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陵」的名稱是怎麼由來的?慕陵是為誰而建的
按清朝的慣例,帝后陵寢的名稱都是由嗣皇帝來選定,匾額和碑銘也由嗣皇帝書寫。但慕陵的名稱都是道光皇帝自己生前選定的,並有意提醒皇子,皇子奕濘即位後,遵照乃父之意而命名。道光十一年二月,道光帝拜謁西陵,閱視了為自己重建陵寢的萬年吉地,賜名龍泉峪。
道光十五年,道光帝又去西陵拜謁泰陵和呂陵,並再次閱視行將竣工的龍泉峪陵寢。看到萬年吉地工程堅固整齊,晉監工大臣穆彰阿為太子太保,賞用紫韁,並將孝穆、孝慎二皇后的梓宮奉移至龍泉峪大殿,以待陵寢竣工後奉安地宮。道光帝揮淚奠酒,感慨良多,立於大殿月台之上提筆寫出「奉硃筆,敬瞻東北,永慕無窮,雲山密邇,嗚呼!其慕與慕也。」書罷喚過年僅4歲的皇四子奕濘和皇六子奕沂來到御座旁,教他們讀朱諭,而後藏於殿內的東暖閣。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因肺病去世,奕濘即位後,重讀遺旨,見「其慕與慕也」一句,回想當日的情形,心領神會,體會到皇考當年瞻望東北方向的泰、昌二陵,仰慕列祖列宗的功德,要將「慕」字傳給自己,默定龍泉峪萬年吉地工程應為「慕陵」。故此,咸豐帝當年就詔諭內閣「龍泉峪」陵名應敬稱「慕陵」,並親筆寫下了宣宗遺旨和「慕陵」二字,刻在石牌坊上。慕陵之名便這樣定了下來。
慕陵還有—大特色,就是不設聖德神功碑樓,不立聖德神功碑。據傳說,清代內廷皇室裡有條不成文的規定,凡帝上有丟失國家尺寸之地者。不得立聖德神功碑。但道光帝為了掩飾自己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乞和、割地賠款的劣績,在為自己建築陵寢的詔書中.不提失土之事,卻以自謙的口氣說自己治理國家的成就,無法與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並論,同時還下了—道手諭,要求自本朝起,不再興建聖德神功碑。渝旨大意說,從來各陵五孔橋之南,都建有聖德神功碑碑亭,我清朝列祖列宗的功德,當然應該尊崇,向後世昭然。到—廠我這代,不敢按這個規矩行事了,不敢跟列祖列宗比政績功德。我實在也沒什麼可稱道之處,如強立聖德神功碑,還能惹起後人的譏評風刮。如果嗣皇帝要為我撰作碑文,用來追思與我,不要用聖德呻力的字樣,不要為我加這樣的尊稱。
這樣,慕陵的聖德神功碑樓就裁撤了。即位的咸豐帝追慕祭奠的碑文無處寫,便想了個辦法,讓神道碑亭的石碑起打德碑與徽謚碑的兩種作用。碑陽鐫刻道光皇帝的徽號謚號,碑明刻寫咸豐皇帝撰寫的碑文,這篇碑文確實未寫道光帝有什麼「聖德神功」,但介紹了慕陵名稱的由來、道光皇帝的遺俞等,而且披露了他和皇六子奕沂日後的矛盾根源。「因與頤缶;者臣,公啟密緘,始知皇考於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密將子巨名:褐囂密承,豫立儲位。大寶艱哉,深恩莫及。並書皇六子奕沂封為親王,既不准行郊配廟享之儀。撤去供奉筆零皮冠皮衣之類,以及陵寢斷不可建立大碑樓,遽稱聖德神功字樣。如有撰述,可於小碑樓陰鐫刻。聖德謙沖,聖慮周詳,椎心泣血,不忍讀矣。」
道光帝已看出奕沂、奕濘之間將來必有矛盾,所以破例在建儲詔中把奕忻封為親王,不得配享太廟。但矛盾還是存在的,這種矛盾被慈禧太后利用,發動子辛酉政變。東陵篇中曾道及此事。