房是在右側,如果他們從那裡觀察,只能從側面看見27號前面這間房。」
他們回憶:1939年3月20日晚,大家11點左右回房就寢。沒多會兒,就被「砰砰砰」的聲響驚醒。何孟恆起床走出房間,見汪精衛也正開門張望。何孟恆感覺不對,朝岳父輕聲說:「回房,不要出來,我去看看。」他把妻子也推進岳父岳母的房間。何孟恆沒穿鞋,走起路來無聲無息。他沿著樓梯往下走了幾步,「砰砰」聲又起,他確信無疑:是槍聲!往下望,見走廊燈亮著,二樓後面兩屋相通的門口忽然伸出一隻手,摸索到牆上的電燈開關,一下把燈全關了。何孟恆一愣,馬上縮身回到25號前房岳父岳母的房間,關緊房門,四個人背靠牆壁坐在地下。屋外槍聲大作,夾雜著腳步聲、敲擊聲。何孟恆悄悄走近陽台張望,看見對面十字路口街燈下有一人正向這邊跑來,他立刻閃避,以免被發現。一會兒,沒動靜了,何孟恆再出門探視。他推開27號前房的門,來到床邊,一伸手就摸到地上的一攤鮮血……
兩位老人後來拼合出事情的輪廓:「估計三四名刺客從後院翻牆進入,一名衛士聞聲出來看,遭到槍擊;另一個跟出來的隨從,俯身躲在汽車後面,也被掃射;刺客上二樓,用手電照到有人出房門關電燈,立即就是一排槍;三樓曾仲鳴和朱執信的女兒出來看,刺客已逼近,他們急忙一起退進前房(即曾仲鳴夫婦住的房間),鎖上房門。刺客用利斧將門扇劈開一個洞,把槍伸進去掃射。朱執信的女兒蜷在門側死角,逃過一劫,子彈都打在了曾、方身上。刺客原路撤離,丟下膠鞋、手套和兩排未用過的子彈。」
當時,汪精衛的衛士並沒有武器。何孟恆解釋說:當時越南是法國殖民地,法國當局說,除了法國人,誰都不允許有槍。
曾仲鳴代汪精衛而死,這件事對汪的震撼很大。曾一直稱汪精衛為「四哥」,兩人亦師亦友。他16歲隨汪精衛赴法國留學,在國民黨四大被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後擔任過行政院秘書長、鐵道部次長、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
何孟恆說,很多問題難以解釋:「國民黨一號人物派人出國暗殺二號人物,任務非同小可,應該志在必得。派來的據說是復興社的高手,潛伏、監視多日,卻組織得一塌糊塗,破綻百出。他們買了汽車在門口過去過來地觀察,卻根本沒有弄清我們各人的住處,連我們不只住在27號都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