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前張學良曾兵諫老父未遂
大家都知道張學良在1936年發動「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張學良早在9年前就曾醞釀過一次兵諫。
1927年春,盤踞在長江流域的孫傳芳、吳佩孚等大軍閥被南方的北伐軍打得落花流水,向北逃竄,投靠「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決定派長子張學良統率奉軍三、四方面軍精銳進入河南,對抗北伐軍。
然而奉軍遠非北伐軍的對手。一向主張「息內爭、御外侮」的張學良無心再戰,決心謀求南北妥協,結束內戰。一天,張學良對心腹葛光庭說:「這仗不能再打了,打贏、打輸都是中國人吃虧,日本人還在打我們東北老家的主意哩。所以我打算撤軍。老帥(即張作霖)可能不會同意。你先拿我的親筆信交給蔣介石總司令,就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願意服從國民政府的領導。但是請他們給我一點時間,容我慢慢勸說老帥。」葛光庭很快秘密南下,與北伐軍的將領進行和平談判。
但葛光庭方面遲遲沒有回音,張學良一次又一次勸說張作霖罷兵休戰,也無結果。為了阻止進一步的同室操戈,一個大膽的計畫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一天,張學良以召開軍事會議為名,密令奉軍炮兵司令鄒作華等心腹將領到河南新鄉開會。人員一到齊,張學良就開門見山地說:「你們都領教了北伐軍的厲害,再打下去對我們也沒好處。你們也知道我是反對打內戰的。老帥想武力統一中國,做大總統,我看是白日做夢。這都是楊宇霆這個狗頭軍師出的餿主意。你們看,奉軍一直打到了河南,可我們連一個像樣的縣長都派不出去。我們的縣長都是貪官污吏,只知道刮地皮,整得老百姓怨聲載道,到處都是土匪,這都是被我們奉軍逼出來的。」
鄒作華等人心裡早有厭戰情緒,當即表示:「請軍團長明示。」張學良感歎地說:「最近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老郭的主張對。現在要想停止內戰只有以武力逼老帥停戰。」
從這個部署來看,當時京畿警備區的高仁紱所負責任最大,承擔的風險也最大。張學良之所以選中他,是因為高仁紱及其族兄高紀毅均是郭松齡和自己的舊部,也參加過灤州起義,自己對他也有不殺之恩。但不知為什麼,張學良把孫傳芳這個老軍閥也拉了進來。
會後,張學良專門派鄒作華去向高仁紱傳達指示。高一聽說還要造反,當場表示拒絕。他說:「郭茂宸(郭松齡字茂宸)領導的灤州起義,是軍團長與郭茂宸聯合下的命令,我才誓死追隨,不意到了錦州起了變化,造成相反的後果。這一次我決不接受這個任務。」
鄒作華只好耐心解釋道:「這次是軍團長個人負責,決無意外的變化。從今天起,你只接受軍團長一個人的命令,任何人的命令你都不要接受。」為了讓高放心,鄒作華還當場寫下字據,蓋上印章,交給高仁紱。
高仁紱實在推托不過,只好向鄒保證,願對北京兵諫負絕對的責任。鄒作華大喜過望,當即返回新鄉向張學良匯報。
眼看兵諫時機越來越成熟,張學良卻因封建倫理的影響,遲遲下不了決心。
根據高仁紱後來的回憶,這次兵諫失敗的主要原因除了張學良的猶豫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原本同意新鄉計畫的孫傳芳背信棄義,向張作霖告了密。張作霖勃然大怒,把張學良叫去痛罵一頓。但對參與謀劃的人並沒有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