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謇:中國世博事業創始人
毛澤東談中國工業發展時有四個「不能忘記」,其中之一是「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張謇,江蘇海門人,清末狀元,任翰林院修撰,從三品。
甲午海戰,清廷失利,國事日非。張謇情系蒼生、辭官回籍,立志澤被鄉里,以強國拯民為己任,致力實業救國,將一腔「救貧」、「塞漏」愛國情懷,灑在了長江三角洲的廣袤國土上。
大阪觀賽:眼界頓開
1903年1月,江南鹽運道、金陵關監督徐乃昌轉來日本駐江寧領事天野蒼太郎的邀請函,邀請以張謇為首的東南名流參觀日本於1903年5月在大阪舉辦的博覽會。
張謇懷著一探日本明治維新後怎樣一躍而成東亞頭等強國的目的,帶上他1894年創辦的頤生釀造公司出品的茵陳麴酒,於4月27日東渡扶桑,開始了對日本的考察訪問。
大阪博覽會展覽面積60萬平方米,館合面積9萬多平方米,場面之大、參觀者之眾,為張謇前所未見。博覽會展示了日本在工業動力革命方面取得的突飛猛進的進步。
儘管他的茵陳酒香醇味美,頗受好評,獲得一紙獎憑,但他仍深感失落。大阪博覽會,使張謇大開眼界、感慨萬千,他,也由此對世博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與世博結緣。
米蘭參賽:斬獲小勝
受大阪世博會啟發,張謇回國後撰《上南皮相國請京師建議帝室博覽館議》與《上學部請設博覽館議》,建議清廷建立和圖書館為一體的博覽館,「北京先行奏請建設博覽館一區,以為行省之模範」,推崇、倡導開創大清國世博事業。
在張謇等人的策劃、指導下,大清國參加了1906年義大利米蘭漁業博覽會。中國商品陳列面積不大:漁業400平方米,工藝120平方米。最後獲獎牌、獎盃一百餘枚(張),其中茵陳酒以其舉世無雙的獨特釀造工藝和品質再次揚名,獲博覽會金獎。這是中國酒類產品在世博會上獲得的第一枚金牌。
此時清政府也開始認識到「求國之富強必在工商之發達,而欲求工商之發達,則必自設立賽會開始」(《論派員至美賽會之宜慎》)。商部制訂、頒布了《出洋賽會通行簡章》,鼓勵各省商家「精擇物品,積極赴賽」,將「取彼之長,補我之短,以圖改良之計」作為參賽宗旨。
從此,中國商家根據《出洋賽會通行簡章》之規定,自行籌集、準備物品,獨立參加國際博覽會,結束了長期以來由海關洋員把持世博會的格局。這是中國博覽會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變化,張謇在這一歷史性巨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沒。
南洋勸業:世博預演
除致力參與國際博覽會外,張謇還嘗試在國內舉辦博覽會。最具代表性的,當推在江蘇江寧舉辦的「南洋勸業會」,雖為地方創辦,卻是一次全國性的博覽會。
這次博覽會,最初由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在1908年11月上奏朝廷申請舉辦,但以張謇為代表的東南紳商卻是實際上的策劃者和組織者。1909年2月,張謇在江寧成立勸業事務所,清廷於8月正式下諭,同意舉辦。各省分頭準備,精選優良物品,送往江寧。張謇主持展品審查。
經過一年多籌備,勸業會於1910年6月召開。全國有22個行省提供展品,各地紳商大賈、政學官員,紛紛前來參觀。東南亞諸國,美,英、日等國,也派出代表團,並送展品參賽。半年中,參觀人數達30多萬。勸業會的規模、影響,不亞於世界博覽會,可說是世博會在中國的一次成功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