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的淒涼晚年:李白為何在晚年如此艱難
如果要評選一位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詩人,那一定非李白莫屬。特別是那首《靜夜思》,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李白是公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雄奇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因此被詩人賀知章稱為「謫仙人」。雖然李白的詩歌浪漫飄逸,但李白的晚年卻非常不幸,滿滿的曲折與坎坷。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李白55歲,這一年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強盛的大唐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很多人的人生因為這場叛亂被改變。比如楊玉環,比如王維,比如李隆基,當然也包括李白。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逃往蜀地。中途,唐玄宗任命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鎮江陵。七月,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永王李璘到達江陵後,招募數萬勇士為兵,任意補設郎官、御史等官職,打算趁亂割據,佔領金陵稱帝。李白就是在這個時期受永王邀請進入他的幕府。在李璘手下,李白寫了《永王東巡歌》為李璘稱帝造勢。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李璘兵敗被殺。李白被抓。雖然李白的很多熟人都站出來為他求情,他也寫詩向肅宗表忠心,但仍舊被判流放夜郎。這一年他五十七歲。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佈大赦,李白也在赦免當中。經過幾年的輾轉漂流,李白終於獲得了自由。這一年他六十歲。但是,他並沒有過上安定的生活。遇赦後他窮困潦倒,一直靠朋友、熟人的接濟過日子,經常往返於宣城、金陵兩地。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六十一歲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當時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自知康復無望,便在病榻上把尚未整理完的手稿交給了李陽冰,之後便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李陽冰在《太白草堂集序》中寫道:「陽冰試絃歌於當塗,公(李白)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一個寫了很多很多滿是浪漫色彩詩歌的詩人,晚年卻過得如此淒涼,毫無浪漫可言。這讓我想到我非常喜歡的演員、去年去世的羅賓·威廉姆斯,一個專門給觀眾帶來歡笑的人卻長期受到鬱鬱症的困擾,最終自殺身亡。
也許人們覺得命運對李白實在太不公平,便有人給他編了一段非常浪漫、傳奇的經歷,告訴人們李白其實不是病死,而是「捉月」而死。話說李白在當塗縣的時候,有一個晚上,喝酒之後,泛舟江上,只見一輪皎潔的明月倒映在平靜的江面上。李白以為月亮從天上掉了下來,異常驚喜。便從小舟上縱身跳進江中,想要捉住月亮。詩仙李白因此溺水身亡。還有人專門建造了一座「捉月台」來紀年這位偉大的詩人。李白愛酒,曾在詩中寫道「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又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則傳說,倒也符合他的性格和日常習慣。傳說雖然美好,但現實畢竟是殘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