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回憶川島芳子之死:想穿父親送的衣服上路
被時人稱為「亂世妖姬」、「東方的瑪塔·哈麗」的川島芳子,姓愛新覺羅,名顯玗,字東珍,長期用名金璧輝,是清朝肅親王善耆的第十四個女兒。她的身世極具傳奇色彩。
其父善耆在清朝擔任過首任民政尚書、崇文門監督、理藩部尚書、鑲紅旗漢軍都統等要職,確立了當時的警察制度。他比清王室中絕大多數成員更開明,也更有見地,對君主立憲頗為熱心。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未果,被捕入獄,善耆辦案,居然刀下留人。
肅親王府的十四格格尚未及笄成年,中國政局就發生了重大更迭,清朝滅亡了,中華民國取而代之。肅親王善耆眼看宗廟傾覆,政權旁落,心有不甘。他聯絡日本浪人川島浪速,由後者遊說日本軍部出兵干涉南方革命黨的「叛亂」,同時,他策動蒙古王公喀喇沁王與慣匪巴布扎布組織蒙古義勇軍,企圖造成「滿蒙獨立」的事實。然而形勢強於人,他的美夢一一化為泡影。善耆深感復辟無望,因此著眼於未來,他派遣幾個兒子分頭去滿洲、蒙古和日本,要他們臥薪嘗膽,還將掌上明珠顯玗送給結拜兄弟川島浪速做養女,加以魔鬼式的調教。
1945年8月15日 ,日本裕仁天皇受到極度震懾,宣佈投降。「東方的瑪塔·哈麗」隨之走向了她的人生末路,被國民政府當作頭號女漢奸,逮捕歸案,關進北平第一監獄。當局對川島芳子禮遇有加,不僅讓她住單間,而且解除手銬,據說這是經北京軍統局特意關照過的。其後,河北省高等法院多次提審這位日本間諜,但她百般狡賴,將自己犯下的罪行推卸得一乾二淨。河北省高等法院掌握的證據相當有限,庭上僅出示了三件物證:第一件是川島芳子身著戎裝的照片,這是她作為日本侵略者的幫兇定國軍司令的確鑿證據;第二件是刻有司令字樣的四方大印;第三件是日本作家村松梢風寫的《男裝麗人》和《滿洲的黎明》兩本小說。法庭按疑罪從有的原則定讞,川島芳子被判處死刑。
據監督行刑的檢察官何承斌回憶:川島芳子是個不怕死的人,她聽說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核准的處決令已經下達,依舊神色如常,只抱怨了一句法官沒有證據而判她死刑,實在冤枉。另據負責警戒的憲兵少校譚良澤回憶:刑場內有法官、典獄長、行刑的法警、法醫、兩名記者以及監督行刑的9團2營4連的憲兵隊。被帶到刑場中央的川島芳子,由於經常吸食鴉片,注射嗎啡,再加上一年多的牢獄生活,面色臘黃,臉頰浮腫,一頭齊耳短髮,看上去四十多歲。川島芳子態度很沉著。法警按法律程序核對了姓名,驗明了正身,向她宣佈了罪狀和死刑判決書
綜合當年北平多家報紙如出一轍的新聞描述,處決艷諜金碧輝(川島芳子)一事弄得頗為神秘,我們不妨看看這則舊聞:「3月25日凌晨,記者們獲悉大名鼎鼎的日軍密探、女漢奸金壁輝執行死刑的確切消息後,即不顧夜間街道的黑暗,急忙趕到關押金壁輝的第一監獄門前集合,準備報道現場情況。這次法庭也採取了出乎常規的行動,為了將處決清朝末裔女子的情況傳播到社會上,特請攝影記者前來拍攝現場情況。三十多名新聞記者趕到第一監獄,在緊緊關閉著的鐵門外等了又等,卻看不出有打開鐵門的任何跡象。不管是推門、敲門,還是叫門,都毫無反應。時間不停地過去,大家十分焦急。到清晨4點左右,監獄長總算是從裡面略略打開了鐵門,但他只允許三十多名記者中的兩名外國記者進去,其他中國記者嚴禁入內。據說這是一個叫吳盛涵的審判官下達的命令。但不像他個人的主意。尷尬的記者還不死心,他們沿著監獄高高的圍牆轉了一圈,企圖找到一個入口,結果只能是徒勞。天亮前,突然聽到從關押川島芳子的牢房附近傳來一聲沉悶的槍聲。既然是處決犯有戰爭罪的間諜,官方大可不必這麼掩人耳目,此事弄得越神秘,外界的猜測就越多,這些猜測有的勉強著調,有的相當離譜。一些傳記作家百思不得其解,也屢屢質疑。
日本作家渡邊龍策在他撰寫的《女間諜川島芳子》一書中講得比較透徹:報道引起了一連串的疑問。民國政府殺一儆百,把川島芳子當成反面典型,大肆宣傳,甚至將公審的部分實況拍成紀錄片。然而最為關鍵的行刑場面,幹嗎搞得如此神秘?處理得如此草率?為什麼無視國際慣例,連新聞記者都被排拒在現場之外?為什麼只許兩名外國記者進入現場?為什麼將面部等處弄那麼多血污和泥土,以致難於辨認罪犯的真面目?蹊蹺的是,為什麼選擇辨認不清面孔的時間執行死刑?
獄方始料未及,川島芳子的死會導致輿論嘩然,北平第一監獄為了糾正大眾的猜疑,避重就輕,讓一位監獄女看守向媒體發表談話,公開川島芳子受刑前的情形:「法警來後,我才知道這件事。我將川島芳子從睡夢中叫醒,她就被帶走了。開始,我並沒有覺察到是執行死刑。我帶她一起出了牢房,當走到女監長廊的盡頭時,只見門口站著兩名男看守在等著她。因為我是女看守,任務就是把她送到這裡,當我剛要返回時,才恍然大悟,想到是要執行死刑。不大工夫就聽到了槍聲。」法院方面也積極配合,讓一位老看守長出面澄清事實,他說:「被叫出來的金壁輝,對死是有充分思想準備的,當最後一線生存的希望斷絕時,她還想穿上她父親送給她的白綢褲子,但沒有得到准許,她也就老實地服從了。」既然真相不明,中國老百姓的想像力就迎頭趕上,補其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