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日本曾經成功設法阻止中德美三國結盟
晚清時期的中國儘管積貧積弱,但畢竟是一個地大人多的大國,各國在考慮世界格局時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20世紀初,歐洲強國之一的德國就曾想拉中國建立中德美三國同盟,但由於日本的阻撓和破壞而未能如願。
德皇想建中德美同盟
20世紀初,世界局勢動盪,各國都在尋求盟友。英國為保住它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被迫放棄孤立政策,於1902年1月與日本結盟。歐洲強國德國為應對時局的進一步複雜化,決定尋求與其他國家聯合,共同對付英日聯盟。
經過反覆考慮,德皇威廉二世選中美國。他與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頻繁交流,探討建立聯盟事宜。羅斯福也察覺到新崛起的日本是美國潛在的威脅,主張擴大聯盟,吸收中國加入,形成中德美三國同盟。為此,威廉二世秘密會見出使德國的中國公使孫寶琦,告訴他說:「歐洲最強國為德國,亞洲最大國為中國,如果再加上美洲最富國美國成立三角同盟,對世界和平必有偉大貢獻。」他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通過中德美聯合,壓倒英日同盟。
孫寶琦是清朝慶親王奕劻的兒女親家,而奕劻是軍機大臣,威廉二世之所以秘密會晤孫寶琦,就是想利用這一層關係,直接影響中國政府。然而,如此重要的外交問題,孫寶琦自然不敢作主。他立即打電報請示奕劻,奕劻也不敢怠慢,馬上上奏慈禧太后。沒想到,慈禧太后卻冷冷地說:「這樣大的問題,怎能不讓英國加入呢?」原來,在鴉片戰爭中吃了英國大虧的慈禧太后,只知道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中國要加入聯盟,少不了英國的參與。奕劻更是昏庸無能,搞不清國際形勢,便附和慈禧太后的意見,給孫寶琦發電,讓他向德皇轉達太后的旨意。威廉二世聽罷,暗自嘲笑中國外交的幼稚,但表面上卻說:「讓英國加入未嘗不可,但事前宜縝密,讓我們三國接洽好再說。」此話的目的顯然是為了穩住中國。
德皇計畫派太子訪華
威廉二世與中國接洽後不久,英國海軍少將訪問日本。作為對此事的回應,威廉二世決定派太子訪問中國。此時,孫寶琦已奉調回國,接替他的是副都統蔭昌。清政府對蔭昌獨自處理中德關係很不放心,特派貝勒載濤以考察德國陸軍的名義協助蔭昌工作。他們一到柏林,便受到威廉二世的接見。主賓三人在無愁宮密談了45分鐘,主題是協商德國太子訪華。同時,威廉二世還建議中國派特使到美國,通報中德接洽的情況。隨後,載濤先期回國,向清政府匯報與德皇會晤內容。接著,蔭昌也回國,佈置接待德國太子事宜。
慈禧太后接到載濤的報告,明白了威廉二世的用意,也贊同其主張。她決定派唐紹儀為訪美特使,同時將德國太子訪華的大體時間確定為1909年冬或1910年春,並安排文官施肇基、武官蔣百里負責接待。
一切工作準備完畢後,慈禧太后就盼著德國太子的光臨。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眼見預定的日期已過,卻始終不見德國太子的身影。1911年初,德國突然宣佈改派亨利親王來華。太子改親王,這就意味著中德之間的約定出現了問題。威廉二世究竟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變動呢?原來這與日本暗中的干預和破壞有關。
日耍花招留住中國代表
慈禧自從洞悉了德國的用心,就對建立三國同盟十分上心。她特意告誡左右:「中德接洽之事,莫讓那桐知道。」慈禧提到的那桐,是一位滿族新貴,曾在《辛丑條約》簽訂後擔任過清政府赴日謝罪專使。當年日本人見他是個紈褲子弟,愛財好色,便投其所好,拉攏他充當日本在清政府中的內線。慈禧覺察後,刻意對他進行防範。可是,慈禧身邊的昏庸官吏,沒有多少有責任心的,他們時常談論中德交往,消息很快傳到了那桐耳朵裡,致使日本人對中德之間的每次接觸,都瞭如指掌。訪美特使唐紹儀還未走出國門,日本朝野早已人人皆知。
對於中德美建立同盟,日本非常憂慮,因此處心積慮地進行阻撓和破壞。
1909年初,唐紹儀前往美國。中途到達日本時,日政府吹吹打打,用極其隆重的禮節歡迎他。此後日本方面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用極優厚的待遇和種種借口羈留他,致使他在日逗留了3個月。等他擺脫了日本人的糾纏前往美國時才得知,總統羅斯福已於3月4日下台,新總統威廉·塔夫脫成了白宮的主人。塔夫脫對建立中德美三國同盟不感興趣。
此時唐紹儀才意識到,日本留他的目的,是為了拖過美國總統新舊交替的關頭,其用心昭然若揭。不過,塔夫脫留給唐紹儀的一段話意味深長,他說:「建立三國同盟這件事我不是不知道,而且也不是不能續談,不過今非其時。我有一句極重要的話奉告,貴國辦理外交,今後應該注意機密性。」
日本在拖住唐紹儀的同時,還利用輿論製造事端。1908年,中國東北發生鼠疫,日本人得悉此事後,欣喜異常。他們借題發揮,花重金在世界各大報紙和刊物上發表言論,聲稱「中國人家家都有老鼠,隨時隨地都有傳染鼠疫的可能。中國人不講衛生,與之接觸容易感染肺病或其他傳染病」。威廉二世從多家報紙看到相同的報道,對日本的宣傳深信不疑,於是就放棄了太子訪華的計畫。此後,由於清政府倒台,建立三國同盟的事情也就煙消雲散了。(馬駿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