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考評官員的方法:罷免沒有過建議的官員 | 陽光歷史

 

A-A+

孝文帝考評官員的方法:罷免沒有過建議的官員

2017年08月13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78 次

  近日翻開《資治通鑒》查找一份歷史資料,偶然讀到第139卷中孝文帝考評官員的記載,掩卷之後竟感悟良多。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在官員管理方面推出一項重大舉措:每三年考評一次官員,並將被考評者分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和下等再分為三等,上等中之上者才提升,下等中之下者罷免,中等的原位不變。考評結束,孝文帝親臨朝堂,宣佈對眾臣百官的罷礎或提升,使低能者不妨礙忠賢者上進,使有才能者不總是處於低位,以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他對諸位尚書說:「尚書是關鍵性的要害職位,並非僅僅是管管總務。處理一下文書而已。朕的成敗得失,完全關係於尚書。你們擔任這職務,已經好幾年了,但從來沒有向朕建議過什麼事可為,什麼事不可為,沒有推薦過一個賢才,撤換過一個不稱職的人,這是罪過中之最大者。」

  於是,尚書們因不稱職或被降職,或被罷黜官位,或被削去俸祿,立即執行。尤為出人意料的是,孝文帝對錄尚書事廣陵王拓跋羽說:「你是朕的弟弟,處在執掌要害部門的位置上。但是,你沒有勤勉為政、恪守本職的聲譽,卻有結黨營私的行跡。現在,罷免你的錄尚書、廷尉之職,只擔任特進、太子太保。」接著又對尚書任城王拓跋澄說:「叔叔,你趾高氣揚,驕傲自大,所以解除少保職務」。

  應該說孝文帝對官員的考評是很有魄力的,也是高明的,公平的。在孝文帝之前,北魏考評官員的做法,雖然也是每三年考評一次,卻要連續考評三次,也就是要九年後才根據情況對官員進行罷免和提升。孝文帝認為九年時間太長,該罷免的沒有及時罷免,貽誤工作,該提升的未能盡快提升,耽誤了人才人。於是就果斷地打破「慣例」,每次考評都罷免和提升。這實在是一種不因循守舊、難能可貴的改革精神!

  孝文帝既敢於改革「祖制」,還對官員的政績有獨到的見解。在他看來,「無功就是過」。因此,他既處罰犯有錯誤的官員,又處罰沒錯誤、也沒功績的官員。那時的尚書們,四平八穩,沒有過失,但由於沒有在本職崗位上推薦賢才,建功立業,沒有撤換庸才,實質上就是「過」,就該懲處。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