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劉協的禪讓:之後數千年堯舜式禪讓的模板
漢王朝的末代皇帝漢獻帝是十分地道的倒霉皇帝。他9歲時被立為皇帝,但實際上他並沒有做過一天真正的天子。剛即位時,董卓把握朝政;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爭鬥不已,獻帝成了他們爭來奪去的戰利品;逃到洛陽,又落到曹操手裡,成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最後被迫「禪位」給曹操的兒子曹丕,還要奉獻出自己的兩個女兒給曹丕享樂。
在《謚法》中,「獻」的解釋是「聰明睿智曰獻」,可見獻帝不是一個糊塗皇帝,甚至可以說他極為聰明睿智。他一生中最為得意的事是:董卓馬前敘亂。十常侍之亂的時候,劉協和少帝劉辮逃出宮外,正倉皇間,迎面遇上董卓率領的十萬隴西大軍奔騰而來。小皇帝劉辮見這情況,嚇得哆哆嗦嗦,雙股戰慄,口不能言。小皇帝劉辮手下的內侍太監和一眾文官沒人敢出口大氣,只怕稍有閃失,便惹來殺身之禍。此時,劉協挺身而出道:「你是來劫駕,還是來救駕?」董卓見是一個小孩,不由一愣道:「當然是來救駕!」劉協高聲道:「既然是來救駕,為何見了聖上不跪!」遂朝少帝劉辮指了指說:「這就是當今天子,你還不下跪!」當時的劉協才9歲。能以稚齡之年面對這麼大的陣仗而毫不慌亂,實屬膽識過人。這次大膽的應答,既是他一生中惟一的最亮點,也是使他走向悲慘命運的轉折點。
(十常侍指漢靈帝時期操縱朝政的宦官集團。實際上有12人。當時宦官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高望、栗嵩、段珪、張恭、韓悝、宋典12人都任中常侍,封侯貴寵。十常侍自己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佈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正是十常侍為所欲為逼出來的。)
在後來的李郭混戰,漢獻帝被各路軍閥搶來搶去,又追又殺,受盡了逃亡之苦。這一兩年裡,漢獻帝在軍閥戰亂的海洋裡漂來蕩去,完全不能自主。一番周折之後,漢獻帝好不容易率領百官回到了帝都洛陽,找到了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他開始封賞有功的大臣、將軍們。10歲出頭的他已經非常懂得怎樣為自己鞏固勢力。當時,洛陽已被亂軍燒劫一空,物質基礎非常薄弱。不過漢獻帝並沒有氣餒,而是和百官一道出城采野谷,找野菜,以渡過眼前最危難的時期。可是命運偏偏和他作對,就在漢獻帝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爬上政治的拳擊台,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氣時,便遇上了氣勢正旺、不可一世的超重量級人物曹操。正是剛離狼窩,又進虎口。
漢獻帝不同於白癡皇帝晉惠帝,也不同於樂不思蜀的後主劉禪,有時還顯得頗有一點才幹。如:194年天大旱,長安城內谷一斛值錢30萬(而梁武帝天監四年時米斛30錢),人相食。獻帝令侍御史侯汶開倉濟民,餓死者如舊,獻帝懷疑侯汶作弊,於是親自檢驗,用米、豆各5升於殿熬粥,竟有兩大盆之多,和平時大不相同,輕而易舉地弄清了侯汶的假公濟私,結果是「乃杖汶五十,於是悉得全濟」。(《資治通鑒》卷61)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是這樣評價漢獻帝的:漢獻帝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之所以在他手裡終結東漢一朝,是因為他只不過是一空頭皇帝而已,「威權去已」。
獻帝也曾經嘗試著掙脫「傀儡」的命運,但沒有成功。與曹操的其中一次交鋒就是名揚後世的「衣帶詔」事件。建安四年(199年),獻帝18歲,任命外戚董承為車騎將軍,秘密寫下衣帶詔賜給董承,授意董承聯絡漢室大臣諸侯,聯合剷除曹操。可他最終卻無功而敗,如此機密之事竟然被曹操獲悉,以至於「除曹」尚未開始,與謀者董承、吳子蘭、種輯等人就在次年被滅三族了。
綜上,漢獻帝最大的悲劇在於他本人並不是一個低能兒,在某些方面甚至還表現了一定才幹,但最終無力回天。他想有一番作為,但最後一事無成;他不想成為傀儡,卻先後作了別人政治鬥爭的工具。漢獻帝的一生空有大志卻抑鬱難舒,空有帝號卻被人視如兒戲;沒有窮奢極侈,也沒有暴戾專橫,卻一樣被人滅國。從他被董卓推上帝位到被曹丕拉下帝位,從頭到底都是一幕傀儡的悲劇。天時、地利、人和,他不佔其一,悲慘的命運也就注定是必然的結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襲爵為魏王。獻帝以為曹操一死,自己就可親政,於是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其實這早已是個美麗的不可實現的夢想。曹操死後不久,曹丕就讓手下人捏造出種種祥瑞來,說漢代的氣數已盡,將由魏來代替。曹丕還命華歆等人先行到許都,脅迫獻帝讓位。華歆已經起草好了退位的詔書,逼迫獻帝頒布。獻帝含糊答應,派御史大夫張音將詔書送給曹丕。曹丕正在曲蠡,得到詔書,心中大喜,但表面上不肯接受,上表推辭,如此再三。華歆等人連忙致書勸曹丕登位,一面脅迫獻帝交出玉璽。
禪讓在儒家的字典裡代表著上古聖賢政治,是儒家道統戰勝政統的標誌。天下惟有德者居之,執掌政權的領袖同時也應該是道德的完人,這就是所謂的聖人治國。而在控制政權的王霸的視角里,天下惟有力者居之,奪取天下和保全天下,需要的只是富國強兵。
獻帝「禪讓」,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它標誌著漢朝400餘年命運的終結。如今,經歷了1800年風雨,作為這一歷史事件重要見證的受禪壇和「三絕」碑,仍然存世。受禪壇位於河南省臨穎縣境內,距許昌市僅15公里。據考證,原來的受禪壇有三層,非常高大,十分壯觀。當年漢獻帝劉協在壇上請魏王曹丕受禪,親手將玉璽奉上,壇下有400餘名大小官僚和30餘萬禁軍將士目睹了這一事件。當時,接受「禪讓」後的魏文帝曹丕說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舜禹受禪,我今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