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兩位入錯行的悲劇皇帝:結局都非常慘!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歷史上兩位入錯行的悲劇皇帝:結局都非常慘!

2016年03月05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605 次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話一點都沒錯,入錯行,結局不僅是倒霉,搞不好還會很悲慘。翻開史書,很容易找到兩位及相似的人,一樣的經歷,一樣的命運,他倆就是才藝超群,治國無術的「風流天子」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

  一、南唐後主的李煜

  先來說說南唐後主的李煜,當了一把手以後,治國上面實在很難為他,即不懂管理之方,也不會用人之術,是一位十足的末代昏君。史書上記載李煜崇尚奢侈,耗費巨資在皇宮裡搞了一個豪華的「錦天洞」,用紅白羅緞做成月宮和天河。這還不夠,他醉心於佛,僅在皇宮裡就建了佛寺十幾處,親自穿上袈裟戴上僧帽,帶領朝廷百官拜佛,前額磕頭磕出了個大包,痛得呲牙裂嘴仍不停歇。在李煜的倡導下,南唐幾乎成了佛國,遍地寺廟和尚。李煜的皇后周娥皇,是位絕代佳人,天資聰慧,多才多藝,不幸病亡。

  還好她的妹妹小周美貌不遜於姐姐,於是李煜又娶過來,人稱小周後,為了小周後,李煜專門在宮中御花園內建了無比奢華的亭子,可以坐在裡面看表演。李煜喜歡看一位叫窅娘的宮女跳舞,專門做了六尺高的金蓮花,窅娘用白帛把腳纏成新月形,在金蓮花上漫展舞姿,名聲傳出,搞得南唐女子競相效仿,女子纏小腳的陋習由此發端,窅娘首創、李煜推廣,遺傳千年。

  不難想像,李煜窮奢極侈,不理國事,滿朝大小官吏則天天為李煜的醉生夢死而上下忙碌,整個南唐社會陷入停滯腐朽狀態。南唐腐爛了,宋朝的趙匡胤在鞏固中原以後,抓住機會,大兵南下,把李煜嚇得魂不附體,趕緊稱臣,派人送禮上門,內部誰說抵抗就滅誰,一心想通過和談保命保江山。


  但是,江山面前向來實力說話,於是宋軍打進來了,兵臨城下的危機時刻,李煜還每天去寺廟拜佛,直到最後,宋軍打進城裡,李煜居然還在和小周後對詩:「櫻花落盡春歸去,」絞盡腦汁在想下一句,內侍衝進來說宋軍到門口了,李煜如夢初醒,詩興頓飛雲天外,趕緊率臣列隊投降,終結了南唐。

  二、北宋的徽宗趙佶

  到北宋的徽宗趙佶時,和李煜沒啥區別。縱觀趙佶當政,治國乏術,禍國殃民。剛開始,趙佶還能銳意求治,廣開言路,選拔能臣,實施一些溫和、平穩的改革措施。但在向太后去世之後,趙佶先後重用大奸臣蔡京、朱勉、王黻、李彥、童貫、梁師成等,人稱「六賊」,這「六賊」打著復行新法的旗號,排斥異己,把文彥博、司馬光、蘇軾等120多人統統作為「奸黨」打擊。

  經濟上,更是加重了對百姓的壓搾剝奪,趙佶愛好花石,蔡京等人絞盡腦汁投其所好,到處搜羅珍異奇寶,採辦花石,用船拉到京城開封,每十船為一綱,稱作「花石綱」。同時大建萬歲山,特地從太湖拉來一塊高廣數十丈的巨石,趙佶稱為神運石,拉到山頂作為奇峰。山上的奇花、雜木、叢草都從四面八方運來,仿江浙白屋建了無數個樓觀台殿。


  連年的花石綱和萬歲山上的大興土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得不進一步加重對百姓的搜刮劫掠,搞得民不聊生。這還不夠,為了搜刮更多的財富,趙佶多次下令鑄造當五當十的大錢,引起幣制的極大混亂,民怨四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趙佶很信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對佛教採取全面排斥的政策,下詔佛陀改名為大覺金仙,和尚改名為德士,寺廟改名為宮觀,僧人入道學習,搞得天下一片混亂,使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終於逼反了天下人,南方方臘起義,北方宋江起義,雖然起義遭到了殘酷鎮壓,但直到宋徽宗末年,各地起義的烽火仍然此起彼伏。

  濫用權力、窮奢極欲,導致內亂不止,北宋的實力自然不斷削弱,這時,後起之秀金國滅了遼國,長驅直入,往汴京襲來,趙佶嚇得心驚膽戰,拉著樞密使蔡攸的手說:「我平日性情剛烈,不想金人竟敢如此對我!」說完暈過去了,醒來後趕緊寫詔書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為欽宗。最後「靖康之變」,金人攻進城裡,父子皇帝被俘,在冊立了張邦昌偽楚政權後,金兵把徽、欽二帝等皇室、宗室及工匠一萬四千餘人全押解到北方去了。據說宋徽宗聽到財寶等被擄掠毫不在乎,等聽到皇家藏書也被搶去,才仰天長歎幾聲。

  李煜和趙佶昏君誤國,絕對不是當皇帝的料,沒有兼濟天下的一丁點兒能力,但是他兩卻又是史上難得的藝術頂級人才,作品都有極高水準,在中國藝術史上有重要影響。李煜擅長作詞,成就很突出。唐朝的詩可以說在史上達到了一個頂峰,宋朝很難超過。作為詞,最初被稱為「曲子詞」,源於宴席上伶人助興唱的曲,到了李煜這裡,他把詞發展到能與唐詩媲美的藝術作品,他的前半生過著奢侈淫逸的生活,所以作品屬於「花間派」,詞風艷麗香軟,但也有:「夢迴香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秋風多,而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窩,夜長人奈何!」等詞句,清新真切,意境淡雅,技巧高超的絕句。後期的李煜從皇帝變成囚徒,生活是痛苦和屈辱的,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他的詞風有了明顯的轉變和很大的突破,通過感情色彩極濃的意象,把他個人的今昔之感昇華為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人所共有的一種人生感,所以他的詞就引發了後世無數人的共鳴,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些已成千古名句,一直為人傳頌。李煜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由此被譽為「千古詞帝」。

  趙佶在藝術也一樣是有重要地位的。趙佶在18歲當皇帝之前,酷愛藝術,在書畫上已有較高的造詣,「盛名聖譽佈於人間」。他與當時的文化名人駙馬都尉王詵、宗室趙大年、黃庭堅、吳元瑜等交往很深,即位後,健全畫院組織,將畫家的地位提到歷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任命米芾為書畫院博士。趙佶令以畫作為科舉陞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曾刺激出許多新的創意佳話。如題目為「山中藏古寺」,許多人畫深山寺院飛簷,但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房屋,只畫了一個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花卉,只畫了一人騎馬,有蝴蝶飛繞馬蹄間,凡此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畫意境的發展。他自己也創作了許多畫,主要是花鳥畫,其中有《池塘晚秋》、《柳鴨圖》、《蠟梅小禽》、《桃鳩圖》、《寫生珍禽圖》等,強調細節,精工逼真,都屬於畫中瑰寶,堪稱一絕。在書法上趙佶的成就更為突出,據史料記載,趙佶在學習黃庭堅、薛稷、褚遂良等人的書法基礎上,加以融會貫通,反覆嘗試,最終形成了一種別具一格的書體,即瘦金體,代表作有《瘦金書千字文》、《歐陽詢張翰帖跋》、《夏日詩貼》等。瘦金體以瘦硬鋒利、挺拔秀麗、轉折分明的筆法著稱,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即便是不懂書法的人看過也會感覺極佳。此後八百多年來,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可稱為古今第一人,史上藝術天分最高的皇帝。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並且將宮內書畫收藏編纂為《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成為今天研究古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

  可以說,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都是浪漫的藝術家,在美術書法領域和詩詞的創作中,他們是皎皎者。但是把藝術家推上政壇,就大錯特錯了,浪漫的天才坐到皇位上,就成了蠢才,他倆最後都做了俘虜,下場十分悲慘。

  李煜在趙匡胤手下日子還勉強過得去,到趙光義當政時,惡運來了,先是絕色美貌的夫人小周後被趙光義看上,封為鄭國夫人,每月必須進宮住幾天,去幹嘛呢?羊入虎口,沒好事,小周後每次回來都淚流滿面,脾氣很壞,李煜看了一定心如刀絞,只能把憤怒化為悔恨和悲傷,於是憂憤出詩人,然而當他那些名垂青史的詞傳到趙光義耳朵裡,趙光義很不滿,結果生出了殺氣,就在李煜的生日晚會上,派皇弟趙廷美送來一杯牽機毒酒,喝這種牽機毒酒,腹痛極為劇烈,使人禁不住彎下腰至頭碰到腳,反覆多次,如牽機來回,在劇痛中死去,李煜就這樣被毒死了,時年僅42歲。

  趙佶和他兒子被金人押往北大荒,即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封為昏德侯,每天不得不光著身子披上羊皮,時刻受到金人的凌辱,他有次想上吊自殺,被兒子死抱著才沒成鬼,又擔心文字招禍,把自己的所有詩稿全部燒燬,這樣過了沒幾年,就憂憤成疾,「瘡疾滿腹」,含恨而去,時年53歲。其死後,史籍記載被金人碎屍焚之。「直至一石坑前,架屍於其旁,用茶肭及野蔓焚之。焦爛及半,復以水滅,以木杖貫其屍,曳棄坑中。」這種葬法是為了將坑裡的水做油點燈用,藝術家趙佶被「廢物利用」到極致,死後也受辱。  縱觀千年古代史,作為天子人物,兩位昏君之死,絕非壞事;而作位藝術家,兩位大師之死,不得不令人遺憾。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