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后拿多少工資:後宮人大多吃「大鍋飯」?
王熙鳳說過,「大有大的難處」,對傳統大家庭來說,經濟是件麻煩事,皇帝作為天下第一家,自然難處也最大。後宮人員多,靠吃「大鍋飯」,無節制地花銷,再厚的底子也受不了,必須引入「工資」制,在清朝,那不叫工資,叫宮份。宮份是多少呢?分不同等級,據檔案記載,皇太后年金二十兩、銀兩千兩,皇后年銀一千兩。少得可憐。
除了現金,還有實物工資,比如皇后每年可得大卷江2匹、妝緞4匹、倭緞4匹等等布料,此外還有棉花40斤、裡貂皮40張、烏拉貂皮50張等等,非常具體。最神奇的是,皇后每日發豬肉16斤、羊肉一盤、小牲口2只,連蘿蔔、白菜給多少,都有明文規定。皇后一天能吃這麼多東西?其實不是她一個人吃,所有服侍她的人都在吃。清宮御膳房多達百餘處,各宮分頭開伙,皇后食堂每天配給的食物就這麼多,如果不夠吃,就算貴為皇后,也只能減少侍從。
傳說慈禧一頓飯100多個菜,這確實不假,但慈禧只吃靠自己近的幾個菜,其他的菜不過是擺擺樣子,有的已經餿了,仍然端上餐桌。到溥儀時,這樣的排場也講不起了,只能一大炕桌加一小炕桌,皇帝、皇后帶妃嬪同一張桌子吃飯。清宮收入低,但皇后除了打點下人外,沒什麼花銷。妃嬪則不同,權力不大,收入又低,不足以打點太監,不免會想些「盤外招」,比如珍妃就曾利用光緒的寵信,私下賣官鬻爵,據胡思敬《國聞備乘》記載,珍妃一次收賄賂多達4萬兩,因此被囚冷宮。為什麼後宮工資這麼低?這與清襲明制有關,明代朱元璋起於草莽,痛恨貪腐,奉行官員低薪制,終明一代,甚至皇帝賜給大臣的獎賞,也多是不值錢的東西。清代吏治模仿明朝,官員收入也很低,既然大家都是低工資,皇帝自己也要做表率,所以後宮工資少得可憐。
後宮工資低,還有一個原因,與硬通貨缺乏有關。明代和清代都發貨幣,增發貨幣可為政府帶來顯著的利益,作為專制政權,很難抑制利用這種手段掠奪民間財富的慾望。比如朱元璋發過紙幣,因濫發無度,沒多久,其價值已幾同廢紙。貨幣不穩定,流通只能靠白銀這樣的硬通貨,當時中國銀礦資源有限,貨幣供不應求,只好大量從海外進口白銀。據計算,當時西班牙人從美洲掠奪白銀的四分之三流入中國。即使如此,貨幣不足的問題仍很嚴峻。後宮多用「實物工資」,較少硬通貨,也是無可奈何。
然而,事實證明,低薪沒能真正抑制貪腐,權力作為稀缺資源,總能找到尋租機會。到清中後期,受賄行為已半公開化,甚至大臣覲見皇帝,都要給太監塞「紅包」,否則要等很長時間,甚至見不到。對於這樣的情況,皇帝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的工資數量也被「祖宗家法」規定了,拿不出更多的錢給太監發工資,太監幹活沒積極性,皇帝也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