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王朝的龍脈究竟在何處?寶藏藏在哪裡了
蘇子河畔,啟運山腳下的永陵是大清皇帝愛新覺羅氏族的祖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曾祖等皇室族親的陵墓。人都說瀋陽是 「 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那永陵則是清王朝皇族的「祖墳」。眾多的影視劇中總會出現「龍脈」、「寶藏」等字眼兒,傳說清王朝入關前曾在一處藏匿了大批寶藏,以備後患,找到龍脈就能找到寶藏。康熙年間,天地會盛行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尋找大清寶藏,以用來推翻清王朝統治。寶藏究竟在哪?龍脈又在何處?龍脈所在之處是否與清王朝的興衰有必然的聯繫?且聽巴地娓娓道來。
永陵始建於1598年(明萬曆二十六年),1634年(後金天聰八年)稱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尊為永陵。永陵,滿語稱「恩特和莫蒙安」。 永陵是清王朝關外三陵(永陵、昭陵、東陵)之首,位於新賓永陵鎮西北一公里處。相傳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當政的時候,其欽天監夜觀天象,忽然發現遼東有望不斷的紫氣滾滾而來,就像百條神龍在騰雲駕霧。他怕混龍出世自己皇位被篡,就從南方找來一個風水先生到東北破除100條龍脈。他帶領一班人馬來到東北,走東溝,串西崗,發現龍脈,就在龍脖子上挖一道大深溝,意思是割了龍首,或在龍頭上壓個小廟,以表示鎮住了龍氣。就這樣,他們一連破了99道龍脈。剩下一條離地三尺的「懸龍」。他想,既然是懸龍,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龍脈,誰也葬不上,就成不了混龍,不破也罷。於是,他便回京覆命去了。
恰在此時,努爾哈赤祖先在長白山被其他部落打敗,於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背著父親的屍骨,沿著長白山走下來,打算給自己的部落找一個落腳的地方。這天,他來到蘇子河畔,煙囪山下,見天色已晚,就住進附近一個小店。可是,店主人見他身背骨灰匣犯了忌諱,說什麼也不讓他進店。無奈,他只好背著父親的骨灰匣走出小店,站在路邊舉目北望,發現在喬山龍崗腳下,長有一棵粗大榆樹,樹幹離地三尺處有一個分叉,於是便把骨灰匣放在樹叉上面,準備次日來取,然後回客店住下。
夜間天氣驟然變化,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第二天雨過天晴,早上準備趕路的時候,來到樹前卻發現骨灰匣竟然長在樹上取不下來了,他非常著急就使勁的掰,結果順著樹叉流出了鮮血,他很害怕便在當地請來了一位能人(風水師),風水師來到樹前仔細地勘察了一番,發現這條龍是西東走向,龍頭在西,龍尾在東,蜿蜒起伏,大小不等十二個龍脊(砂峰山頭),就告訴他「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後面的山是一條龍脈,對面一座照山叫煙囪山,還有一條蘇子河環繞,加上龍崗山的十二峰,預示著你家後世將有十二代皇帝坐天下,天意不可違,你就把屍骨葬在這裡吧。」努爾哈赤斷定好龍穴,才修建了現在的永陵。
其實,當年那條明朝國師沒有破壞的「懸龍」,就正好盤在這棵大榆神樹上,卻被他的祖先無意中碰巧壓中了。後來努爾哈赤將部落遷到離龍崗山不遠的赫圖阿拉,則以父祖被害為由,發佈了「七大恨」以此起兵,東征西討,真的打敗了明朝,做了清王朝開國皇帝。在永陵後方有座山,為啟運山,有高低不等的十二個山頭組成,從努爾哈赤登基稱帝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正好是十二位皇帝,因山頭大小不等,也就注定了皇帝在位時間長短不一。
所以說啟運山乃是清王朝龍脈之所在。
那麼清朝入關前的寶藏是否存在?傳說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妃子,這位妃子就是多爾袞的生母,努爾哈赤在生前一直想要將王位傳給多爾袞,但其一死,漢王之印卻落到了皇太極手中。皇太極雖然得以即位,但國庫的金銀財物區依然掌控在阿巴亥的手上。皇太極像阿巴亥軟硬兼施下最後通牒,要麼交出寶藏,要麼與努爾哈赤一起殉葬。出乎意料的是阿巴亥選擇了為努爾哈赤殉葬這個死路。阿巴亥死後,一心惦記著寶藏的皇太極是挖空了心思,最終在他的淫威酷刑之下,內務府的官員道出了這筆寶藏的去向,即從內務府的暗道運往汗王井的。於是,急不可耐的皇太極即命人從汗王井與暗道兩處入口處順籐摸瓜尋找。但是,兩批被派下去尋寶的人,一去卻無音信,同時被用來傳遞信息的繩子也不知被什麼動物撕咬斷了。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又接連派下去了好幾批人,結果依然是有去無回。惱羞成怒的皇太極,下令掘地三尺,擺出了一副不挖出寶藏絕不罷休之勢。誰料軍士們剛掄起鍬鎬,準備挖掘時,原本晴空萬里的天空驟然間黑雲蔽日,同時,一股濃煙從汗王井中滾滾而出。濃煙散盡,阿巴亥從井中而出。皇太極當即嚇得魂飛魄散。阿巴亥怒斥皇太極念財忘義,不思進取。並告之,此寶藏是大清的國本運數,將護佑大清國運昌盛,江山永固。驚恐萬狀的皇太極當即跪地叩拜,並發誓不再尋找寶藏。話音剛落,天空雲開霧散,一切又恢復如舊。曾經的井口通道與內務府的秘室暗道,也在雲開霧散的那一剎那,消失得無影無綜。
光緒年間八國聯軍進軍紫禁城,光緒帝在逃亡前將一幅卷軸交給了內廷二等侍衛寇世雄,並交代這是可以拯救大清的一幅藏寶圖只有歷代的皇帝才有。光緒帝擔心慈禧太后老佛爺將其奪走便在此危急關頭將藏寶圖交於寇世雄手上。並命他隱姓埋名重回關東,尋找大清龍脈和寶藏。
可以說清王朝的因電閃雷鳴而興,亦因其而走向消亡。傳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年、時值下元九運最後一年)歷經265年,此地龍脈氣息已經衰竭,神樹再次遭遇電閃雷擊與雨拍,歷經滄桑歲月磨厲的神樹,再也不堪重袱,被攔腰劈斷了,此時其根已拆,其基已動,其氣已變,風光二百多年的風水,又成為風水學中「雷擊而敗」的一則經典案例,所謂「不尋常的開始,就有不尋常的結果,一切皆有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