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清代最窮的官員群體:教授們靠屠戶給錢度日 | 陽光歷史

 

A-A+

解密清代最窮的官員群體:教授們靠屠戶給錢度日

2018年01月20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21 次

   清代有一類官被稱為教職,在府一級為教授,在縣一級為教諭和訓導。但從七品到八品的小官,老百姓分不出來,統稱他們為教授。教授的官階,在百姓看來也不低了。不僅作為吏的書吏不能比,也高於雜佐官的典史和巡檢。但是,教授們的日子過得卻遠沒有這些基層小官吏好。原因是什麼?手裡沒權。

  典史、巡檢和書吏參與治民,權不大,能用就好;薪水不高,但外快不少。可是,教授、教諭之類,只負責管理當地的官學,即官辦學校。名義上,是生員(秀才)的老師。但是,這種官學平時不上課,每臨大考,秀才們也只是在家用功,在學校自習。加上考取秀才的時候,縣、府、院三級考試都是縣太爺、知府和學政主持。在那個時代,人們只管錄取他們的人叫老師。所以,教授、教諭們雖然名義上也是老師,但卻沒人認賬。秀才都管不了,那麼老百姓就更不買賬了。官學又稱學宮,跟孔廟放在一起,一年四季不讓老百姓進。老百姓也不知道孔子能有什麼用,所以連帶著連學宮一併冷落。

  所以,當學官的,沒有什麼外快可撈。只有三個小小的機會,可以弄點錢:一是,參加童子試的童生需要找資深秀才作保,如果經過教諭,那麼得給人家一點手續費,幾錢銀子;二是,童生如果考取了,正式入學也要給教諭一點孝敬,也是幾錢銀子(即使這點錢,童生和秀才還經常賴賬不給,教諭、訓導們也無可奈何);三是,每年祭孔、春秋兩次儀式完了,祭品,主要是一個大豬頭,按例歸教授們享用,前兩個好處經常會落空,但這個便宜,卻鐵板釘釘是教授的。

  清代實行的是官員低薪制,一個縣令每年不過40兩銀子,教諭、訓導就更低。如果單憑薪水,誰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是,縣令大權在握,徵糧徵稅,審理官司,有大筆的外快可撈,日子非常滋潤。不僅他滋潤,連帶圍著他轉的人都一塊兒滋潤。可憐教授們自成系統,枯坐學宮。就憑那點死薪水,一家大小連個油水都沒有,能吃塊豆腐,已經算改善生活了。所以,人稱教授是豆腐官。豆腐官要想沾點葷腥,就得指望沾孔夫子的光。

  老實人沒辦法,就是坐等,每年熬到祭孔那天,打個牙祭。但不那麼老實的,也會在祭品上打主意。祭禮是教授們張羅的,祭品合適與否,他就可以說了算。一般來說,豬頭是由賣肉的屠戶提供,教授可以挑剔說豬頭太小,你就是給了大的,他還說小,你也沒轍。殺豬的沒法跟朝廷命官論理,塞上一點銀子,人家就說合格了。在直隸,祭孔照例要殺羊,教授挑剔的對象就由豬變成羊。反正,你不塞銀子,人家就說你的羊小,換大個的,也不行。教授平時買不起肉,即使你的豬頭、你的羊足夠大,一兩天吃不了(那時沒有冰箱,剩餘的肉放不住),但教授礙於身份,又沒法子賣剩餘的肉賺錢。所以,他們就趁機撈幾個銀子,以後買肉吃。因此,碰上這樣的事,老百姓都理解。

  教授是個斯文的官職,但是,斯文不能當飯吃。薪水太低,斯文的教授也會幹些不斯文的事兒。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