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惡果:竟縱容手下王繼勳吃人
據統計,直到太宗在位王繼勳被處死時,僅在開寶六年到太平興國二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裡,王繼勳前後親手殺掉和吃掉的奴婢就多達100多人。
乍一看來,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好像很瀟灑,很輕易,令人真有那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似乎不費什麼勁,手腕多多的趙匡胤便將這件原本應該非常棘手的事情給搞定了。
但在實際上,趙匡胤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從國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來看,應該說,趙匡胤聰明反被聰明誤,「杯酒釋兵權」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敗筆,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錯誤。
這裡,且不說「杯酒釋兵權」將一幫能征善戰的武將手中軍權剝奪了,讓他們靠邊站,對大宋帝國來說,無異於是自斷己臂,自殘己足,作繭自縛,宋朝後來的飽受外族欺凌與蹂躪完全與此有關,單就「杯酒釋兵權」所開的一代風氣而言,其後果就真的是很嚴重。
仔細想想,「杯酒釋兵權」其實是宋太祖趙匡胤與整個武將集團的一場政治博弈,既然是博弈,作為博弈雙方的任何一方自然都不可能無本生利,不付代價。很顯然,在這場政治博弈中,武將集團所付出的代價是從此失去了手中的「兵權」,而這「兵權」當然不是白白失去的,它所換來的則是皇帝趙匡胤金口許諾與賞賜的奢侈與享樂。
史載,在「杯酒釋兵權」時,趙匡胤曾開導眾武將說:「人生苦短,白駒過隙。眾愛卿不如多積金寶,廣置良田美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如此,君臣之間再無嫌猜,可以兩全。」那話的意思是再明顯不過了,只要眾將放下武器,不掌兵權,不再對他趙匡胤的皇位構成威脅,那麼,其他一切都好說,想要什麼都行。
僅此可見,趙匡胤在「釋兵權」時,表現得非常地慷慨當然是慷國家、民族之慷,用《宋史·石守信傳》的原話說就是「賞賚甚厚」,給眾武將開出了極為優厚的價碼。
透過現象看本質,所謂的「杯酒釋兵權」,說白了,其實不過是宋太祖趙匡胤「以腐敗換兵權」罷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杯酒釋兵權」,不啻是趙匡胤給整個武將集團頒發了一張「腐敗許可證」。由於有了皇帝親自頒發的這張「腐敗許可證」為庇護,所以,從那之後,武將們都「理直氣壯」地進行腐敗。據史料記載,太祖的武將們幾乎清一色的都是些貪財好色之徒。
這裡,不妨對太祖時期的一些著名武將的貪墨情況作一簡要列舉:如史書上稱石守信「累任節鎮,專務聚斂,積財巨萬」;王全斌「破蜀日,奪民家子女玉帛」,縱兵大掠蜀中;王仁贍破蜀之日,「納李廷珪妓女,開豐德庫取金寶」;楚昭輔「頗吝嗇,前後賜予萬計,悉聚而畜之。嘗引賓客故舊至藏中縱觀,且曰:吾無汗馬勞,徒以際會得此,吾為國家守爾,後當獻於上。及罷機務,悉以市善田宅,時論鄙之。」崔彥進「頻立戰功,然好聚財貨,所至無善政。」曹翰「貪冒貨賂。」張鐸「州官歲市馬,張鐸厚增其直而私取之,累至十六萬貫,及擅借公帑錢萬餘緡,侵用官曲六千四百餅。」田景鹹「性鄙吝,務聚斂,每使命至,惟設肉一器,賓主共食。」王暉「性亦吝嗇,貲甚富,而妻子飯疏糲,縱部曲誅求,民甚苦之」
必須指出,太祖時期的一些武將在內心中起碼在最早的時候其實並不想貪污腐敗,但因為害怕過於潔身自好被趙匡胤懷疑有不臣之心,於是便只好「作秀」,故意裝得自輕自賤,自甘墮落的樣子。如石守信原本是一員仁將,雖作戰勇猛,但一向重義輕利,可是,自從「杯酒釋兵權」事件發生後,他忽然頓悟,從此開始追求聲色犬馬,瘋狂聚斂財物,對他的這一「表現」,《宋史》如此評價道:「豈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話說得很透徹,原來他老兄不過是像當年秦朝大將王翦那樣,在出征滅楚途中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慮,故意「自污」罷了。
而另一位武將王全斌,史書上也說他以前一直表現很好,為人素來「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眾,軍旅樂為之用」,可是,「杯酒釋兵權」後,他竟像換了個人似的,克蜀之日,竟自己帶頭,放縱部下大肆搜掠蜀中,「侵侮憲章,專殺降兵,擅開公帑,豪奪婦女,廣納貨財,斂萬民之怨嗟,致群盜之充斥。」
很顯然,王全斌的這種反常之舉也是為了自污求保。因為,在他以為,克蜀之功太大,自己的威望已瞬間升至無以復加的程度,到了這種地步,太祖趙匡胤已經賞無可賞,如果不來一場聲勢同樣浩大的「自污」之舉,因為功高震主,自己一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由此可見,這些武將雖然出身行伍,性格魯莽,但也很有政治敏銳性,能混到那種地步,說明這些人絕對不是豬腦殼。
如果說,剛開始由於太祖的誘迫,有很多武將一時情非得已,在貪污腐敗時還頗有些作秀的成分,只不過是逢場作戲並不當真的話。那麼,久而久之,由於人性中普遍所潛在的諸如縱慾享樂等劣根性作祟,便習慣成自然,對貪污腐敗漸漸習以為常了。
由於自己有言在先,對於武將們的貪墨腐敗,趙匡胤是盡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做到能不說的不說,能不管的不管。有時,有的武將在這方面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在必須要處理時,他也盡量高抬貴手,手下留情。
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佐證,有個名叫王繼勳的武將,是彰德軍節度使王饒之子,王皇后的胞弟。據《宋史·王繼勳傳》記載,這位國舅爺性情殘暴,是個貪財漁色、「專以臠割(即將活人身上的肉割成一片一片的,謂之臠割)奴婢為樂」的食人魔王。一天,王繼勳府中圍牆因大雨坍塌,大量奴婢逃出牢籠,跑到宋太祖面前告御狀,把王繼勳駭人聽聞的罪行全都捅了出來。
據說,宋太祖「大駭」之下,對王繼勳判決得挺狠:「削奪官爵,勒歸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但最終處理起來卻是雷聲大,雨點小,這邊,還沒等自己的小舅子王繼勳上路前往流放地,那邊,趙匡胤早已改授其職為右監門率府副率。由於有恃無恐,開寶三年,王繼勳被任命為西京洛陽的行政長官,到任之後,變本加厲地發洩著自己殘暴的本性,開始吃人:「強市民家子女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食之,而棺其骨棄野外。」以致人販子和棺材鋪商人日夜出入王繼勳府中,門庭若市。有了上一次告御狀的教訓,洛陽百姓對上訴不再抱持希望,學會了聽天由命,任其宰割。
據統計,直到太宗在位王繼勳被處死時,僅在開寶六年到太平興國二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裡,王繼勳前後親手殺掉和吃掉的奴婢就多達100多人。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食人惡魔,如果不是趙匡胤有意庇護,想必絕對不會吃人吃得這麼不亦樂乎,逍遙自在。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對鎮守關南的大將李漢超強娶民女為妾及貸民錢不償一事,宋太祖也是巧言相辯,對這位武將竭力包庇縱容。當受害者親屬到京城告狀時,宋太祖召之相問:「汝女可嫁何人?」訟者答:「農家爾。」又問:「漢超未至關南時,契丹何如?」答說:「歲苦侵暴。」再問:「今還有否?」答說:「無也。」最後,宋太祖對這個告狀的農民說:「漢超,朕之貴臣。汝女為之妾,難道不比為農婦強?假使沒有漢超在關南,汝家尚能保住所有貨財嗎?」在對告狀者進行了一番斥責之後,趙匡胤命人將訟者遣送回鄉,而對「朕之貴臣」李漢超強娶民女為妾及貸民錢不償一事竟然無絲毫究責,只是將他找來,勸他今後盡量要多注意些影響,最後,不懲反賞,竟然還賜給李漢超白金3000緡。
在「杯酒釋兵權」這場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博弈與政治交易中,趙匡胤表現得極為慷慨和仁愛,為了「安撫」石守信等武將,他不但向他們賞賜了大量的錢財,而且還「約婚以示無間」,與一幫武將締結政治婚姻。「杯酒釋兵權」後,很快太祖便爽約將自己寡居在家的妹妹燕國長公主嫁給了高懷德,女兒延慶公主、昭慶公主則分別下嫁給了石守信之子和王審琦之子。顯而,這種婚姻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是對失去兵權後的武將們的一種籠絡、安慰與補償。
誰知道,趙匡胤的這些小恩小惠、耍小聰明的做法真的非常有效,由於趙匡胤所採取的「以腐敗換兵權」的政策或策略,除了在立國之初相繼發生了兩起由後周舊臣李筠、李重進所發動的叛亂外,此後,在大宋帝國內部,300多年間竟然再也沒有發生過一起類似「黃袍加身」的政治事變。
然而,天下事往往有一利則必有一弊。後面我們將要說到,「以腐敗換兵權」對於大宋帝國來說,無異於自毀長城,慢性自殺。仔細算一算賬,人們就會發覺,這代價也真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