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亡國之君為何臨死殺妻兒?因下場過於淒慘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但是中國歷代君王,有的卻比老虎狠毒,他們中,不僅因為爭權「食子」,而且因為「失權」也「食子」,諸如亡國之君的「食子」現象,最為觸目驚心。
譬如三國蜀漢亡國時,後主劉禪順降。而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堅決不降。當他感覺大勢已去、無力回天、阻擋不了亡國命運時,就在劉禪送出玉璽投降的當天,帶領全部家小來到祭奠先帝劉備的昭烈廟,先殺死妻子和兒女,而後自殺。
再如「大西皇帝」張獻忠,他不僅嗜殺無辜,而且對自己的子女也毫不留情。在他將要失去川地、放棄成都之際,召開一個「家庭大會」,在這次「家庭大會」上,他「盡殺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撲殺之」。就連自己咿呀學語的幼子,也不放過。
在「食子」的君王中,也有的很講究對子女「區別對待」,比如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他是殺女不殺子,因為「性別男」,太子慈烺、三子定王慈炯、四子永王慈煥被朱由檢安排逃離皇宮。因為「性別女」,妻妾、女兒紛紛被朱由檢砍殺。
亡君為什麼臨死「食子」?他們給出的是這樣答案——
張獻忠在殺完全家之後,對手下第一猛將、乾兒子孫可望說:「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汝終為世子矣。」意思是,我不能留下骨肉讓敵人擒獲,你就做我的永遠接班人吧。
朱由檢在砍殺15歲的長公主前,也流著淚說了一句「名言」:「汝何故生我家」?責問女兒,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
這些亡君,給出「食子」的理由流於表面,比較牽強。那麼,深層的原因什麼?他們究竟出於什麼心態「食子」呢?
以我小結,亡君之所以「食子」。一是出自「殉葬」心態,這是一種奴隸主心態,強烈佔有慾的發揮,認為妻子兒女還有奴僕都是自己財產,既隨他來就應該隨他走。
第二個原因,是出於恐懼。這個原因佔據的比例應該更大些。
留下兒女,為什麼是件「恐怖」的事情呢?
因為這些亡君的後代,面臨著車裂、凌遲、腰斬、絞殺等「非人」的刑罰。
中國封建社會歷代刑罰,均在殘忍之列。即便是後人盛讚的「華夏文明登峰造極」的大宋朝,那刑罰也絕對讓你驚恐萬分。《水滸傳》中,策劃西門慶和潘金蓮通姦、謀害武大的王婆,雖然沒有死在武松刀下,但在事發之後,被景陽縣府處以極刑——凌遲處死。可見「文明的北宋」依然沿用歷代殘忍的刑罰,凌遲、腰斬一應俱全。
我曾去過北京「東嶽廟」,在那裡,地獄七十六司殿及各種酷刑一應俱全;我也曾「觀光」過傳說關押過蘇三的洪洞縣衙牢房。那裡會告訴你「牢房」為什麼也叫「牢籠」——因為牢內從地面到屋頂不到一米高,人在那裡永遠不站起來,關在那裡生不如死。
一旦你到那些地方,你不僅明白了古代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奴順,而且也破曉了亡國之君「食子」的原因——一旦他們由「王」淪為「寇」,便會與黎民一樣,充滿恐懼。
「非人」刑罰,與中國封建社會的年頭一樣長。中國歷代統治者,名為儒家擁躉,實為法家信徒。所以他們普遍篤信:殘酷刑罰利於統治。晚清「大賢」曾國藩在總結治世之道時,就提出盛世用「王道」,亂世用「霸道」,平時互為參用。其「霸道論」說白了就是法家那一套——治世用重典。
殘忍的刑罰,不僅嚇唬住了百姓,也嚇唬住了帝王。尤其是「成者王敗者寇」的情形下,他們擔心「以心換心以牙還牙」,所以,「食子」也便成為「免於恐懼的最後一技」。
野蠻的狼道不僅讓每個勝利者變成「食人」者,也會令每個失敗者變成下一個輪迴的「食人」者。張獻忠殺親骨肉不殺乾兒子、崇禎殺女不殺子,還包含著一個復仇糾結:殺女不希望她們遭活罪,留子是希望有朝一日給自己報仇雪恨。以同樣殘酷的手段懲罰敵人。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獨夫親手締造的恐怖世界裡,對手還能想出別的更仁慈的辦法對付你嗎?要知道,他們像害怕惡魔一樣怕你,怕你再將屠刀架在他們脖子上,他們甚至一聽到你的名字就哆嗦,甚至迷信地擔心你復活。為了活下去,為了釋放恐懼,他們只好表現得比你更瘋狂更決絕……從你這兒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從他們那兒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