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間文字獄奇案:幾乎都與皇權鬥爭有關!
中國文字獄的祖師爺是秦始皇,他的「焚書坑儒」開了惡劣的先例。此後兩千多年的各個封建王朝都有文字獄,清朝時達到了頂峰。邁向清朝文字獄頂峰第一步的,便是雍正。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清朝大大小小的文字獄約有120餘起,其中雍正年間約有20餘起,乾隆年間約有80餘起。
雍正皇帝文字獄的主要特點,幾乎都與皇權鬥爭有關。因為雍正取得皇位,引起朝野廣泛的議論和猜測。其中讀書士人最起勁,也最能編造。雍正對此十分厭惡,於是大興文字獄,以封堵讀書士人的嘴。
雍正皇帝的文字獄,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以汪景祺《西征隨筆》案、查嗣庭試題案、錢名世作詩案等為中心,這些案件涉及年羹堯、隆科多的政治鬥爭,是雍正內部鬥爭的組成部分。
後期以屈大均詩文案、呂留良文選案等為中心,這些人都是文人,既沒有什麼政治主張,也未涉及政治集團,雍正藉機興起文字獄,純粹出於加強思想集權的需要,使這些文人成了無辜的受害者。
雍正時並無懲治文字獄的專門律文,文字獄一律引用「謀反」定罪,不分死人活人,不分壯年人老年人,也不分健康人還是瘋子,一律鎮壓,株連性極強。死人被剖棺鞭屍,八十多歲的老頭被流放邊疆,很多瘋子也被當成重犯杖斃、凌遲,十分殘忍。
雍正處理文字獄也有特例,比如曾靜的投書案。康熙末年,國內統一戰爭結束已久,滿漢民族矛盾趨向緩和,但統治者內部矛盾尖銳起來,突出地表現在儲位問題上明爭暗鬥。雍正的稱帝,引起人們的許多猜測和議論,雍正既要同內部貴族勢力爭權,又要對付外在的輿論攻擊,於是採用調和政策,來改善同各個方面的關係,進一步緩和同各個方面的矛盾。
雍正「出奇地處理」曾靜的投書案即為調和政策的產物:一方面就曾靜所說的罪狀,逐條加以辯析,編成《大義覺迷錄》昭示天下;另一方面對曾靜作了免罪釋放。在文字獄盛行的清代,這一招確實令人驚訝。既用曾靜的現身說法,宣傳了《大義覺迷錄》,希望改變人們對他嗣位的看法,又表明了雍正的大度,用不殺曾靜的事實,來反擊曾靜等人對他的攻擊,可見雍正的用心良苦。
雍正大興文字獄,給後繼者乾隆樹立了榜樣,從而使清代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文字獄的頂峰,給當時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後果,窒息了思想,摧殘了人才,使得近代中國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大大落後於世界,古老的中國從此開始了受西方列強欺辱的命運。由此視之,雍正是否也成了中華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