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晚清是誰讓慈禧斷子絕孫?慈禧喪子之謎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晚清是誰讓慈禧斷子絕孫?慈禧喪子之謎

2015年08月30日 慈禧, 歷史解密, 皇帝的女人們 暫無評論 閱讀 473 次

  導讀:西格雷夫問道:「到底是誰給慈禧太后所有的直系家庭成員下了毒呢?恭親王毫無疑問有最強烈的動機,但他並不會弄髒自己的雙手。如果真的有必要下狠手的話,自有李鴻章這把老練的解剖刀替他完成這項秘密的外科手術。」

  「可憐天子出天花」

  此時,距離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駕崩正好一個月,同治皇帝的夭折,吸引了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這無疑是因為中國絕對無可否認的大國(並非強國)地位。

  《芝加哥每日論壇報》在得到同治死亡的消息後,發表了一篇題為《英國與中國》的文章。文章認為,同治皇帝統治著3億多的龐大人口,遠遠超過大英帝國的人口,兩國人口相加,就等於人類總人口的半數以上,這是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事情,中英兩國無可爭議地是世界上的最大的國家。

  如今,這個與英國一般偉大的國家失去了他們的領袖,世界當然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官方公佈同治的死因為天花後,一時之間,天花和種痘的基本知識就成為西方各報爭先報道的內容之一,以滿足讀者的強烈需求。


  天花之外,有很多非官方的史書,認為同治皇帝少年風流,私生活不夠檢點,沾染了嚴重的性病。這些疾病與天花協力,摧毀了這個少年天子。而史家們爭論不休的,就是誰該對同治皇帝的放蕩負責。在這些責任人中,公認的、首當其衝的就是慈禧太后和恭親王。

  慈禧太后被攻擊的理由,是因為她過度干預了兒子的房幃秘事。傳言她並不喜歡皇后阿魯特氏,以至於同治皇帝不敢與皇后同房,卻也不願按照慈禧的心意,去臨幸她所鍾意的慧妃(富察氏),於是,經常獨宿養心殿,為瞭解悶,便開始偷偷溜出宮去尋花問柳。而為了防止被官員們撞上,他還不敢去高級娛樂場所,盡選擇那些低檔的、官員們不常去的地方,結果沾染了一身的性病。

  接班人選

  同治皇帝死後,有關其接班人的選擇乃至爭論過程,在正史中沒有任何記載,而在野史中,卻存在許多不同的版本。

  說法之一,是當時皇后阿魯特身懷有孕。果如此,當然必須等待她的臨產,如果所生是男孩,繼承人問題迎刃而解,如果所生是女孩,則再另行挑選接班人。史家經常引用的一段「野史」,說是慈禧當時表示:「皇后雖已有孕,不知何日誕生,皇位不能久懸,宜即議立嗣君。」

  恭親王則認為:「皇后誕生之期已不久,應暫秘不發表,如生皇子,自當嗣立,如所生為女,再議立新帝不遲也。」

  其他王公大臣也幾乎贊同恭親王的意見,但慈禧卻堅決反對:「現在南方尚未平定,如知朝廷無主,其事極險,恐致動搖國本。」


  說法之二,同治皇帝曾想立孚郡王之子、貝勒載澍為接班人。據說同治已經要求其師傅李鴻章在病榻前起草這一傳位詔書。但這一說法同樣源自《慈禧外紀》,被國內大量輾轉摘引後,添油加醋,最後說是李鴻章心中害怕,起草完後就到慈禧那裡去匯報,慈禧一看大怒,下令將皇帝「盡斷醫藥飲膳」,活活餓死了這親生骨肉、少年天子。

  說法之三,是同治皇帝選擇了自己尋花問柳的哥們、恭親王之子載澂。據說,因此之故,當同治皇帝駕崩,慈禧召集領導班子商議接班人大事時,恭親王居然說了句:「我要迴避,不能上去。」這一說法,來自陳夔龍的《夢蕉亭雜記》。但日後官至直隸總督的陳夔龍,當時還在老家刻苦攻讀迎接高考呢,這當然也是道聽途說。

  絕路皇后

  根據官方公佈的文件,這位皇后死於悲痛,「毀傷過甚,遂抱沉痾」,官方的評價很高,說她正位中宮後,「淑慎柔嘉,壺儀足式。侍奉兩宮皇太后,承顏順志,孝敬無違。」悲痛是可以想見的,而一個21歲的健康的年輕女子,會因悲痛過度而死亡,則是比較離奇的。也無怪乎後來野史中出現很多段子,來試圖重新闡釋阿魯特的離奇死亡。

  以《紐約時報》等為代表的西方媒體,樂於從權力鬥爭的角度來解讀皇后之死,而其立足點就是皇后其時身懷有孕,慈禧為了一己的權欲,居然連親生的孫子(或孫女)都不顧,迫害皇后致死。這種說法,到了《慈禧外紀》出版後,輾轉摘引,幾乎成了一種定論與共識,儘管其毫無史料支持。

  中國本土產的野史,在更有中國特色的解釋:「婆媳是天敵」之外,也將焦點聚集在權力鬥爭上:阿魯特皇后將是慈禧太后干預政治的競爭對手之一。各種段子綜合起來看,基本說的是同治死後,慈禧便有逼死皇后的打算,逐漸斷絕了她的飲食供應,皇后無奈,寫信給娘家,其父回信只有四字「皇后聖明」。皇后知道娘家也沒辦法了,只好自殺身亡。關於她的自殺,有說是吞金,有說是絕食。


  當後世將所有的指責都指向慈禧時,一個美國學者卻發出了驚人之語:所有這些,都可能是恭親王的陰謀。

  兇手就是恭親王?

  美國學者西格雷夫在他那本極為暢銷的慈禧傳記《龍夫人》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說同治皇帝、皇后、榮安公主的一連串離奇死亡背後有陰謀的話,那最大嫌疑人不是慈禧,而是恭親王。

  西格雷夫首先排除了慈禧太后「作案的動機」:無論如何,阿魯特能夠成為同治的皇后,必定是經過慈禧的首肯;而自己的孫子(如果阿魯特真懷孕的話)能繼位,對慈禧的地位不僅沒有傷害,而且還將「給她在下一代中的安全提供保證」。其實,西格雷夫沒有提到,作為太皇太后,並不必然喪失自己的權力,清代初期的孝莊太后,就是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在其孫子康熙皇帝的早期,成為執掌實權的攝政者,而不是康熙的生母。太皇太后攝政的難度,並不比皇太后攝政的難度高多少,兩者都是同樣的權宜之計而已,關鍵在於政治力量的平衡。

  西格雷夫還引用了一個此前沒被人關注的細節:就在一連串死亡發生的時候,慈禧本人也身染重病,並且蔓延了8年之久。加拿大華裔學者鄺兆江在其由哈佛大學出版的英文著作《百日維新的碎片》中,考證了慈禧太后一直患有嚴重的肝病。而在1875年美國駐北京公使館發回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中,明確地說:「(慈禧)太后,兩位攝政者中更有權勢的一位,也病得很厲害……數月以來,(慈禧)病得如此厲害,以至於街頭百姓中每天都有入預期她會死掉,甚至有好幾次謠傳她已經死了。」

  據此,西格雷夫問道:「到底是誰給慈禧所有的直系家庭成員下了毒呢?恭親王毫無疑問有最強烈的動機,但他並不會弄髒自己的雙手。如果真的有必要下狠手的話,自有李鴻章這把老練的解剖刀替他完成這項秘密的外科手術。」而他認為,恭親王的動機在於,「同治已經給親王帶來了10年的麻煩和阻礙,恭親王的惱怒可能轉嫁到了慈禧頭上,怪她沒有對兒子採取強硬手段,因而牽涉到了親王自己的利益……無論是誰做出了這樣的安排,總歸是有人決心要幹掉同治,還有他的皇后、他的母親和他的異母姐姐,就好像是為下一撥食客匆匆打掃宴會的餐桌。」

  恭親王的性格是綿裡藏針的,在陰柔的外表下,卻是一種果決,這在其打倒肅順等「八人幫」及解散阿思本艦隊時展露無遺。當他在慈禧身後,高舉旗幟、高喊萬歲時,慈禧如果真能對他徹底放心,慈禧就不會成其為慈禧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