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騎射的迅速執行:戰國變法運動的軍事範本
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胡服騎射,傚法戎狄,將會遇到怎樣廣泛而強烈的阻力與反對,武靈王心中有充分的估計。
武靈王首先派王紲到老臣公子成那裡,向他述說實行胡服騎射的用意和道理,轉告他武靈王將身著胡服臨朝,請他亦能穿胡服上殿。公子成表示:「中國是仁義之邦,用的是詩書禮樂,而今王捨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學者,離中國,故臣願王圖之。」王紲被說得無言以對。趙武靈王聽過王紲的匯報,感到有必要親自前往。他到公子成家中,自請之曰:「儒者雖出於一師而流派各異,中國雖同禮而教化相離,何況趙國多山谷之地,為何不可取其便利?先時,中山國依靠齊國的強兵,侵略我土,俘虜我民,引水圍鄗,趙國危難。今叔父順從中國之舊俗,逆先主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望也。」武靈王一席話,誠摯而切於事理,中肯而合乎國情。特別他在談話結束前所提到的「先主簡、襄之意」、「鄗事之丑」,深深地打動了老臣的愛國之心。公子成激動地表示:「臣愚,不達於王之意,敢道世俗之聞,臣之罪也。今王將續簡、襄之意,以順先王之志,臣敢不聽命乎?」武靈王聽罷,非常高興,當場向公子成賜予胡服。公子成亦表示,明日一定穿胡服上朝。
公子成是貴戚之中的老臣,在大臣之中是一位頗有影響、舉足輕重的人物。武靈王既然說服了公子成,第二天便不失時機地立即向全國頒發了《胡服令》。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本是軍事上的一項改革。它的制定和實行,是從趙國如下的國情出發:趙的邊境與三胡、秦、燕為鄰,多是山谷之地。戰車與步兵,都不適應山地作戰的需要,難以抵禦胡人及中山國的騎兵。為此,趙國深受胡人入侵騷擾、掠奪之苦。趙武靈王總結這一歷史教訓,從趙國實際出發而制定的胡服騎射法令,目的即在於變法圖強,排除外患,為趙國開拓疆土。但實施的結果,卻使騎兵和騎射作為一種兵種和作戰方式,不僅在趙國而且很快地被中原各國相繼所採用。
胡服騎射,要在「騎射」。胡服,乃為適應騎射所需之物。但胡服,卻為實行這項改革帶來了頗大的阻力。自西周以來的中原各國的統治階級,對居於四周的其他各族一貫採取歧視的態度,稱之為蠻、夷、戎、狄,而視自己為禮儀之邦,妄自尊大。改穿胡服,向戎狄學習,自然被看做是大逆不道。在同這種習慣勢力的鬥爭中,武靈王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胡服騎射的歷史意義,遠遠地超出了軍事改革和趙國一國的範圍。在戰國變法運動中,如果說商鞅變法在改革政治制度方面獲得了成功,那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則在改革軍事制度方面取得了勝利。胡服騎射乃是戰國變法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至於它對後世的影響,僅就加強中原和北方各族之間的融合以及對於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來說,無疑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趙武靈王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王。在剛即位的時候,就能在肥義的幫助下,鎮定地退走五國之兵。趙武靈王從趙國遊牧文化重於農耕文化的實際出發,通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領域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在隱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優化配置。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消滅了長期為趙國心腹大患的中山國,消除了趙國分裂的外在威脅,使趙國從外貌到精神真正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