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經常微服私訪 是後宮觸目驚心還是考察民情 | 陽光歷史

 

A-A+

皇帝經常微服私訪 是後宮觸目驚心還是考察民情

2016年05月29日 宮廷野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33 次

  「微服私訪」? 皇帝住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宮裡,悶了、閒了、想瞭解下民情了,看看外面大千世界,就有親自出宮的慾望與必要。他們外出,方式無非明暗兩種:鳴鑼開道,八面威風,週遭肅靜迴避,大張旗鼓地外出為第一種;神不知鬼不覺、偷偷摸摸地「溜」出去,是為第二種。後一種因帝王或者官吏為隱蔽身份穿上平民服裝秘密出行、探訪民情或巡查疑難重案,所以叫「微服私訪」。

  也有人說 「微服私訪」其實就是皇上出去找樂子,因為前面也提到了,皇宮的生活其實非常悶。皇宮的生活豐裕無比,畢竟活動區域有限,高高的宮牆很難阻擋住皇帝對外界的好奇之心。當他們對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產生嚴重的審美疲勞後,自然就會把目光轉移到宮牆之外。家花不如野花香,這個道理皇帝也是懂的。

  《康熙微服私訪記》中所演,皇帝還能在微行中為民排憂解難,無疑就是無稽之談,純屬美好幻想而已。那些想微服私訪的皇帝,不過是想偷偷摸摸地利用微服造訪一下煙柳花巷更加可能,不過是想光明正大巡防時帶三五隨從去民間獵艷更加現實。微服私訪看來並不是體察民情、治理政事的好辦法,難怪康熙說,「欲知天下事,亦不繫於此也」。康熙的辦法是設立「密奏制」。

珍妃的姐姐瑾妃

  康熙皇帝未必有過微服私訪,但他確實是中國歷史上到地方上巡察社會與瞭解民情最多的皇帝之一。《聖祖仁皇帝聖訓》設有「省方」類目,記載康熙皇帝有關巡幸的一些諭旨,表明康熙皇帝的行政特色。省方,就是視察四方。翻開《清聖祖實錄》,有關康熙皇帝巡幸的記載連篇累牘。他東巡山東,西巡陝西,北巡塞外,南巡江浙,京畿之地更是頻繁巡視之地。巍峨泰山、名勝孔府、壯麗五台、蒼莽草原、清秀水鄉都留下了康熙皇帝的足跡,不過他的巡視主要不是為了遊玩,而是出於政務的考慮,從這個角度看,康熙巡幸是勤政的反映。

  我們還是看看康熙皇帝巡視地方的一些具體情形,以瞭解康熙巡幸的歷史面貌。康熙皇帝最有代表性的巡視是六次南巡。南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黃淮沖決為患」的問題,親歷河道,尋求治河方案,考察治河工程;同時周知吏治,觀覽民情。南巡主要走水路運河,御舟自京而下,途徑今河北、山東、江浙,最遠到達蘇杭。

  巡視使康熙皇帝瞭解到一些民間具體情況,對於行政決策起到了好的作用。如他針對各省督撫上奏編審人丁數目,並未將增加之數全部上報。於是說他凡巡幸地方,所至詢問一戶或有五六丁止一人交納錢糧,或有九丁十丁亦止二三人交納錢糧,其他人並無差徭,共享安樂。西南平定以來,人民日增,土地開墾耕種,生齒實繁。為掌握人丁的實數,決定從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起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康熙皇帝巡視地方也不耽誤工作。如康熙二十三年首次南巡,規定奏章俱三日一送行在,有時內閣送來的時間晚了,他要批閱到深夜。

  千字文有言「聆音察理」,百川直譯為「聽人說話要明理」。康熙皇帝以頻繁的巡視地方,關心民生,處理政務,給人們留下了「勤政愛民」的良好形象,為以後的皇帝樹立了榜樣。人們打他的主意,編出微服私訪的故事,也算是事出有因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