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下古國隱藏的謎團:巢湖水下是哪個古國
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於中國安徽省中部,東西長54.5千米,南北寬2l千米,水域面積約750平方千米。這裡風光旖旎、神秘莫測。這裡還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盛產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產品,「巢湖三珍」(銀魚、白米蝦、螃蟹)享有盛譽。
2002年的枯水季,考古人員開始了對巢湖北岸的發掘,經過一番精密、仔細地考察和發掘,一座文明古城的遺址出現在巢湖北岸一帶。欣喜若狂的考古人員隨即又進行了大範圍的搜尋,很快,他們又發現了幾口有陶制井欄的廢水井和大批器物。這些器物包括甕、盆、缸、罐、壇、釜等生活用品,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口沿和底座的弧度都比較大。
既然水底有這樣一個龐大的古城遺址,那麼當地老百姓不可能毫不知情。謹慎的考古人員又開始走『訪當地居民,發現很多百姓家中都有從湖邊撿來的文物,且數量竟然多達260多件。在這些文物中,最早的是新石器時代的玉斧,最晚的是東漢王莽時期的錢幣。其中光是銅錢的品種就有蟻鼻錢、秦半兩、漢半兩、漢五銖以及東漢王莽時的大布黃千、大泉五十。
巢湖發掘出遠古城市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起轟動,有關部門馬不停蹄地派專家前往勘察。經過現場勘察研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最後確定,此處為漢代大型古遺址,具有不可估量的考古價值。
不過,有不少學者指出,巢湖遺址不是漢代的古遺址,而很有可能是居巢國遺址。關於居巢國的傳說,人們可以在青銅器《班簋》和《鄂君啟節》的銘文裡找到蛛絲馬跡。居巢國曾是殷周時期的重要方國,遺憾的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它的資料存留甚少,以至於今人對它的瞭解十分有限。
對很多人來說,令人最好奇的還不是巢湖遺址的真實身份,人們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偌大的古國遺址究竟是因為什麼沉人深深的水底。
在巢湖和合肥一帶至今流傳著一個傳說:巢湖水域在很久以前曾是一座繁華的城市。一天,一位百姓誤食了東海龍子,憤怒的龍王為報喪子之仇,掀起了滔天巨浪,將這座城市生生淹沒,城中居民都可悲地淪為水下冤魂。城沒人亡之後,龍王還不肯善罷甘休,滔天洪水也就遲遲未能退去,從此這片地區便只剩下浩瀚的湖水了。
傳說雖然不能成為科學根據,卻也可以提供蛛絲馬跡。地質學家認為,巢湖大約是秦漢時期,在地殼的運動過程中,由於陸地的下陷形成的,是典型的陷落湖。巢湖水域下的那座神秘城市,也很有可能是在地殼的巨變——即一場大地震中沉人湖底的。而從城市遺址的挖掘情況看,巨變發生時,城中之人沒有絲毫準備。他們來不及轉移財物,甚至來不及奔跑逃生,他們和他們的城市一同被無情的自然吞噬。
考古界有一個「水下有遺址,山上就一定有斷層」的鐵律。科學家奔赴巢湖,並在湖邊的龜山上發現了斷層,這無疑為地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一些科學家由此斷定,巢湖東部的確發生過嚴重的地震,導致這一地區的城市整體下落,它下落的地方就是現在的巢湖水域。但歷史上的巢湖究竟發生了怎樣的動盪和變化,沒有人敢輕易斷定。水下古國的謎團,也只能隨著歷史的沉積越采越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