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書籍為何在朝鮮被禁:蠻夷人的「妖誕」
導讀:18世紀中後期,文字獄在乾隆帝的推行下愈發嚴酷之時,朝鮮和日本也正經歷類似的文化統治。在日本,擔任幕府首席老中的松平定信(1759-1829)推動寬政改革,於1790年制定《異學禁令》,將朱子學以外的「異學」一律禁止。在朝鮮,正祖李算在位期間(1776-1800)鉗制「異端」,嚴防或取締從清朝流入的書籍,搜捕天主教徒。那麼這三個同時期的政策之間有何聯繫?
在朝鮮統治者看來,統治清朝的滿人是外來的蠻夷,而朝鮮要以文明之邦自居,就必須堅持和守衛以朱子學說為核心的新儒學,並時刻警惕來自蠻夷的危險。來自大清或借由清朝傳入的煙草、天主教和書籍,就是正祖李算要嚴厲管控的對象。朝鮮打擊天主教的本質,是應對其對儒家正統地位所造成的威脅和挑戰,同時也是反滿情緒的表現。他們認為天主教能在大清「立足」,是因為信奉它的「蠻夷」處於較低的文化發展水平上。朝鮮政府不斷逮捕和處決教徒,起初他們將搜尋的目光鎖定在教育水平不高的中下層,但很快便意識到天主教在士大夫階層中的影響力。李算曾一再告誡出訪清朝的使者,勿要私帶「禁書」回國。外交使臣在大清接觸天主教,清人傳教士利用相貌上的相似潛入朝鮮傳教,這都使得朝鮮君主更有反滿的理由。
1787年,朝鮮備邊司規定來自大清的「妖誕」「雜術」「方書」類書籍都要「嚴防」,事實上將更大範圍內的理學、音韻、詩文、經書、史集、天文、地理、政典、小說等書籍都列入了禁止攜入國境的清單,一旦發現即焚燬。天主教則屬於「妖誕」,因為他們相信耶穌復活和靈魂不朽。1791年是另一個分水嶺,兩個朝鮮天主教信徒燒掉了代表儒家傳統的祭祀用具,釀成公共事件。Gregory N. Evon 寫道:「正祖意識到,維護儒家經典的正統性,對於兌現朝鮮宣稱自己是儒家文明捍衛者的允諾,至關重要。」
Gregory N. Evon分析了三個國家對於天主教的態度,他認為到18世紀後期為止,三方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儘管天主教早期在日本的傳教比較成功,乾隆皇帝甚至在朝廷上重用耶穌會士,並曾公開表達對郎世寧(義大利籍耶穌會士、畫家)的尊敬和讚揚,但從根本上來說,維護儒家學說的正統性是統治者的共識,郎世寧曾兩次請求乾隆皇帝停止對傳教士的迫害,未見奏效。論及差異性,Gregory N. Evon則認為,長遠來看,日本試圖實現各家學說的平衡,大清皇帝則面對著一個多語言、多民族、同時存在多個宗教信仰的帝國,他們都難以像朝鮮君主一樣持續地貫徹維護新儒家正統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