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成就大事業的終極手段:廣交朋友積累人脈 | 陽光歷史

 

A-A+

劉邦成就大事業的終極手段:廣交朋友積累人脈

2017年08月24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38 次

      在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樣的驚險情節:沛縣縣令想殺劉邦,但劉邦沒聽蕭何的逃之夭夭,而是略施小計將沛縣縣令給殺了,並奪回沛縣。用現在的話說,這是劉邦的「成功逆襲」。   有的朋友看了不服氣,說劉邦的運氣真好,他哪有那麼大能耐啊!後來他居然還成了漢高祖,這哪兒說理去?他就是個流氓!您說的還真不錯,劉邦本身有很濃厚的流氓氣質。這不僅是野史上說的,正史,包括歷朝歷代的文學作品,都有意無意地將劉邦流氓的一面呈現出來。   可是,大家應該想到,一個流氓無賴能最後得了天下,他身上一定具有非同尋常的特質。這也是高希希導演非要讓陳道明來演劉邦的原因。大夥兒都熟悉陳道明,他經常演帝王將相,都是大人物,比如康熙皇帝。這次讓他來演劉邦,是有深意的,意思是劉邦即使是個流氓,也不是個簡單的流氓。   那麼,劉邦有哪些特殊的品質能使他最後成了漢高祖呢?這一節咱們就好好刨刨劉邦流氓表象背後的東西。   首先,能成大事的人,必有人脈。劉邦哪來的人脈呢?雖然沛縣是一個小地方,可是你別小瞧這個地方。後來漢高祖身邊的那些能臣,如樊噲、蕭何、夏侯嬰、曹參,都是出自沛縣。劉邦是如何網羅這些人的呢?那就是喝酒。用咱們的話說,就是飯局。

  可是,這個時候他爹不幹了。劉太公天天罵劉邦,說劉老三你是個渾蛋,我看你就來氣,天天喝酒、花錢,掙那點兒工資都抵不上酒錢。掙什麼工資呢?那時候劉邦有一個官銜叫泗水亭長。亭長是個什麼官呢?大致相當於咱們今天派出所所長。掙那點兒工錢,還不夠喝酒的呢!酒鬼劉邦甚至被父親罵作無賴。可看似玩世不恭的他,卻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他成就大業的準備,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呢?不務正業的背後,是否又另有玄機?   話說劉太公老爺子,有點兒過時了,用現在的話說叫OUT 了。他不知道,這是劉邦廣結人脈的一個手段。那酒不是白喝的。喝酒的過程,也是兄弟間感情拉近的過程。劉邦對這些人的能耐瞭如指掌。所以說,喝酒看似簡單,卻是他廣羅人脈的一個重要手段。說到「人脈」,其實,不僅僅古代帝王將相成事需要人脈,我們今天要成事也是離不開人脈的。就像蜘蛛,它為何能坐享其成?「小小諸葛亮,坐在中軍帳,捉拿飛來將。」這是因為它將自己的網結好了。「人脈」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網」。   舉個例子。美國總統小布希,當年在美國著名的高校耶魯大學讀書。那個時候,他爸爸老布希就對他說,你在學校裡必須廣泛地交朋友,你得結交耶魯大學的精英。大家還記得嗎? 2000 年的美國大選,是美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次激烈的大選,小布希和戈爾競爭總統席位。最後爭到什麼程度呢?再三計票,發現兩個人的票數就差了一千來票。這一千來票,很可能就是當年小布希結交的那些精英投的。勝負往往就在這毫釐之間。你能說「人脈」沒用嗎?   有的朋友說,老梁,你說這個有點兒偏了。小布希最後能成功當選總統靠的不光是人脈,競選總統得有真東西,你看人家演講多精彩。說到「演講」,劉邦也擅長。   這種演講,我們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劉邦雖然沒有文化,但是,沒文化有沒文化的好處。為什麼呢?他所說的東西接地氣。除了有人脈,會演講,更重要的還有關鍵時刻敢站出來,就是我們說的「敢擔當」。結交了一堆朋友,如果在關鍵時刻你不敢挑頭兒站出來,那些朋友就真的成了酒肉朋友。所以,劉邦的又一長處就是敢擔當。   說劉邦是一個流氓,敢擔當什麼呢?在電視劇的故事情節裡,劉邦帶著一夥人去驪山服徭役,可耽誤了日期,這是要殺頭的。於是劉邦就說了,咱們違背了大秦律令,如果去我們就得一起死,既然如此,天塌下來我一個人擋,腦袋掉了碗大的疤,你們都走吧!走得越遠越好,什麼事我替你們擔著,殺我一人就行了。   別管劉邦這番話是虛情假意還是真情實意,確實感動了當場很多人。眾人直呼劉邦夠意思,我們怎能捨你而去,乾脆同生共死!劉邦的不少死黨就是這時候結下的。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劉邦是有擔當的。最後,在沛縣「鬧革命」的時候,他將這些人都給安撫住了。起義軍必須有個領頭的,誰能站出來呢?事實上,不是沒有跟劉邦競爭的,此時的蕭何、曹參,在沛縣都是小有名望的,並且還有點兒文化,至少文化水平比劉邦高。可是這二位猶猶豫豫,不敢挑頭兒。劉邦一看,既然你們不敢挑頭兒,那麼我來吧。

就劉邦當時的德行來說,好色、撒謊、遊手好閒,其實也不是多講義氣。那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跟著他呢?到人的心理世界深入刨下去,你會發現,在當時的條件下,起義這樣的事情誰也沒幹過,三條大道走哪條就能把你給愁死。這時候誰來挑頭兒,就要為重大問題定決策,而誰決策誰得擔責任。劉邦有這個膽子,於是他站出來,大夥兒也就呼呼啦啦跟著他去了。有時候,人就需要這麼點兒果敢和勇氣。論出身,論武功,西楚霸王項羽都更勝一籌,可最後得天下的卻是劉邦,項羽以慘敗收場。劉邦取勝的絕對優勢又是什麼呢?單從擔當和人脈兩點來說,劉邦是比不上項羽的。劉邦能成為漢高祖更可貴的一點,是劉邦的「不自量」。為何這麼說?咱們比較一下項羽和劉邦。項羽是個高度自戀的人,出身世家,少年英雄,儀表不凡,英雄氣概,左邊美女雲集,右邊寶馬烏騅,前呼後擁。項羽就喜歡這個范兒,也自認為是英雄,行事處處以英雄標準來要求。韓信當年揣著一盆炭火似的熱忱去投靠項羽,希望能跟他打天下,能幹點兒事,可是,項羽不喜歡韓信。為什麼呢?因為韓信在淮陰的時候,鑽過人家褲襠,受過胯下之辱。我們都知道,韓信能伸能屈。但是項羽認為,你這種能伸能屈,把臉都丟盡了,用你的話,我也沒面子。所以,一直備受項羽冷落的韓信最後投靠了劉邦。   項羽大失人心,劉邦卻成了「挖牆腳」的大師。韓信的加入,使他實力大增。其實,劉邦手底下的很多能臣,都是從項羽那邊跑過去的。項羽覺得,誰也不如我能耐大,就我最厲害,我最有能耐。於是,什麼事都自己大包大攬,而且不肯把利益分給下屬。就算是下屬立功,項羽也捨不得犒賞,認為都是自己的功勞。說白了,就是太拿自己當回事兒,太自戀。不只是項羽這樣的負面典型有這樣的問題,其實,一些正面典型也有這樣的問題。比如諸葛亮,他就是一個熱衷製造個人崇拜的人,並且善於利用文字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就像我們很多人都會背的《出師表》說的:「自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意思是說,自打劉備死了之後,這些事都是我大包大攬,都是我幹的,把我累得要死。下面人仔細一琢磨:丞相,你一人就行了,還用我們幹嗎?   諸葛亮對於打20 板子的事都要親自管,這麼幹,你那小體格哪受得了呀?所以,諸葛亮最後在五丈塬累得吐血死了,死了都沒人心疼呀!你看劉邦,有人問他,你有多大能耐?我沒多大能耐。你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子房是誰?張良啊!也就是說,在戰略擬定方面,張良是國師。做後勤的,源源不斷地供應糧草,我不如蕭何,蕭何就是大管家。兩軍陣前打仗,兵書戰略這些事,那我跟韓信比差遠了,此時韓信是老大。劉邦一下子豎起了三個「老大」。可是劉邦知道,這三個人都為自己所用,自己是真正的行政上的「老大」。所以,劉邦不怕自己位置失去。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吝於給下屬很高的位置和很豐厚的利益。所以,這些人才能為劉邦賣命。

  由此可以看出,當「一把手」的,關鍵是會用人。要知道用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事必躬親,光芒都在你一人身上。那樣的話,下面人沾不到利益和榮耀,能有工作的動力嗎?這一點是劉邦戰勝項羽的真正核心之所在。   廣結人脈,敢於擔當,再加上不拿自己當回事兒,低調,這些都是劉邦戰勝項羽的關鍵因素。這三方面結合起來,你會發現,劉邦是啥呀?是一個高度的現實主義者、實用主義者。項羽是什麼?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好高騖遠,不務實際。劉邦找媳婦,找呂後那樣的。呂後就是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項羽找媳婦找什麼樣的?找虞姬那樣的。小女人、金絲雀,小鳥依人,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大夥兒琢磨琢磨,這兩對是不是這麼回事?這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孰是孰非?拿到今天來看,你要幹點兒事,還真得有那麼點兒踏踏實實的現實主義精神。你得務實,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兒,更主要的,得讓身邊的人「利益均沾」,平衡一些。你不能說什麼事都是你的,好處也都是你的。這個道理,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