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畫家目擊UFO:畫畫對UFO進行分析研究
古代木有數位相機,因此,古代人目擊了UFO之後,無法用相片、視訊做證據,只能訴諸文字,結果容易被同時代的人誤為是遇到了不乾淨的東西,而到了近代則容易被誤解為是在寫神仙志怪小說。但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小君這裡也有一個特例,那就是一個畫家遇見了UFO。
清朝末年,有個叫吳有如的畫家,他於1884年在上海創辦我國第一份時事畫報《點石齋畫報》,用畫記錄當時的新聞,並配以文字說明。在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他畫過一幅《赤焰騰空圖》,畫的是南京朱雀橋上行人如雲,皆在仰目天空,爭相觀看一團火焰的情景。那時候中國還沒有飛機,看見空中一個大火球在飛是多麼神奇啊!因此,看到這一景象的吳有如十分激動,事後憑記憶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景。
吳有如在《赤焰騰空圖》的題記中寫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鐘時,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見火毯(即球)一團,自西向東,形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維時浮雲蔽空,天色昏暗。舉頭仰視,甚覺分明,立朱雀橋上,翹首踮足者不下數百人。約一炊許漸遠漸減。有謂流星過境者,然星之馳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遠,自有而無,甚屬濡滯,則非星馳可知。有謂兒童放天燈者,是夜風暴向北吹,此球轉向東去,則非天燈又可知。眾口紛紛,窮於推測。有一叟雲,是物初起時微覺有聲,非靜聽不覺也,系由南門外騰越而來者。嘻,異矣!」
在一百多年前,世間還沒有UFO的說法,畫家吳有如顯然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個無心之舉,竟成為現代人研究UFO的一則珍貴歷史資料。他所作的《赤焰騰空圖》,不僅記錄了火球掠過南京城的時間、地點、目擊人數、火球大小、顏色、發光強度、飛行速度,還生動地再現了當時萬人空巷,爭看UFO的場景,更從新聞記者的專業角度做了進一步分析:其一是把火球的飛行特點與流星相比,排除了火球是流星的可能;其二,根據風向與飛行方向否定了火球是為兒童所放的孔明燈;其三,通過進行現場採訪,瞭解到火球剛起飛的時候「微覺有聲」,真可謂是一份詳細生動的UFO目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